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華中人文學術研究文庫詞與物的互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67140
- 條形碼:9787568067140 ; 978-7-5680-671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華中人文學術研究文庫詞與物的互文 本書特色
本書著重探討四個問題:趣味、游戲、博物學與詩歌的關系以及由此引發的詩歌文體學思考;詩歌的審美思維與表達特點、本質與技藝要素辨析;在目下非常適用卻未被引起足夠重視的、溝通詩歌與讀者之間壁壘的“詞與物”之間的各種關聯;以及與此密切相關的“互文性”策略的理論與實踐。所有這些核心內容都是具有明確的的學科前沿創新價值、并能深入探討現代漢詩目前所面臨的大的學術難題——文體特征問題的。
華中人文學術研究文庫詞與物的互文 內容簡介
現代漢詩之所以被認為在目前有“邊緣化”之虞,根本原因在于學界對現代漢詩文體學的切入點不夠準確和細致。重述詩歌作為“游戲”的本體論特征,以及彰顯“趣味”審美觀,厘清游戲與物性、味“道”與味“物”、“博物”與“詩學”之間層層遞進的理論關聯,同時在具體文本分析上結合“辯物啟蒙”、“寄物詮性”、“陳物志史”、“博物凝思”等漢語詩歌文體特征與“博物學”之間的根本聯系進行更為深入、更切合時代文化背景的思考,有助于把握在新的歷史文化語境下的現代詩歌文體格局,并由此展開相應的詩歌閱讀、闡釋與批評。
華中人文學術研究文庫詞與物的互文 目錄
**章現代文學的自我認同:他證與自證/4
**節文學與科學:百年共生/5
第二節現代文學的自我認同:林中樹/10
第二章“東方”漢詩的古與今:文體與問題/22
**節趣味·游戲與詩歌:一個熟悉卻又陌生的
理路/23
第二節“趣”“游”東方詩國:人與詩/31
第三節現代漢詩賦格之鏡:文體與問題/39
第三章“趣寫”的魔力:意識與形式/45
**節心理:超越·物我·個性/46
第二節表達:發生·構思·表現/52
第三節魅力:新異·想象·活語言/58
第四章“悅讀”的自在:互文本與活文本/63
**節作為詩歌“游戲策略”的互文:寫作與
閱讀/63
第二節互文性閱讀的“顯”與“隱”:視域與
思維/68
第五章神游物表:“音義湊拍”的現代派/80
**節現代派:“純詩”之“石像”的誕生/81
第二節戴望舒:節奏與意象之間的舞者/99
第六章體物連類:《十支水蓮》的時空雕鏤/117
**節抒情與自然:無關潮流/118
第二節傳統之續:感時興寄/121
第三節傳統之變:體物連類/126
第四節傳統之化:交感共鳴/131
第七章采物凝思:臧棣的“入門”系列/135
**節嵌套互文性文本:《期末考試入門》/136
第二節文本間互文:詠物的智性抒情/140
第三節兩種論爭背后的互文——語言的追尋與認識的追尋/146
第八章格物致實:歐陽江河與徐冰的《鳳凰》交響/151
**節觀念與修辭:詞與物的互文/152
第二節結構與節奏:賦形與命名之旅/159
第三節自然與經驗:“鄉愁”里生長的現實主義/163
第九章“中國經驗”敘述:全息性敘事與沖淡反諷/171
**節全息性視角:《極花》的辯與訥/172
第二節悖論式意象敘事:蘇童的沖淡反諷/181
第十章博物繪城:《繁花》中的物與詩/194
**節“博物”何以“詩學”/195
第二節城之繪:“石頭”森林/198
第三節夢之邃:街心繁花/203
第四節物與史:城市櫥窗/208
參考文獻/216
后記/224
華中人文學術研究文庫詞與物的互文 作者簡介
王書婷,文學博士,副教授。現任教于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現當代文學教研室。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批評、新詩研究。先后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小說評論》、《江漢論壇》等期刊上發表cssci類學術論文二十余篇;著有《新詩節奏與意象的理論和實踐1917-1937》、參編教材《寫作》、合著《艾蕪畫傳》;先后主持和參與省部級及各類科研課題5項。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