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重慶老商號——寶元通口述歷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923064
- 條形碼:9787568923064 ; 978-7-5689-2306-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重慶老商號——寶元通口述歷史 本書特色
本書通過采訪、整理寶元通的歷屆經營管理者、員工及其家屬、相關研究者等的口述資料,真實、系統、多角度地展現了寶元通這個具有歷史研究價值和當代借鑒意義的工商企業的發展歷程,結合相關的圖片和文獻資料,深入挖掘了寶元通這一重慶知名老商號從創立、發展到轉為國營的過程中的精彩故事,從口述史的角度呈現了重慶工商業發展的歷史背景和條件,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代中國西南地區工商業的發展脈絡,對當下民營企業的發展具有鑒往知來的參考和借鑒作用。
重慶老商號——寶元通口述歷史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采訪、整理寶元通的歷屆經營管理者、員工及其家屬、相關研究者等的口述資料, 真實、系統、多角度地展現了寶元通這個具有歷史研究價值和當代借鑒意義的民族工商企業的發展歷程, 結合相關的圖片和文獻資料, 深入挖掘了寶元通這一重慶知名老商號從創立、發展到轉為國營的過程中的精彩故事, 從口述史的角度呈現了重慶民族工商業發展的歷史背景和條件, 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近代中國西南地區民族工商業的發展脈絡, 對當下民營企業的發展具有鑒往知來的參考和借鑒作用。
重慶老商號——寶元通口述歷史 目錄
我所知道的寶元通百貨公司
渝商典范,百年重百
重慶:“大本營”尋蹤
一生的時光都給了寶元通
寶元通培養了我家屬
再憶寶元通
寶元通的大家庭
親身經歷的寶元通
無意發現家族輝煌史
陳老頭的寶元通生涯
生活在寶元通
事業興則家興
老實的父親
受蔭于父,輾轉百貨多個崗位
忘不了寶元通的家具
“犧牲小我”的父親
重百里的“寶二代”
翻拍家中老照片
成都:發展地覓跡
父親影響了我的一生
我的父親“蕭大帥”
此生不忘寶元通
字里行間的深情
童年的大院
寶元通二三事
寶元通的力量
難忘鄰里情
由父母結婚六十周年而引發的記憶
父親身上的“寶元通”
雙手打算盤的父親
宜賓:創始地溯源
宜賓有個寶元通
宜賓人的“寶元通”情結
檔案中的“寶元通”
附錄
重要人物
蕭則可:聯一大樓見證瀘商
經世史略
論“寶元通公司”
寶元通公司章程
盧作孚對寶元通的評價
《寶元通志概》
寶星紡織廠相關檔案
寶元通參與航空運輸部分資料
寶元通與華潤公司股份轉讓合同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重慶老商號——寶元通口述歷史 節選
我所知道的寶元通百貨公司 寶元通百貨公司自1920年開始合伙經營,至重慶解放后1950年轉為國營,共經歷了30年。其資金,開始僅有銀圓840元,至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己積累達一百余萬元。后來雖然飽受國民黨政府的種種摧殘,到重慶解放后轉為國營時,全部資產折合人民幣仍有400萬元左右。其業務,從經營鐵鍋、毛鐵開始,逐漸擴大到以百貨、匹頭(編者注:匹頭是指布或綢緞等剪好的成件成套的衣料)零售為主、兼營批發的多種經營,進而又投資工業生產,開辦了紡織、印染、茶葉、皮鞋等工廠。其機構,由四川宜賓林家巷口的一家小鐵鍋鋪,發展為寶元通百貨商店,逐步擴大到江安、南溪、瀘州、重慶、成都及昆明、上海、南京等地都有分支機構。抗戰勝利前,寶元通就在印度設立了貿易機構,勝利后在中國香港也設立了貿易機構。 寶元通能夠在30年的時間內發展得這樣快、這樣大,無疑在經營管理上是有其獨特之處的。我曾在寶元通工作了18年,對它有一些了解,但由于自己的認識水平和工作經歷的限制,不可能全面介紹出來,F在僅就自己所知,擇要敘述于下。 “寶元通”的由來 寶元通是從1920年10月開始在川南宜賓縣合伙經營的。*初兩年,并沒有掛出什么字號招牌,完全以私人名義對外營業。開始時合伙人為蕭則可、蕭雨笙弟兄及熊蔭村、王鏡初。次年初,熊蔭村的大哥熊郁村(編者注:當時任宜賓隆茂洋行會計)也來入伙。蕭則可原是宜賓一家鍋廠的學徒,熊蔭村是做匹頭生意的,王鏡初是宜賓的大地主,他們都是瓜葛親戚。由于這種情況,他們剛開始經營鐵鍋,后來又經營匹頭、百貨。 合伙資金開始共為840元,其中蕭則可出280元,其余四人各出140元。經營了一年多,業務發展很快,他們都感到若再繼續用私人名義對外,于營業有諸多不便,當年年終結賬時,便決定成立一個企業組織。某天,大家正在為給這個企業起個吉利名字而苦思不得時,適逢一個姓徐的親友賭“紅寶”回來,手上拿著一串押寶時用的籌碼——制錢,每個錢上都有“元寶”或“通寶”字樣,徐某就指著小錢向他們說:“做生意總望賺錢,就在錢上想招牌名字吧,我看就叫‘寶元通’如何?”(編者注:“寶元通”定名還有另外兩種說法,見后文)就這樣,合伙人一致決定以“寶元通”為企業的名稱。當時用的號章,也完全仿照古錢形式鐫刻。以后寶元通各地分店的命名,也均用“寶元”二字冠在各地簡稱地名之前,如寶元瀘、寶元蓉、寶元渝、寶元昆、寶元申等。他們還特別選擇了若干鑄有“元寶”“通寶”字樣的古錢,嵌在玻璃木框內作陳列品,高掛在寶元通的客廳墻壁上,以示對這一名稱永志不忘。 六年經營,奠定了發展的基礎 寶元通初期的業務經營,主要是由蕭則可、熊蔭村兩人負責,王鏡初只管理賬務和銀錢收繳。熊郁村仍在隆茂洋行當會計,他和蕭雨笙兩人都是在業務有了發展后才來參加經營管理的。當時的鐵鍋、毛鐵,主要產于川南合江、瀘州等地,蕭則可、熊蔭村常年穿著草鞋奔走在這一帶,相互約定,每人每天只能開支旅費銀二角。 不久,寶元通擴大了業務,兼營洋釘、鉛絲等五金器材的販運。這些貨物都來自長江下游,蕭則可首先跑到重慶采購,接著又追到宜昌、漢口,*后延伸到上海。寶元通為了不讓別人奪去中間利潤,一貫是盡量設法到產地去進貨。這樣,在**個大結賬期(編者注:1920—1923年,以后每隔三年為一個大結賬期),資金就由原來的840元積累到3000多元。 1925年,川南一帶土匪猖獗,樂山、犍為和犍屬清水溪所產的毛鐵都運不出來,一般鐵廠積壓很多存貨,生產陷入癱瘓,而宜、瀘一帶又底貨空虛,行市飛漲。蕭則可抓住這一大好機會,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穿過重重匪區,搶先趕到上述產地去壓價收購。他不僅順利地訂購了大批毛鐵,而且大部分貨款都獲得一年的賒期,只交了少數訂金。結果寶元通在短期內便獲得了幾倍的暴利。到第二個大結賬期(編者注:1924一1926年),它的資金又由3000多元積累到10000多元。是年農歷除夕,寶元通通宵燃放鞭炮,大事慶祝。它對門的一家蘇貨店——姜榮昌也賺了很多錢,但還不能與寶元通相比,所以鞭炮只是放到半夜即止。這樣一來,寶元通便揚名于整個宜賓市場,蕭、熊、王等人的親友對這幾人更加另眼相看。當時就有宜賓的大地主朱樹三要求入股2000元,但蕭、熊等只承認他入股1000元,其余1000元作為長期存款,每年向寶元通支取利息。此例一開,不少人都步朱樹三的后塵,希望能入一點股或存一點款,好分享贏利。于是寶元通又趁機吸收了一些存款,使營業資金更加充實,為企業的進一步擴展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之后,寶元通便逐漸擴大業務范圍,從事百貨、匹頭的經營。開始時,寶元通都是小心翼翼的,如以線襪來說,每次只購進5打或10打作為試銷。當時正值帝國主義商品傾銷,“洋貨”比“土貨”便宜,川南一帶又是富庶地區,因而試銷業務蒸蒸日上,經營的品種和數量都不斷擴大。至1929年,寶元通便在宜賓林家巷對面購地,新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