-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跨學科視野下的人類學習行為及其評價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08291
- 條形碼:9787308208291 ; 978-7-308-2082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跨學科視野下的人類學習行為及其評價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從神經突觸、認知編碼 (特別是語義網絡) 、符號 (文字) 文化傳播、知識活學活用 (知識遷移) 、真實問題解決、學習與人的生存和健康人格形成等方面探討了人類學習行為的發生機制, 論述了知識的“三要素”、生命價值與領域專家的形成特點, 并分別從詞源學視角解讀了“evaluation”、“assessment”、“appraisal”三種不同功能的評價理念, 分析了CTT (經典測試理論) 、IRT (項目反應理論) 和CDT (認知診斷理論) 三種學習測量理論的假設、模型、參數、實施過程、要點和注意事項, 著述*后以對我國和東南亞其它國家、地區影響甚廣的“學力 (學問深淺) ”為線索, 辯證地剖析了實用主義、科學工具主義、人本主義、建構主義等哲學思潮的優劣所在, 充分肯定了自然人文主義哲學主張的存在合理性與學習素養學習評價模式發生的歷史必然性。
跨學科視野下的人類學習行為及其評價 目錄
**節 人類在進化中學會了學習
第二節 “學習”的定義及其內涵解讀
第三節 人類學習行為的研究史
第四節 人類學習行為的邏輯構成
第二章 學習與神經元的生化活動
**節 突觸與記憶的形成
第二節 神經沖動及其傳遞的調節
第三節 記憶的形成及其水平度量
第三章 認知對象的心理表征
**節 意識、注意參與下的感知覺
第二節 表象的形成
第三節 概念的出現
第四節 表示判斷的命題
第五節 線性排序
第六節 綜合性的圖式
第四章 以符號為媒介的人際互動
**節 人類信息傳播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信息傳播中的符號
第三節 社會信息互動中的象征符
第四節 符號信息的人際傳播
第五節 信息傳播的一般過程
第五章 學習中的問題解決
**節 問題的界定與分類
第二節 問題解決的定義
第三節 問題解決的基本過程
第四節 問題解決中的策略
第五節 復雜問題解決中的創造性
第六章 多層次立體語義網絡的形成
**節 雙重編碼理論
第二節 特征比較模型
第三節 多層次、多維度語義網絡模型
第四節 語義網絡節點的激活與擴散
第七章 知識遷移
**節 “遷移”概述
第二節 對遷移內涵的歷史探尋
第三節 現代知識遷移理論
第四節 遷移的本質與遷移習得的有利條件
第八章 學習與生存、人格臻善
**節 生存與學習
第二節 人性中的學習需要
第三節 人類學習中的情感
第四節 學習動機的激發與保持
第五節 學習者的社會化
第六節 學習者的個陛化與現代人格形成
第九章 知識的本質與分類習得
**節 知識的本質
第二節 知識的分類
第三節 各種知識習得的特點
第四節 從知識到專長
第十章 當代學習評價理念的成因探微
**節 評價理論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評價”的詞源學分析與定義
第三節 評價中的知識觀
第四節 當代評價模式的形成
第五節 評價與測量
第十一章 當代學習測量理論
**節 心理特質的可測性及誤差分析
第二節 學習測量的分類
第三節 傳統的經典測試理論
第四節 計算機環境下的項目反應理論
第五節 智能環境下的認知診斷理論
第十二章 從學力觀哲學思潮嬗變看未來學習評價
**節 “學力”的概念及其歷史由來
第二節 學力評價理念變遷的基本路徑
第三節 對學力觀中幾種哲學思潮的理性質問
第四節 信息化2.0時代學習評價的基本走向
參考文獻
后記
跨學科視野下的人類學習行為及其評價 作者簡介
齊宇歆,湖南長沙人,1964年生,1986年和1989年分別從西北工業大學本科、國防科技大學碩士畢業,曾任長沙某機電研究所副所長、中科軟件湖南公司技術總監和長沙一中華夏學校常務副校長等職。2005年9月被引進至閩南師范大學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2009年評聘為副教授,2010-2013年在華東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其研究方向為基于PISA的學習評價模式設計與實證研究,曾在《中國電化教育》《遠程教育雜志》《現代教育技術》等CSSCI期刊發表論文近10篇,主持或參與省部級課題5項。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