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定縣模式與鄒平模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879679
- 條形碼:9787557879679 ; 978-7-5578-796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定縣模式與鄒平模式 本書特色
本書用的是歷史研究法和比較研究法兩種方法,考察的是鄉村教育 運動的歷史源流和社會背景,并進行了實證,對定縣模式和鄒平模 式的比較分析*為貼切,適合研究中國農村的現代化建設和農村教 育改革的歷史意義和啟示的專家學者研讀。
定縣模式與鄒平模式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學術專著,本書采用歷史研究法和比較研究法,在廣泛、深入查閱原始資料和數據,并作實地考察的基礎上,首先對鄉村教育運動的歷史源流和社會背景進行了系統考察,其次從實證的角度,分別闡述了定縣實驗和鄒平實驗的主要內容及全過程,*后著重從理論基礎、思想體系和方法論等方面對定縣模式及鄒平模式進行歸納提煉和比較分析,并結合當今中國農村的現代化建設和農村教育改革探討其歷史意義與啟示。
定縣模式與鄒平模式 目錄
**章 鄉村教育運動溯源
**節 西方近代思想的啟蒙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第二節 近代中國農村的破產與走向
第三節 美國、丹麥鄉村教育的影響和啟示
第四節 鄉村教育運動的勃興與流派
第二章 晏陽初與定縣實驗
**節 都市邊緣的人文定縣
第二節 “博士下鄉
第三節 “定縣時代
第四節 縣政建設的前前后后
第三章 梁漱溟與鄒平實驗
**節 三十年代山東一小縣——鄒平
第二節 從理想到現實:梁漱溟的早期鄉村教育實踐
第三節 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的緣起與鄒平實驗的開展
第四節 縣政改革與鄒平實驗的擴展
第四章 定縣模式與鄒平模式之比較
**節 定縣模式與鄒平模式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定縣模式與鄒平模式的實施方案
第三節 定縣模式與鄒平模式的方法論
第四節 結論與評說
余論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定縣模式與鄒平模式 節選
《定縣模式與鄒平模式:晏陽初、梁漱溟鄉村教育比較研究》: (二)縣政建設的工作內容 1.政府機構的改革 在縣一級,設縣政建設委員會,置委員7~11人,由縣長商承研究院院長聘任,其中6人為管科委員,負責具體行政事務的實施,其余5人為不管科委員(名譽職位),重在專門學術的研究,給予學術上技術上之輔助;在政府各機關實行裁局并科,將原公安、財政、建設、教育四局改為科,添設自衛、經濟兩科,各科實行合署辦公,一方面為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節約開支。 在鄉鎮一級,設鄉鎮建設委員會以代替原鄉鎮公所。鄉鎮建委會設委員6~12人,“以容納當地之有資望閱歷者”。鄉鎮建委會雖為地方自治組織,但仍負有行政的使命,故下分政務、教育、經濟、保健四股,其職責是對上接受縣政府的政令,對下主持服務工作。 *基層一級成立公民服務團,縣、區、村三級均有公民服務團,全縣人民都是公民服務團成員,但按年齡分為現役、預備和后備三種。其中,以現役為基于,人員由“既無稚氣又敢于有所作為”的少壯分子組成,分政務、教育、經濟、保健等組。公民服務團團員的義務是:①隨時輔助各種建設工作的進行;②隨時接受繼續教育和特別訓練;③嚴守紀律;④在設計上技術上接受本鄉鎮學校教師的指導;⑤各組工作受該鄉鎮建委的指揮監督。由此可見,公民服務團實際上是以少壯分子為中堅、以教育為基礎、以各種建設為工作內容、以軍隊紀律為精神的一種政治初步組織。① 2.新縣制下的幾項具體工作 霍六丁于1933年5月13日就任縣長以后,7月開始按照研究院擬定的九項施政方針開始施行新政,這九項施政方針是:①實施困難教育;②推行民眾教育;③整頓小學教育;④救濟農村金融;⑤推行經濟合作;⑥勵行公民衛生;⑦清理地方財政;⑧改進地方公安;⑨整頓縣保衛團。 新政施行不久,即出現可喜的“清廉氣象”:司法工作效率較前提高三分之二,清理積案,卓有成效;拒毒工作雷厲風行,規定連坐辦法,隨時查禁,土豪劣紳,俱不能免;反對貪污更是成效顯著,使貪污現象幾近滅跡,這一點連反對新政的縣中失意人員“皆認為無”;看守所及監獄的改良亦“為其他各縣所不及”。①但是,由于霍六丁嚴格施行新政,導致與地方士紳沖突加劇,以致影響到整個縣政工作不能進行。所以,在實驗區成立剛剛一年多的時候,霍氏不得不辭職,繼任的縣長為保守派人物、燕京大學教授呂健秋(復)。從此以后,定縣的縣政建設實際上名存實亡了。 從上述事實可以看出,在短短一年多的縣政建設實驗期間,研究院的領導和縣長霍六丁雖有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的設想,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卻只能做一些枝節的事情,真正有成效又能夠堅持下去的只能是延續平教會原有的工作,如調查工作、民眾教育的實施、經濟建設、保健工作等。對此,晏陽初也不得不承認“以種種不虞之波折,其成績之表現,遠不逮吾人之所預期。”②這就是說,縣政建設的實驗實際上是失敗的。 (三)定縣縣政建設失敗的原因及省政改革的轉移 任何社會政治的改革都必然要觸及到既得利益者或某些利益集團的切身利益,所以,其阻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要想使改革能夠獲得成功,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定縣的縣政建設也不例外。瞿菊農在經歷了定縣的縣政建設實驗以后,認為縣政建設的成功應該有這樣幾個條件:**,治安。保障治安是基礎的工作;第二,經費。一種新的事業,尤其是在開始階段,總是需要有相當的款子;第三,人才。包括行政與技術人才,也不光是設計的領袖人才,下級干部人才在實施上更為重要;第四,時間。任何一項改革,特別是長久歷史社會的變革,必定是需要時間的。時間短則必因“揠苗助長”而失望,此種失望則足以摧毀縣政建設實驗工作而有余;第五,既得的利益。縣政機構的改進使許多人喪失了一部分或全部的既得利益,“即此一點可以成為縣政建設實驗的*大阻礙”;第六,運用。即原有的組織、人才、鄉村領袖還可以適應現在種種需要的因素運用;第七,實權。“政治原是一種力量,若不能用到此種力量,則一切實驗都無從說起”;第八,這也是*根本的一點,那就是民眾的訓練與組織的問題,民眾的教育是縣政建設實驗的基礎工作,也是其成功的一個根本條件。①瞿菊農還援引何爾康的話說,認為要改革行政機構實在不是一件隨便的事,*重要的是要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而政治實驗也不能象自然科學實驗那樣,人是有動機的,人的動機是如此復雜而難以預測,所以政治實驗格外困難。此外,政治實驗也經不起失敗,不能像自然科學那樣可以運用試錯改正的辦法,政治實驗一旦失敗,就會失去信任,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了,這也是它本身難于克服的一個困難。②瞿氏的這一番話是在定縣縣政建設實驗失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所有這些都應該說是定縣縣政改革失敗的原因,試舉幾例來說明。 從時間上來說,定縣的縣政實驗僅維持了一年多一點的時間,便無法繼續下去,許多工作根本沒有機會去做,當然不可能有多大的成效。又比如既得利益者的問題,定縣縣政機構改革后,六個區的區長換了四個,公安局長也易人;定縣合作制度的建立更使200多戶高利貸者幾乎全部關閉;縣政府頒布的禁賭拒毒法令和過去有令不從的現象完全不一樣,真正做到有令必行,令行即止,等等,這都嚴重觸犯了在農村有相當勢力的土豪劣紳、貪官污吏們的利益,引起他們的激烈反抗也是不可避免的。再比如民眾的信任,大多數的民眾連*起碼的普通教育都沒有,更毋寧說政治教育的訓練培養與組織了,國民遠未養成政治自覺的習慣。在這種情況下,民眾能給予多大的合作與支持實在是個問題。此外,在經費上、人才上也都沒有足夠的條件。 ……
定縣模式與鄒平模式 作者簡介
周逸先,男,1964年3月生,籍貫:江西贛州。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研究院副教授,教育學博士,全國教育史志研究會學術交流委員會副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課程與教學論、中國教育史、農村教育。在《中國農村經濟》《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教師教育研究》《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科版)》等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