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圖解世界精英思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737910
- 條形碼:9787547737910 ; 978-7-5477-3791-0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圖解世界精英思維 本書特色
★在復雜的世界里,我們該如何運籌帷幄?如何擁有面對各種疑難困境的思維技術,以解決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問題?本書收錄超實用的精英思維以圖解形式深度剖析,讓你打破認知局限,洞察未來先機! ?★精英的共通點,并非優異的才能,而是深刻的精英思維。學習《圖解世界精英思維》,讓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高效行動,快速成長! ?★本書八大主題:認知思維,發現自身存在的優缺點;目標思維,制定明確目標促進自我成長;團隊思維,團隊合作幫助個人成長;情緒思維,牛人都不會被負面情緒所累;格局思維,一個人的格局比能力更重要;互惠思維,成長需要建立在互惠共享基礎上;發展思維,不懂求變創新,就別想進步;突破思維,自我蛻變首先從打破常規開始。改變思維模式,改變人生!相信本書能讓你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深度學習精英的認知思維、規律,提升自控力、專注力、學習力,洞悉任何事物的內在規律和真相,真正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才能讓我們認知覺醒,走出焦慮與迷茫。 ?★?本書的在解析各種精英思維的同時還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引導出創新思考理論,以及圖解的形式來更清晰地展現,由淺入深,理論經典實用,可讀性非常強。
圖解世界精英思維 內容簡介
認知思維,發現自身存在的優缺點;目標思維,制定明確目標促進自我成長;團隊思維,團隊合作幫助個人成長;情緒思維,牛人都不會被負面情緒所累;格局思維,一個人的格局比能力更重要;互惠思維,成長需要建立在互惠共享基礎上;發展思維,不懂求變創新,就別想進步;突破思維,自我蛻變首先從打破常規開始。改變思維模式,改變人生!相信本書能讓你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圖解世界精英思維 目錄
**章 認知思維:發現你的優點和缺點
巴納姆效應:人貴自知卻難自知 / 002
達克效應:別將你的無知當聰明 / 006
瓦拉赫效應:發現自己的優勢點并充分放大 / 010
焦點效應: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 014
霍布森選擇效應:沒有對比的選擇寧可扔掉 / 018
布里丹毛驢效應:影響你發展的不是運氣,是猶豫 / 022
糖果效應:延遲滿足的人都是人生大贏家 / 026
木桶原理:克服人生“短板”,你就是強者 / 031
蝴蝶效應:別讓小毛病阻礙你的成長 / 035
第二章 目標思維:決定你走多遠的關鍵指標
目標效應:知道自己去哪兒,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 040
洛克定律:目標重要,實施目標的步驟更重要 / 044
跳蚤效應:不畫地為牢,你可以跳得更高 / 049
蔡戈尼效應:增強目標感,別讓你的努力半途而廢 / 053
布利斯定律:有計劃的行動更容易到達終點 / 057
二八定律:把時間和精力用在20%的關鍵事情上 / 062
不值得定律:學會改變,讓不值得的事情變得值得 / 067
登門檻效應:大目標分解成容易完成的小目標 / 071
目標置換效應:不要讓高明的手段迷惑了目標 / 075
第三章 團隊思維:一棵樹長成一片森林的秘密
安泰效應:離開了團隊,你或許什么都不是 / 080
苛希納定律:極簡思維,用*少的人做*多的事 / 084
共生效應:與優秀的人合作,你會變得更優秀 / 088
凹地效應:提升自身氣場,貴人都愿意主動來相助 / 091
非零和效應:良好的團隊合作以雙贏為目的 / 094
旁觀者效應:責任不清的團隊永遠沒有競爭力 / 098
波克定理:無摩擦便無磨合,從爭辯中實現無障礙溝通 / 102
史密斯原則:與競爭對手除了“死磕”,還有合作 / 105
第四章 情緒思維:別讓負面心態影響你的未來
野馬結局:自控情緒,是幫你實現目標的綜合能力 / 110
羅森塔爾效應:優秀的人士都會不斷給自己積極的期望和暗示 / 115
詹森效應:別讓焦慮、緊張情緒在關鍵時刻成為羈絆 / 119
拍球效應:成長需要壓力,但也要懂得解壓 / 123
卡瑞爾公式:接受*壞的情況,追求*好的結果 / 128
踢貓效應:不要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 132
情緒ABC理論: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收獲不一樣的心情 / 136
蘑菇效應:靜待花開的日子需要不焦不躁 / 141
第五章 格局思維:決定你上限的不僅是能力
瓦倫達效應:成功者都是能笑看成敗的內心強大者 / 146
韋奇定律:非凡成就,離不開正確而堅定不移的信念 / 151
瀑布心理效應:做個有涵養的慎言者,你就能成功 / 156
態度效應:像善待自己一樣善待生活 / 160
比倫定律:*好的成長,是不斷地試錯 / 163
改宗效應:做“反對者”,不做老好人 / 167
南風效應:優秀人士都具備“柔性”思維 / 172
隧道視野效應:目光放遠,才能看到更好的自己 / 175
福克蘭定律:靜待時機,風車從不跑去找風 / 180
第六章 互惠思維:良好的人際關系從互惠互利開始
首因效應:初次見面,用“7—5—4”法讓人深深記住你 / 186
蹺蹺板效應:把自己打造成“績優股”,提升“被利用”的價值 / 191
刺猬效應:再好的關系也要保持適當距離 / 195
自己人效應:想擁有好人緣就把對方看成是自己人 / 199
出丑效應:偶爾犯犯“二”更讓人喜歡 / 203
互悅機制:你喜歡他,他就喜歡你 / 208
名片效應:善用“心理名片”,迅速引起對方的共鳴 / 212
斯坦納定理:與人正確溝通的打開方式是少說多聽 / 215
第七章 發展思維:不變的唯一結果是出局
避雷針效應:決定你人生高度的是“變通商” / 220
累積效應:小優勢積累成大優勢,你就是脫穎而出的“異類” / 224
內卷化效應:要努力,但不要和比你優秀的人拼努力 / 229
重復定律:做有效的重復,讓人生進階 / 233
黑洞效應:不斷學習積淀,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 237
蛻皮效應:走出舒適區,活出你想要的樣子 / 241
凡勃倫效應:提升個人價值,讓自己變得“搶手” / 245
青蛙效應:沒有危機意識,就得面臨“殺機” / 249
第八章 突破思維:創造總是從打破常規開始
定勢效應:突破常規,到處都是機會 / 254
鳥籠效應:不在鳥籠中盲目前行,要在鳥籠外歡脫快活 / 258
馬太效應:掙脫“馬太效應”怪圈,實現人生逆襲 / 262
韋特萊法則:所謂成功,就是別人不愿做的你做了 / 266
柯美雅定律:創新才是王道,不要讓努力成為瞎忙 / 270
里德定理:適時改變,遇見*好的自己 / 273
毛毛蟲效應:扔掉“輕車熟路”,學會“正確地”犯錯 / 277
慣性定律:不在安逸中“死亡”,要在折騰中“重生” / 281
魯莽定律 :先干起來,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 286
圖解世界精英思維 節選
巴納姆效應:人貴自知卻難自知 著名雜技師肖曼·巴納姆說:“人在認識自己的時候,很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人們通常會認為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 心理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巴納姆效應”。 生活中,常有這種現象:本身沒什么能力的人,在他人的吹捧下,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而本身能力很強的人,在他人的一再打擊下,反倒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不管哪種人,都很大程度地受到了外界或他人的影響,而且非常嚴重,以至于*終完全迷失了自己。生活中的這種現象也正印證了“巴納姆效應”。 很顯然,巴納姆效應對于人們的自身成長是不利的,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圖1-1)。 圖1-1 巴納姆效應的不利之處 巴納姆效應影響著很多人,就像下面這個案例中的凱瑟琳。 凱瑟琳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會計師,專業能力在公司中是*好的。然而,自從她和男朋友相處后,一直有諸如“刻板”“過于保守”等詞灌入她的耳朵,那些大多是她男朋友的朋友說給她男朋友聽的。 一開始,凱瑟琳還非常生氣,但聽得多了,她便覺得他們說的是對的,于是便學著一些看起來非常時尚、前衛的人的樣子,將自己打扮得看上去不那么刻板。她開始頻繁地與男朋友出入一些魚龍混雜的場所,聽著周圍人對她的贊美,她很開心,也很享受。漸漸地,她的注意力更多地偏向如何將自己打扮得更時尚,結果工作方面頻頻出錯,*終因為給公司造成了極大損失而被開除了。 找不到自我,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該做什么,沒有是非觀,僅是從別人的眼中來判斷自己是對是錯,每天都要琢磨別人是怎么想的,這樣的生活不僅讓人感到疲憊,更嚴重的是,它會阻滯一個人前進的腳步,就像上面提及的凱瑟琳,不進反退。因此,生活中要盡可能遠離巴納姆效應。那要如何遠離呢?這就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正視自己 遠離巴納姆效應對自己的影響,首先要敢于直面自己,正視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接受這些客觀存在于我們身上的現實情況。 很多人面對自身缺點的**反應就是將缺點藏起來,這就像那個測情商的問題: 比如人落水后,被救起時發現自己一絲不掛,**反應除了大叫,一定是趕緊用雙手捂住雙眼。不管是將缺點藏起來,還是用雙手捂眼,無疑都是在掩耳盜鈴。 而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一行為就是不愿直面自己的典型例子。人一旦有缺陷,想方設法都要將它掩飾起來。 又如有的人牙齒長得不好看,他們在說話時就特別注意掩飾自己的牙齒,或者人多的時候干脆閉口不言。 但自我認知*重要的就是發現自己的缺點并改正它,否則它將一直阻礙自我成長。 若一時難以找到自身的優點,不妨選擇一個條件與我們差不多的參照對象作比較,當然,相比較的重點還要看內涵,比如技能、品德等方面。 培養敏銳的判斷力 培養敏銳的判斷力也要首先從認識自身開始?梢酝ㄟ^旁邊人的提醒等途徑發現自身的優缺點,由家里人或其他親近的朋友直截了當地指出你自身存在的問題或具備的優勢,從這些信息中逐漸培養敏銳的判斷力。比如以下一些信息(圖1-2)。 圖1-2 培養敏銳判斷力需收集的信息 判斷力原本就是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做出決策的能力,因此,不管是家人還是親朋好友提出的有關你的信息,你都要有所重視,當然不能又回到巴納姆效應狀態中。 通過重大事件映照自己 成功的巔峰和失敗的低谷都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性格,從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能提供自身的個性、能力等信息,還能看到自身的長處和優點、不足與缺陷。因此要把握這些,時刻重新認識自己。 人貴有自知之明,但難自知,這是很多人面臨的困惑,可是,如果連自己都無法了解,又怎么能獲得成長、成就呢?因此,別太在意別人的看法,靜下心來好好審視自己、認識自己,活出一個精彩的自己。 達克效應:別將你的無知當聰明 康奈爾大學的Kruger和David Dunning做了一項實驗,他們想知道在某方面技能缺失的人,是不是能認識到自己這個問題。首先他們測試了幽默感水平。他們先找了30個笑話,然后又請來專業的喜劇演員為這些笑話的有趣程度進行評級,并以此作為參考,讓65名本科生繼續為這些笑話評級。結果顯示: 幽默感比平均水平略高的人預測的成績相當準確; 幽默感很強的人認為自己的水平也就僅夠平均水平; 缺失幽默感的人卻認為自己的水平高出平均水平很多。 實驗還沒有結束,研究者又分別對測試者進行了邏輯推理能力及語法水平的測試,結果依然是能力*差的人認為自己的水平遠高于平均水平。 在接下來的一系列實驗中,閱讀、駕駛、下棋、球類競賽等,都表明能力越差的人,對自己的能力評估越高。 這一系列的實驗結果表明:能力差的人更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能力高的人又容易高估他人的能力。 這種對自己的能力認知缺失的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達克效應。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是因為能力的高低會影響自我認知。一個人只有真的具備某種能力,才會真正了解這項能力,才能對這項能力做出*精準的評估。而當不具備這項能力,也不了解這項能力到底是怎么回事時,也就無法認識到自身對這項能力有所欠缺。 其實,這種現象在蕓蕓眾生中比比皆是,比如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他們自認為自己很聰明、很幽默、很有學識等,但其真實能力可能要差得多。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是不是也有這種時候呢?在自我營造的優勢中“自我放飛”,本身能力不高,卻自我感覺能力很強,無法客觀地對自身形成明確的認知。說這么多,并不是要你妄自菲薄,而是讓你正視自己、真正了解自己,進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當然,提升自己,還要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然后加以學習和訓練。 自我認知的三大要素 自我認知通常由以下三大要素構成(圖1-3)。 圖1-3 自我認知的三大要素 在基礎認知中,比如不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況,就很難有效地與人共情,有效地溝通和交際。對身份的認知也非常重要,這是一個涉及精神層面的認知,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領域中,需要不斷地變換角色,這就需要我們對身份轉變有明確的認知。 能力認知是*動態、*難把握的,這是因為能力可以下降、提高,并且是通過比較產生的,認知的過程比較復雜。往往自認為能力不足的部分,很少去拓展,所以就會越來越差;認為自己能力突出的地方,不斷實踐、展示,就會越來越好。 價值認知是自我認知的*高級部分,很容易產生認知偏差,這是因為它常常受環境的影響,比如基于社會、組織或他人的期望體現出來的價值,往往并不是自我的真實價值觀,這種價值往往讓人失去了自我前進的方向和動力。 提升自我認知 經常自省、突破自我“不知不覺”的狀態是提升自我認知的關鍵。以下一些提升自我認知的方法我們不妨借鑒一下。 刻意練習 學習和精進是提升自我認知和能力的重要途徑。重點從以下幾點進行學習。 首先,明確要掌握的核心技能,通過專業書籍、行業領袖的意見等學習掌握。 其次,制訂計劃和目標,在完成計劃、達到目標的過程中保持專注。 再次,獲得持續反饋,將身邊及行業優秀的人,作為反饋系統,及時得到反饋。 *后,要長期堅持,既然想要提升,就不能一蹴而就,須長期堅持。 適當停一停 在生活和工作中,對自我進行規范,并不時地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么這樣做、這樣思考,并不斷檢驗和監督自己,控制和引導心智和認知過程。 借助符號 將每天的情緒、身體狀況等用不同的符號表示出來,不但能時刻提醒自己留意自身狀態,還能對基礎認知有清晰的了解。 接觸挑戰性工作 有意去接觸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認識到不一樣的自己,這樣有助于將隱藏的能力激發出來。 達爾文說過:“無知比博學更容易給人帶來自信!毕M非蟪砷L的你,別被無知蒙蔽了雙眼,要記得正確認識自己。 瓦拉赫效應:發現自己的優勢點并充分放大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奧托·瓦拉赫的成才經歷可以用“傳奇”來形容。中學時,父母為瓦拉赫選擇了文學。然而,非常用功的瓦拉赫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文學學習之后,老師卻給了他“很用功,但過分拘泥,即便擁有完美人格,也絕對不可能在文字上表達出來”的結論。文學路不通,父母又為他選擇了油畫。可他不善于構圖,不懂調色,即便很用功,依然無法理解藝術,以至于成績墊底,老師的評語更是簡單粗暴:瓦拉赫在繪畫藝術方面不可造就! 父母對他很無奈,老師也基本持放棄態度,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嚴謹,適合做化學實驗,于是便建議他學化學。在接觸化學后,瓦拉赫的智慧開始迸發,就這樣,他一路走上了諾貝爾化學獎的領獎臺。 瓦拉赫成功的現象,在人才心理學中被稱為“瓦拉赫效應”,它告訴了我們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找到自己的優勢點,將之充分發揮,便能在人生路上飛快前進。 瓦拉赫*終找到了自己的優勢點,因此他成了舉世聞名的成功人士。然而,生活中,總有一些人不懂如何去發現自己的優勢點,總揪著自己的劣勢不放,習慣貶低自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的,尤其是在遭遇挫折或困難時,這種心理更強烈。 人*怕的就是自暴自棄,無視自己的能力,受消極、錯誤的心理影響,渾渾噩噩地生活。這樣的人自然無法突破自己,無法獲得成功。因此,我們就要學習瓦拉赫效應,做到以下兩點(圖1-4)。 圖1-4 學習瓦拉赫效應應做到的兩點 想要正視自己,找到優勢點,并將優勢點無限放大,還需要我們做好以下幾點。 發現先天優勢 有些人先天就具備一定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種情況。 **種情況,雖然沒有接觸到,但內心具有強烈的渴望去接觸,可以說是特別著迷。比如從《明日之子》中脫穎而出的歌手毛不易,從小就喜歡音樂的他,成長之路與音樂絲毫不沾邊,大學更是就讀于杭州師范大學護理專業。然而他對音樂的渴望讓他在大學期間就參加了校園歌手比賽,并*終成就了如今的毛不易。 第二種情況,接觸的時候,發現自己比別人更擅長,領悟更透、更深,學得更快,于是想要繼續投入。這種情況也很常見,比如一個人喜歡發明,在一次嘗試性發明成功后,便將自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自主研發上,并且獲得了許多專利。 通過以上兩種情況,同時結合在不需要任何理由的情況下,完成一件事的過程和完成后的感覺都特別良好,就能發現先天優勢所在。 持續的興趣便是優勢 能夠一直持續下去的興趣,*終的歸宿就是優勢。 曾經有一個保險推銷員,她有一個很大的興趣,就是喜歡跟人搭訕,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她很快便能獲得對方的好感。這是因為在不斷與人接觸中,她總結出了一套“見什么人說什么話”的經驗方法。正因如此,自從踏入保險行業,她就經常拿到銷售冠軍的頭銜。 興趣中藏著優勢點,這是很多人所認同的。尤其是像上面提及的推銷員,她的興趣正是她的核心優勢。生活中的我們也可以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并長期持續下去,*終會演進成*有競爭力的核心優勢。 充分發揮優勢 在發現自身優勢之后,想要突破自我,快速成長,還要讓優勢得以充分發揮。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積極實踐,形成正向反饋 在發現自身優勢后,還需要通過外界的反饋,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具備這些優勢,同時可以通過自己的認知,來感受這些是不是自身的優勢所在。接下來,就是強化優勢了,此時需要提升自身技能,搭建系統理論與知識體系,*終形成能將優勢*大限度強化的思維和能力。 改變思維方式,自我激勵 很多人在發現自己優勢之后的成長,是改變了思維方式,而這種思維我們可以將它稱為“主場思維”,即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學習中,都以主人翁思維進行思考,為的就是讓明天的自己更強大。這樣的人會為自己設定目標,包括短期、中期及長期目標,每完成一個目標,都會讓他的優勢放大,進而能讓自己持續優秀,*終獲得精彩人生。 為優勢匹配行業、企業 首先要匹配行業。行業的選擇受個人的價值觀影響巨大。一個全心為人民服務的人是不會追求個人利益的,他可能會將自己奉獻于為國為民服務的,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也不見報酬的行業,但如果一個全心追求經濟報酬的人,定會想去利潤高的行業。 其次是匹配企業。對職業的期待和訴求是一個人對企業進行選擇的關鍵。是想過風生水起的人生還是平平穩穩的人生,是渴望高風險、高回報的生活還是渴望簡單的生活? 匹配好了行業和企業,就可以將自己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實現自己的價值的同時,讓自身得以快速成長。 無論你以前如何瞧不上自己,請千萬記住一句話:你再不濟,總有一樣是可以的,找到這一點,它就是你的優勢,放大你的優勢,你就是生活的強者。
圖解世界精英思維 作者簡介
崔洋:北大工商管理碩士(EMBA),創新思維實戰導師,結構表達力實戰導師,企業高級管理咨詢師,沙盤模擬ACI、CETI認證培訓師,沙盤模擬研發導師(高級)。曾服務于Google、李寧、中國聯通等知名企業,在團隊管理、運營管控等方面,有17年以上的實戰經驗和10年以上的沙盤研發經驗,榮獲2018年中國百強講師、沙盤領域10強講師。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