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傳統書院教育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1537
- 條形碼:9787520371537 ; 978-7-5203-715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傳統書院教育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書院延續千余年,是中華很好傳統文化的象征和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傳統書院蘊含的教育傳統、文化品格和書院精神具有寶貴的時代價值。本書系統闡釋了中國傳統書院教育的發展歷程和鮮明特色,并深入探討其時代價值以為當代教育改革提供思想資源和智力支持。
中國傳統書院教育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目錄
**節 傳統書院教育的起源與產生
第二節 傳統書院教育的發展與流變
第三節 傳統書院教育的興盛與變革
第二章 中國傳統書院的教育理念
**節 傳統書院的辦學宗旨
第二節 傳統書院的培養目標
第三節 傳統書院的教學特色
第三章 中國傳統書院的教育內容
**節 經史之學
第二節 教師講義和學派成果
第三節 實用知識
第四節 西式課程
第四章 中國傳統書院的教育方法
**節 自修和自省的教育方法
第二節 研討和對話的教育方法
第三節 講授和體驗相結合的教育方法
第四節 開放式和平民化的教育方法
第五章 中國傳統書院的教育環境及其教育意蘊
**節 環境與教育環境
第二節 傳統書院選址的教育意蘊
第三節 傳統書院建筑的教育意蘊
第四節 傳統書院景觀的教育意蘊
第六章 中國傳統書院的教育考評
**節 傳統書院的教師考評
第二節 傳統書院的學生考評
第七章 中國傳統書院教育的當代價值
**節 我國當代高等教育的困境
第二節 中國傳統書院教育的當代價值與啟示
附表 《清代全國新建及修復(重建)書院建置一覽》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傳統書院教育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節選
《中國傳統書院教育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一德育目標偏頗和德育實效性較弱 中華民族歷來有重視德育的傳統。但是,我國當代高校德育現狀卻不容樂觀。教育主管部門頒發的各類德育文件以及理論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中涉及高校德育現狀和發展對策時都會貫穿“改進”和“加強”兩個詞語。黨的十八大報告將教育發展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之首,對教育事業提出了一系列新論斷和新要求。其中,首次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中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一提法規定了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明晰了高等教育的本質屬性,符合人才培養規律和教育發展規律。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又明確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①這對于指導新時代高校德育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我國高校德育多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不足之處,主要體現為德育目標偏頗和德育實效性較弱。以下從兩方面對此加以論述。 首先,高校德育中普遍存在“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觀。 我國德育傳統中一直秉承著“社會本位”的德育目的觀,德育的個體價值往往被忽視。“社會本位”的德育價值導向對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如果忽視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客觀需求,某種程度上就會造成德育走入誤區,造成“無人德育”的現象。高校德育課堂和實踐中一味機械地灌輸道德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限定的道德規范,易使他們變為德育養成的“模具”,造成學生個性的趨同與喪失。德育目標高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世界,缺乏對學生日常生活道德的關注與養成,造成學生對其產生距離感。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德育被定位于服務層面。改革開放以前主要為政治服務,之后又增添了為經濟服務的屬性與功能,這樣高校德育的價值就取決于它所提供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在被動迎合政治或經濟需要的時候,是不會有誰去關心它的文化主體的權利的。①高校德育就其本質而言應該是一種內含文化生命、體現文化價值、承擔文化使命的文化實體。因此,高校德育應改變“社會本位”的德育教育目的觀,著力于打造社會本位和個人本位并重的人性化教育目的觀。對于受教育者個人而言,*成功的德育應當是在與社會價值統一的過程中,使得個人的價值得到充分的實現。 與西方大學“學術共同體”的構建理念形成鮮明對比,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關鍵在于打造“德育和學術共同體”。新時代我國高校德育應該繼承和發揚中國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各級黨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加強領導和指導,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各方面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
中國傳統書院教育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作者簡介
張曉婧,歷史學博士,安徽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在《光明日報》《學術界》《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科版)》等報刊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清代安徽書院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等多項課題。 喬凱,法學博士,蚌埠醫學院副教授。曾主持、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隊伍建設項目等多項課題,發表學術論文近20篇,榮獲安徽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等獎勵多項。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