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立聽師語:北京師范大學教師訪談錄:2017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45805
- 條形碼:9787519445805 ; 978-7-5194-458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立聽師語:北京師范大學教師訪談錄:2017 內容簡介
《立聽師語——北京師范大學教師訪談錄》一書以“定格師者,聆聽師道”為初心,將北京師范大學教師群像映刻在每一篇文章的生動描述中,享其思,享其情,享其感;以親采原創、深度訪談展現新時代下的“北師大故事”,并以其背后的教育初衷和家國情懷豐滿“中國故事”。 本書輯錄了“BNU思享者”于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推送的近60篇文章,分屬于聆聽師道、院長訪談、書記面對面、師大青椒四個欄目。主題涵蓋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校園文化等多個方面,將師道師德濃縮其中。
立聽師語:北京師范大學教師訪談錄:2017 目錄
王晨:用心用情發掘每個學生內心蘊藏的力量
董世魁:千秋蒼茫高原行,綠色發展中國夢
豆俊峰:奔跑吧,師門!
蘇立增:“三心二意”的人生
孫字:760+的每日一讀
辛濤:不喧嘩,自有聲
保繼光:走進師大數學.走近數學大師
劉靜玲:把愛的接力棒傳下去
周亞:做一名精益求精的教學工匠
滕彥國:學生是我學術生命的延續!
董衛華:“*強大腦”幕后BOSS,地理空間認知領跑者
周良書:爭取不給學生丟人
夏星輝:星火輝光照亮環保之路
何香濤:那些年,那些不朽星辰照亮了北師大
邊玉芳:愛的教育,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王學松:行走世界的漢語教師與文化使者
張潤枝:潤物無聲讓思政課枝繁葉茂
蔣福賓:與化學結緣的三十四年
倪文東:篆隸楷行草,一筆一劃皆“人生”
吳玉軍:教師要做社會的風向標和社會的良心
劉全儒:華北植物**人&荒野里的獵植人
黃會林:做一名教育青年人的人民教師特別光榮
何林:自己要比學生更努力一點
包景東:“讓物理照亮人生”
第二篇 師大青椒
趙路:一份從涅瓦河畔寄來的工作札記
孫文超:*幸福的事情就是看到學生的收獲與成長
惠鳳鳴:搖不止的雪龍號,搖不垮的北師人
朱嘉:喚一聲“嘉哥”你答應嗎?
丁道勇:一個“在乎”的人
滿身風雨海上來:七位海歸教師的精神世界(上)
海雨天風任往來:七位海歸教師的精神世界(下)
周敏:在好奇與客觀之間找平衡
張璐:讓體驗成為藝術教育的常態
趙國慶:“思維導圖”讓大腦從無序到有序
謝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姜申:師大,請你走得慢一點
韓卓:China Fresh Lab掌門人
廖詩評:創新純粹討論式教學法的踐行者
葛玉良:做學生成長的奠基石
第三篇 院長訪談
王樹蔭:思政課教師當做“雙一流”的精神領航者
胡智鋒:高等教育要為中國在世界的騰飛助力
李增滬:把握發展機遇,建設世界一流數學學科
劉嘉:“雙一流”建設貴精不貴多
狄增如:打造系統科學的“延安”,引領學科發展
第四篇 書記面對面
劉娟:以語言為橋梁,講好“中國故事”
王立軍:新時代賦予我們新的歷史使命
郭家宏: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現師大輝煌
張潤枝:正是天高云淡時,馬院揚帆再起航
盧忠林:聚焦發展,團結一致共奮進
梁迎修: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唐仲偉:依規治院,建設一流數學學科
張琦:開啟新時代,踏上脫貧攻堅的新征程
于海波:新時代呼喚新擔當
立聽師語:北京師范大學教師訪談錄:2017 節選
《立聽師語(2017北京師范大學教師訪談錄)》: 走進劉靜玲老師的辦公室,辦公桌上擺放著的學生合影映人眼簾。劉靜玲老師與學生們的笑臉定格在照片中,燦爛而明亮。表明采訪來意后,劉靜玲謙虛地笑笑,說自己遠沒有像報道的其他教師那樣優秀,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和完善的地方。 劉靜玲一開口便談起自己的恩師。她不無感慨地說,從中學到博士后,一路走來,遇到了很多好老師;從教30年,自己也接觸了很多優秀的老師。正是這些老師們的無私關愛、平等分享,以及他們對學術的嚴謹態度,對劉靜玲產生了深刻影響,也時刻激勵著她,要對得起“教師”之名。劉靜玲說:“老師們的言傳身教也使我愛上了教師這個行業。我的老師把愛的接力棒傳給了我,我更要努力傳遞下去”。劉靜玲認為大學教師的個性化與多樣化特點,決定了不同于中小學教師的風格與風范,“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更要看教師的品德和精神。大學作為開放的場所,大學教師的科研、教學對學生、社會都有一定的影響,團隊合作精神更加重要,大學教師一言一行都要傳遞正能量。 劉靜玲一直堅持為大學一年級的新生講課。她認為:學生進入大學有一個“斷奶期”,在這之前都是受到家長和老師的精心呵護。進人大學后真正開始獨立,很多學生在自我管理、自主學習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在一批又一批的環境學院新生成長路上,都留下了劉靜玲老師親切鼓勵與教導。劉靜玲時刻保持著年輕的心態,青春的活力,劉靜玲還向這些十八九歲的孩子們學到了不少新詞兒、新玩法和新觀念,伴隨著新生們度過了大學的“斷奶期”。 劉靜玲主講的國家級精品課環境科學概論,既是環境學院大一本科生的首門專業基礎課,又是非環境專業的通識課,“作為一門基礎課、專業導引課和通識課程,我注重知識面的寬口徑和系統性,為學生的大學規劃做導引。”劉靜玲生動地闡釋著她從講課中體悟的道理:面對新的學習階段,學生就像拎著旅行箱突然一下來到了大超市,眼花繚亂,各種商品都有:通識教育模塊,人文、社科課程、講座,國際化、網絡課程,但是不知道哪個更有價值,該把哪件商品放到自己的籃子里。書籍浩若煙海,是永遠都看不完的,必須學習思考和選擇。所以,大學老師要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和決策的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劉靜玲大膽采取了“理論+案例+實踐”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課后讀經典、看文獻,參加生態考察和社會調查,參與學術交流和科學論壇,主辦綠色沙龍和小型國際研討會,研討會中學生用中、英文展示成果。劉靜玲說“一開始心里沒底,不確定學生是否能夠適應這么繁重的任務,但是目前看效果還蠻好,學生們反饋說是痛并快樂著,也算是收獲了大學難忘的奮斗時光。” 劉靜玲始終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閃光點”,鼓勵學生們勇于挑戰自我。對于有些學生抱怨劉靜玲要求太嚴格,給他們的壓力太大,劉靜玲也時常反思自己是不是操之過急,教學方法應該如何的與時俱進?她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將環境科學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全方位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既尊重自然又要學會妥善應對復雜環境問題;既有國際視野、又有系統的環境科學思維;既掌握環境科學理論知識及學科前沿,又有關心環境的責任與擔當,成為有專業素質、有服務社會情懷的優秀人才。為此,劉靜玲研讀國內外教材與網絡課程,自學積極心理學和高校教師師德相關書籍,用在教學改革過程當中。同時,虛心學習各專業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選擇適合專業的方法并作優化。她創新的互動教學方法、案例學習方法和一對一的考核方式,在學生中反響很好。學生紛紛表示學習和了解環境科學思維方法和關鍵知識點,又創造了更多與老師深入探討環境與社會的機會。 2004-2014年,劉靜玲及其團隊與環保部宣教中心聯合創建的環境學原理——流域水環境公共政策,引進國際BELL(Business Environment Learning Leadership)課程教學模式,面向不同學校、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和社會,同時和其他師范院校進行聯合,形成了“5 +1”的協同創新聯盟。2012-2016年,在教師創新團隊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環境科學概論作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在愛課程網站上面向全國高校師生開放,MOOC《環境科學概論一行動篇》即將上線。這門課程憑借持續不斷的創新和深入教學改革,在國內外大學也產生了很好的反響和示范作用。 “在這門課上,劉老師充當著一個大家庭中母親的角色,為大家指導環境科學的學科研究方向。劉老師很忙,時間總是排得滿滿的,但她仍抽出時間為同學們進行學科答疑和論文指導。很多次到劉老師辦公室,都看見她在廢寢忘食地工作,我又是感動,又是慚愧,更覺得是一種激勵……”2009級環境科學專業的古沛川同學訴說著他的百感交集。 ……
立聽師語:北京師范大學教師訪談錄:2017 作者簡介
程建平,1964年8月出生,教授,現任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主要從事核科學與技術方面的研究,負責我國“世界深地下實驗室”的建設,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榮譽。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