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基于MOOC視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77773
- 條形碼:9787509677773 ; 978-7-5096-7777-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基于MOOC視角 內容簡介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和蓬勃發展,MO0C課程具備明顯的信息化和大數據等技術優勢,在國內備受關注和推廣。高校教師引進MO0C課程,不僅能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學公平、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還在完善高校教育教學模式和增強管理效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動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創新與改革。《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基于MOOC視角》通過厘清MO0C的發展歷程、理論基礎、本質特點和影響因素,探索和分析MO00C對中國高校教育教學模式變革的作用與影響,旨在為中國高校課堂教學的實踐、發展創新和研究提供堅實有力的理論參考,能夠正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性,拓展高校學生獲取專業知識渠道多元化,在基于中國高等教育教學發展的實際情況下為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變革、優化和升級提供全新思路與對策,使我國的高等教育能夠在與時俱進中保持先進性,不斷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更好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服務。
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基于MOOC視角 目錄
一、研究背景
二、MOOC的相關概述
三、研究主要內容
第二章 國內外研究述評與理論基礎
一、國內外相關研究述評
二、MOOC學習的理論基礎
三、本章小結
第三章 MOOC在中國高等教育教學中應用的SWOT分析
一、MOOC應用在我國高等教育的優勢(S)
二、MOOC應用在我國高等教育的劣勢(W)
三、MOOC給我國高等教育帶來的機遇(O)
四、MOOC應用于我國高等教育所面臨的挑戰(T)
五、本章小結
第四章 MOOC與高等教育教師
一、MOOC與高校教師
二、高校教師的基本素質
三、高校教師教學方法的現狀
四、面對MOOC高校教師的教學模式應對策略
五、本章小結
第五章 MOOC與高等教育學生
一、MOOC符合高校學生學習環境需求
二、高校學生學習影響因素
三、高校學生學習模式
四、面對MOOC高校學生的應對策略
第六章 MOOC與中國高等教育管理
一、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現狀
二、國外高等教育管理
三、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
四、MOOC對完善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的啟示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一、結論
二、展望
參考文獻
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基于MOOC視角 節選
《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基于MOOC視角》: 1.專業理念在教育觀上的體現 高校教師要樹立現代高等教育觀,要從過去只重智育的傳統教育觀轉變為以素質教育為本的新觀念,從只關注狹隘的教學課程轉向關注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把培養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人才作為重要的職業工作目標,使學生在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社會生存、終身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全面、*大可能的發展。 教育觀可以分為大學觀和人才觀。高校教師的大學觀也就是常說的大學理念。大學理念決定大學發展的方向,是大學之魂。大學,應該是成人的搖籃,大學不僅是培養專業人才的地方,而且是造就人的地方。大學應該能夠點亮人的心智,開闊人的境界,給人以健康的精神,使之成為健全的個人。現代大學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大學之所以是大學,就是因為它是“大”和“學”——研究范圍博大,研究視野廣闊。它保存、傳遞、創造與應用高深知識,使人類因此走向智慧與光明的未來;它胸懷寬廣、大器大象,兼容并包,氣度恢宏,充溢著一種大象無形的靈性氛圍和神圣精神;它是人才的搖籃,也是人類智慧的搖籃。高校教師的大學理念是指他們對自己所在學校的理性認識、理想追求及其形成的教育觀念和哲學觀點,有了正確的大學理念,高校教師方能在自己的心中對“大學是什么、能做什么”做出理性的回答。高校教師應具備的現代大學理念主要包括國際化理念、創新理念、通才理念、競爭理念、終身學習理念等。高校教師的人才觀:我國的高校教師應該樹立與時俱進的人才觀。與時俱進代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有機結合起來。優勝劣汰的原則使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逐漸拔高,因此,學生時代的綜合能力培養就顯示出其重要的作用,大學時期也是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要階段。此外,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應該意識到我們所培養的學生勢必要參與國際化場景中的競爭,必須與時代需求相適應。但是,綜合能力的提高需要一支良好的教師隊伍作保障,因此在當代高校中,教師樹立與時俱進的人才觀至關重要。 2.專業理念在學生觀上的體現 高校教師育學觀念應該從被動化為主動,將“一言堂”轉變成“群言堂”,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大學生是高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已經具備了較高的發展基礎和較為復雜的發展背景,是迅速發展中的個體,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能。有學者認為:“優秀教師熱愛青少年,一心撲在學生身上,承認學生有不同的特征和天賦,并且善于使每個學生都學到知識。他們的成功在于相信人的尊嚴與價值,相信每個孩子內在的潛能。”因此,高校教師不能把學生看作是消極地被管理的對象和灌輸知識的容器,而要把每一個學生都看作是具有創造潛能的主體、具有豐富個性的主體,要樹立學生本位思想,堅持主體參與原則,同時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 3.專業理念在教育活動觀上的體現 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的實踐方式,是溝通教育理想“此岸”和學生發展“彼岸”的具有轉換功能的“橋梁”,是學校師生生活的核心。新的教育活動觀強調其雙邊共時性、靈活結構性、動態生成性及綜合滲透性。教育者的全部智慧與藝術集中顯現在對教育活動的設計和創造性的開展上,顯現在*充分地調動學生投入的積極性上以及充分展示教育促進人發展的功能性上。 ……
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研究——基于MOOC視角 作者簡介
陳曉剛,江西師范大學城市建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風景園林專業負責人,研究興趣集中于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教學、植物景觀營造與設計美學、城鄉生態空間規劃等方面。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省級高校教學改革重點項目1項、省級一般項目6項,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課題8項;在《城市發展研究》、《裝飾》、《測繪通報》、《美術》、《江西社科科學》等期刊發表論文60余篇;出版專業教材2部。 藍春娣,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主持2項部級課題、4項省級課題、2項廳級課題,參與1項國家社會科學重點招標課題、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曾榮獲省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思政課各類教學競賽獎5項;在《社會科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20余篇;出版個人專著1部,參編著作3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