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國文化形態一本通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055731
- 條形碼:9787547055731 ; 978-7-5470-5573-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文化形態一本通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中國文化何以如此燦爛”之問,以別出心裁的漢字文化、農耕文化、游牧文化等20種一級形態為綱,在廣泛閱讀相關傳統文化常識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比較擇優重組,力圖為每一種具體的形態再理出一個基本結構,并用*精煉的語言描述表達,從而為中國傳統文化勾畫出一個精致精要的概貌來,讓人一目了然、事半功倍。
中國文化形態一本通 目錄
**章中國漢字文化
第二章中國農耕文化
第三章中國游牧文化
第四章中國海洋文化
第五章中國儒家文化
第六章中國民俗文化
第七章中國民族文化
第八章中國宗教文化
第九章中國政治文化
第十章中國法律文化
第十一章中國軍事文化
第十二章中國經濟文化
第十三章中國教育文化
第十四章中國體育文化
第十五章中國古典文學
第十六章中國傳統藝術
第十七章中國史學文化
第十八章中國術數文化
第十九章中國古代科技
第二十章中國交通文化
后 記一個草根的文化長征
參考資料
中國文化形態一本通 節選
中國漢字文化
文字是人類記錄思想、交流思想的符號,它于1萬年前“農業化”開始以后萌芽,隨著人類向文明過渡,是由先人在生產和交換的過程中,經過了無數年月的不斷創造和改進而形成的。文字是文明產生的重要標志。
漢字是文字的一種,是用來交流和傳播的工具。口頭上的交流就是“漢語”,書面上的交流就是“漢籍”(文獻典藉)。所以。我們要全面了解漢字文化,漢字、漢語、漢籍就是它的基本結構。
一、漢字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音即讀音,每個漢字都有一定的讀音,同時以符號的形式記錄下來,就是形。無論是讀音還是符號,都要表達一定的意義,就是義。音、形、義,也即漢字的三要素。
(一)字形
一是要了解同一漢字的形體變化。亦即漢字的演變問題。
在漢字發展史上.有不同的發展階段。傳統的分期是以漢字字體變化為標準,即以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為標準劃分為四個階段。其實,字體變化不是漢字發展中的本質變化,不能說明漢字的歷史發展規律,而應從漢字構造方法的變化來說明漢字的本質變化。從這個角度看,漢字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階段是圖畫文字階段。商代以前的文字屬于這個階段。第二階段是以表形文字為基礎,以表音文字為主體的表音文字階段。從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屬于這個階段。第三階段是以形聲字為主體,還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階段,從秦漢到現代,漢字都屬于這個階段。
今天我們所使用的漢字,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漢字七體”,即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其中前面五種字體都是在某個歷史階段上正式運用的字體,后兩種字體是在正式字體運用的同時,在非鄭重場合運用的起輔助作用的字體。
甲骨文:古代用寫或刻的方式+在龜甲、獸骨上所留下的文字。現在發現*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盤庚時期的甲骨文,其內容多為“辭”,也有少數為“記事辭”。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體,筆畫不定。這說明中國的文字在殷商時期尚未統一。甲骨文是一種成熟而系統的文字,為后世的漢字發展奠定了基礎。之后流行的青銅銘文(金文)雖有字數的增加,但形體并無大的變化。至今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600多個單字。
........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