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爾喀歷史地理研究/東方文化集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038585
- 條形碼:9787512038585 ; 978-7-5120-3858-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喀爾喀歷史地理研究/東方文化集成 本書特色
清代的邊疆史地取得了輝煌的學術成就,也造就了一大批邊疆史地學名家。張穆是其中卓有成就的大師之一,其年壽不長,但著述卻很宏富。他先后撰寫了《重修平定州志》《魏延昌地形志》《水經(jīng)注表》《顧亭林先生年譜》《閆潛邱先生譜》《齋詩文集》《漢石存佚表》《說文屬》《靖陽亭札記》《蒙古游牧記》《山右碑目》等著作。在這些著作中,《蒙古游牧記》用力□勤、享譽□高。從清代到現(xiàn)在,學者們異口同聲,對張氏的《蒙古游牧記》做出肯定的評價,而且贊不絕口。如清代學者祁寯藻在其序言中稱贊“其結構詳而有體”,“征引則瞻而不穢”,“考訂則精而不浮”“;
喀爾喀歷史地理研究/東方文化集成 內(nèi)容簡介
本論著就清代喀爾喀歷史地理內(nèi)容,以《蒙古游牧記》作為底稿,研究喀爾喀蒙古四部八十六旗歷史地理相關問題。全書以“一旗一圖”的形式、“以圖校稿”的方法,以旗為單位,依《蒙古游牧記》的撰寫順序,與清代喀爾喀蒙古《游牧圖》相比較,對喀爾喀諸旗進行歷史地理學、地名學、文獻學、歷史地圖學方面的研究。通過文獻地名的考證、拉丁文轉寫、漢語地名蒙古復原的形式指出地名訛誤的同時標以正確讀音。論著提出了與世界是側方向相差45°左右的“蒙古地區(qū)區(qū)位方向”,并以這些文化認知,對清代喀爾喀蒙古旗名、方位、方向、地名、邊界的訛誤記載進行糾正400余處
喀爾喀歷史地理研究/東方文化集成 目錄
《東方文化集成》編輯委員會
《東方文化集成》總序
序言
緒論
**節(jié) 《喀爾喀歷史地理研究》的緣起
第二節(jié) 本研究的意義
第三節(jié) 前人研究綜述
第四節(jié) 主要內(nèi)容結構
**章 張穆及其《蒙古游牧記》
**節(jié) 張穆其人
第二節(jié) 《蒙古游牧記》主要內(nèi)容
第三節(jié) 《蒙古游牧記》所引文獻研究
第二章 蒙古地區(qū)區(qū)位方向研究——兼述喀爾喀盟旗劃分
**節(jié) 喀爾喀歷史概況
第二節(jié) 蒙古地區(qū)區(qū)位方向研究
第三節(jié) 蒙古區(qū)位方向對歷史文獻的影響
第三章 土謝圖汗盟歷史地理研究
**節(jié) 斡齊賚巴圖土謝圖汗旗
第二節(jié) 右翼左旗
第三節(jié) 中右旗
第四節(jié) 左翼中旗
第五節(jié) 中旗
第六節(jié) 中右末旗
第七節(jié) 左翼左中末旗
第八節(jié) 右翼右旗
第九節(jié) 左翼前旗
第十節(jié) 右翼右末旗
第十一節(jié) 中左旗
第十二節(jié) 左翼右末旗
第十三節(jié) 左翼末旗
第十四節(jié) 左翼中左旗
第十五節(jié) 中次旗
第十六節(jié) 右翼右末次旗
第十七節(jié) 右翼左后旗
第十八節(jié) 中左翼末旗
第十九節(jié) 右翼左末旗
第二十節(jié) 左翼后旗
第四章 車臣汗盟歷史地理研究
**節(jié) 格根車臣汗旗
第二節(jié) 左翼中旗
第三節(jié) 中右旗
第四節(jié) 右翼中旗
第五節(jié) 中末旗
第六節(jié) 中左旗
第七節(jié) 中后旗
第八節(jié) 左翼前旗
第九節(jié) 右翼中右旗
第十節(jié) 左翼后旗
第十一節(jié) 左翼后末旗
第十二節(jié) 右翼后旗
第十三節(jié) 中末右旗
第十四節(jié) 右翼中左旗
第十五節(jié) 右翼前旗
第十六節(jié) 右翼左旗
第十七節(jié) 中末次旗
第十八節(jié) 左翼右旗
第十九節(jié) 中右后旗
第二十節(jié) 左翼左旗
第二十一節(jié) 中左前旗
第二十二節(jié) 中前旗
第二十三節(jié) 右翼中前旗
第五章 札薩克圖汗盟歷史地理研究
**節(jié) 右翼后旗
第二節(jié) 左翼后末旗
第三節(jié) 右翼右末旗
第四節(jié) 中左翼右旗
第五節(jié) 中右翼末旗
第六節(jié) 右翼后末旗
第七節(jié) 中右翼左旗
第八節(jié) 右翼前旗(右翼右旗)
第九節(jié) 左翼左旗
第十節(jié) 中右翼末次旗
第十一節(jié) 中左翼末旗
第十二節(jié) 附輝特旗
第十三節(jié) 額爾德尼弼什捋勒圖札薩克圖汗旗兼管右翼左旗
第十四節(jié) 中左翼左旗
第十五節(jié) 左翼右旗
第十六節(jié) 右翼右旗(右翼前旗)
第十七節(jié) 左翼后旗
第十八節(jié) 左翼前旗
第十九節(jié) 左翼中旗
第六章 賽音諾顏部歷史地理研究
**節(jié) 中前旗
第二節(jié) 中末旗
第三節(jié) 右翼左末旗
第四節(jié) 額魯特前旗
第五節(jié) 賽音諾顏旗
第六節(jié) 中左末旗
第七節(jié) 右翼右后旗
第八節(jié) 中右旗
第九節(jié) 中左旗
第十節(jié) 右翼中左旗
第十一節(jié) 右翼末旗
第十二節(jié) 右翼前旗
第十三節(jié) 中后旗
第十四節(jié) 左翼左旗
第十五節(jié) 左翼中旗
第十六節(jié) 左翼右旗
第十七節(jié) 左翼左末旗
第十八節(jié) 右翼中末旗
第十九節(jié) 右末旗
第二十節(jié) 右翼中右旗
第二十一節(jié) 右翼后旗
第二十二節(jié) 中后末旗
第二十三節(jié) 中右翼末旗
第二十四節(jié) 額魯特旗
第七章 結論
主要征引文獻與參考書目
附錄1 清代外蒙古地名規(guī)范表
附錄2 蒙古地名分類
參考資料
參考論著
論文集
檔案
工具書
后記
展開全部
喀爾喀歷史地理研究/東方文化集成 作者簡介
那順達來,蒙古族,1974年生,內(nèi)蒙古巴林右旗人。博士,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副教授。1994年至2009年,分別從中央民族大學、內(nèi)蒙古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獲得文學學士、歷史學碩士和歷史學博士學位。2014年進入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工作。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三項、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一項,參與或承擔國家清史項目、國家自然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十多項。主要研究領域為蒙古高原歷史地理、歷史地圖、歷史地名等。在國內(nèi)外學術期刊發(fā)表《蒙古地區(qū)區(qū)位方向及其影響研究》《關于蒙古地區(qū)區(qū)位方向——北方游牧民族城址、墓葬方向簡析》等十幾篇論文,合作出版的《蒙古游牧圖——日本天理圖書館所藏手繪蒙古游牧圖及研究》(與中國人民大學烏云畢力格先生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2017年獲得北京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