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曾奇峰的心理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50098
- 條形碼:9787505750098 ; 978-7-5057-500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曾奇峰的心理課 本書特色
★曾奇峰SHOU個大眾實用心理課,每個人都需要的精神分析課 思考30年,歷時1年打磨,原汁原味的曾氏心理學幫你快速入門心理精神分析流派。 ★一本書講透生活中的心理難題,你可以成為自己的心理咨詢師 本書應用4大生活場景,全面覆蓋“自我認知+關系洞察+情緒管理+科學育兒,針對性解決生活中的Z重要議題,為你寫下治愈心靈的藥方. ★武志紅、李雪作序盛贊,岳曉東、劉丹聯合推薦 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在曾老師的這本書中,那些洞若觀火、充滿智慧的句子,可以幫我們去順從自己的赤子之心。一本好書該當如此,讓我們對自己有更深的理解和接納。” ★DU家收錄對武漢疫情心理健康的思考,給每一個處于困難時期的你以溫暖和勇氣 曾奇峰老師是武漢人,疫情期間正在武漢,疫情會增加我們的情緒,解決情緒的方式,就是增加我們的思考。尋找確定性,我們尋找到確定性的東西越多,我們的內心就越安穩,相信自然的痊愈力量。 ★曾氏金句重現江湖,獲得知識同時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獨特魅力 自戀者的自救,是把愛自己變成愛他人。 什么是理想的人生?一個回答是:認知和情感生活都是飽滿的。 精神分析的任務是:讓所有孩子都不后悔來到這個世界。 活著Z大的價值就在于選擇,由自己來選擇還是由別人來選擇,是決定一個人生命的品質的Z重要的因素。 所謂的自我成長,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處理各種各樣人生問題的老司機。 ★雙封設計,封面專色+燙金工藝,展示專業實力和品質感
曾奇峰的心理課 內容簡介
精神分析,是一門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學。人生優選的成功,莫過于充分地成為自己,擁有健康和強大的人格。精神分析可以幫助我們解放被壓抑和扭曲的人格,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自由。這本書將圍繞防御機制、關系、育兒、情緒以及心理咨詢5個方面,與你一起領略精神分析的方法和智慧。
曾奇峰的心理課 目錄
精神分析:你不知道的心靈面具 / 001
潛意識里儲存著命運 / 002
自戀:自己跟自己玩的孤獨與哀傷 / 011
退行與固著:與成長背道而馳 / 015
投射:讓世界如我所愿 / 020
情感隔離:共情能力的匱乏 / 025
強迫性重復:某種程度幾乎等于命運 / 030
攻擊性:人的基本動力 / 035
反向形成:回避深度的自我覺察 / 042
自我的邊界:健康人格的顯著特征 / 048
關系:從負擔變滋養 / 053
關系中的距離與秘密 / 054
親密關系中的控制與自由 / 060
婆媳關系的深層風景 / 066
性與關系:生命被激活的程度 / 072
傳統人際關系的特點 / 078
親密關系中的常見誤區 / 083
親子關系: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089
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 / 090
60分的媽媽和爸爸:孩子的*佳起飛平臺 / 100
獨立撫養者面臨的問題 / 105
孩子的那些所謂“毛病” / 111
學習那些事兒 / 116
如何處理同胞競爭 / 121
吃還是不吃:權力斗爭的戰場 / 123
你不知道的情緒密碼 / 125
抑郁:憤怒轉向自身 / 126
焦慮:任何不確定性都是威脅 / 131
恐懼:請不要恐懼你的恐懼 / 136
沖突:我們總跟自己過不去 / 142
安全感:回溯你的童年經歷 / 148
分離焦慮:發展你的自我功能 / 155
心身疾病:心身從來都是一體的 / 158
共情:面對現實問題的反應 / 164
心理咨詢和你想象的不一樣 / 171
如何成為一個心理咨詢師 / 172
咨詢師和來訪者的相互關系 / 176
心理咨詢是如何起效的 / 180
如何討論咨詢目標 / 185
如何面對來訪者現實中的難題 / 189
當你的來訪者也是心理咨詢師 / 192
咨詢師的營業之路 / 194
咨詢師如何把控時間 / 196
心理咨詢中的經典問題 / 201
轉診:我想換一個咨詢師 / 202
金錢:我是花了錢的 / 207
睡眠:如何把穩定性內化 / 209
咨詢目的:我什么時候可以好 / 212
譴責:嫌棄你,又離不開你 / 215
沉默:沉默的時候你在想什么 / 218
重新解讀愛情、婚姻、家庭 / 221
疫情危機之下,我們如何安心 / 233
曾奇峰的心理課 節選
曾奇峰心理課經典金句: ★我們日常生活中犯的各種錯誤,往往呈現了自己的潛意識。所有的病理學癥狀也可能呈現在潛意識里。 ★所有心理治療的目的,都是擴大一個人的意識范圍,換句話說,要盡可能地讓潛意識意識化,或者說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更加覺醒地活著。 ★自戀者的自救,是把愛自己變成愛他人。但跨出這一步真的非常不容易。學習心理學本身,的確可以增加一些對自己的了解,但如果只跟知識打交道而不跟活生生的人打交道,那么知識就可能成為新的、夸大的自我的一部分。 ★什么是理想的人生?一個回答是:認知和情感生活都是飽滿的。飽滿的認知生活意味著智力的充分使用。生而為人,智力沒有充分使用,實在太遺憾了。但是,如果人生只是使用智力,而沒有豐富的情感體驗,這樣的一輩子跟一臺電腦沒什么區別。 ★自我邊界清楚是健康人格的*顯著特征,因為它標志著一個人充分地成為他自己,并且同時尊重他人的邊界,樂意看到他人成為他自己。這個邊界具有適應環境的靈活性,能夠進退自如。 ★越是已經自由的人,就越能在親密關系中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因為他此時需要的僅僅是愛,而不是對對方的剝奪或“奴役”。 ★對孩子的信任是健康的冒險。信任是父母能夠給孩子的*好的禮物。 ★不要太多地用對和錯、好和壞來判斷孩子的言行,也不要讓他用這樣的眼光看待他所面對的人和事。世界上大多數事情是不好不壞的,或者說是處于黑和白之間的灰色。 ★精神分析的任務是:讓所有孩子都不后悔來到這個世界。 ★心理咨詢師的邊界就是不代替你處理現實的事情,只是看看在這樣的現實壓力之下,你的人格是什么樣的反應;你的人格如果能夠做出一些相應的調整,就能夠做出更恰當的反應,或者是對你自己更有利的反應。 ★活著*大的價值就在于選擇,由自己來選擇還是由別人來選擇,是決定一個人生命的品質的*重要的因素。 ★所謂的自我成長,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處理各種各樣人生問題的老司機。 ★一個人矛盾的情感體驗,就是有時候“我愛你”和“我恨你”的理由都是一樣的。 ★有的人一輩子帶著癥狀生活,也沒什么太大的麻煩,該干嗎干嗎。我*在意的是一個人建立有滋養的親密關系的能力,賺錢的能力,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的能力,滿足自己自戀的需要的能力。 自戀:自己跟自己玩的孤獨與哀傷 自戀是一個有趣的話題,但自戀的背后,有一些哀傷。而一個人跟過度自戀打交道,是一件不太讓人舒服的事情。 自戀,希臘文是narcisse,本來是古希臘神話中一個美少年的名字。傳說他看到湖中自己美麗的倒影之后,就愛上了自己,從此茶飯不思,憔悴而死。后世的心理學家用他的名字來描述那些心中沒有他人的人。 自戀的人有以下一些特征: 自戀的人會夸大自我,包括夸大自己的能力和重要性。比如一個人在潛意識層面認為自己是所有人的中心,表現出來的就是覺得所有人都看不起他。我們看到這樣的自我中心感是經過了某種變形的,即把別人都關注自己變成了別人都看不起自己。記得有一次一個人跟我說,曾醫生你看不起我,我想了一下說,我沒有空看不起你,因為我在忙著擔心別人看不起我。他聽了之后先是一愣,然后就哈哈大笑起來。 自戀的人會唯我獨尊。當他意識到自己不是沙灘上唯一的鵝卵石的時候,他的自戀就已經受到了損害。在日常生活中,有人會因為碰巧跟別人穿一樣的衣服而自尊心受損。還有一些人追求限量版的產品,甚至有些人會吃一些珍稀保護動物,這些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獨一無二的感覺。 自戀的人還會對贊美成癮。他們需要別人隨時隨地地贊美,在別人不贊美的時候,他們就自己贊美自己。比如說自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天才,每天早上都被自己帥醒,想找一個佩服的人就照鏡子等。 自戀的人還有一種不合理的權力感,他們期待被優待,或者別人無條件地順從自己的意愿。如果他們的愿望沒被滿足,就會生氣,這就是自戀性暴怒。比如,有人開車的時候,動輒狂按喇叭,好像他一出門,所有人都應該為他讓路;排隊沒有耐心;遇到跟自己不一樣的觀點就勃然大怒,覺得對方是跟自己過不去,等等。 自戀的人在關系上是剝削性的,他們只會索取,而沒有付出的能力。在親密關系中,常常會出現自戀性的競爭,即一方的自戀滿足需要以對方自戀受損為代價,所以這樣的關系*終可能會走向破裂。 嫉妒他人,也是自戀的人的特征。面對他人的才能和成就,他們身處不能欣賞的困境。跟他人進行近距離肉搏式的競爭,并獲得壓倒性的勝利,是他們追求的目標。我們知道,這個目標并不是總能達到。 自戀的人還缺乏共情的能力,對他人的痛苦常常無動于衷。他們也可能會做一些慈善之舉,但目的并非救他人于水火之中,而是表現自己。 自戀的人常常幻想自己擁有巨大的成就、無限的權力、蓋世才華、超凡的美貌或完美的愛情,他們沉溺于這樣的幻想中,直到幻想破滅或者在運氣好的情況下幻想永不破滅。 自戀跟抑郁情緒有很大關系。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有超過7000萬人患有抑郁癥,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當我們夸大了自己的能力,有時候的確可以搞定一些事情,但是如果碰到一些搞不定的事情,夸大的自我就會破碎,抑郁就產生了,所以抑郁是自戀破碎之后的產物。極端的自戀,我們稱為惡性自戀,可能表現為自殺。 自戀也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健康的自戀,是一個人不斷發展自己的能力,比如你現在正在學習精神分析,以滿足自己的各種需要。而不健康的自戀,就表現為一個人的需要大于他的實際能力,所以他會經常處在一種不被滿足的狀態,就像兒童時期沒被父母滿足一樣。 有著健康的自戀的人是很有人際魅力的。他們的自戀會形成一個溫和而強大的引力場,不知不覺地把他人卷進去。我們說某個人氣場強大,說的其實就是他的健康的自戀覆蓋的范圍。在這個范圍里,他人會不自覺地受他的影響,而且不會感到自己被強迫。 那病理性的自戀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在生命早期的時候,孩子在跟母親的關系中,缺乏來自母親的共情性回應。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些畫面:一個幼兒在那里各種表現,希望媽媽認可和贊美,但是媽媽卻視而不見。慢慢地,孩子就必須把注意力從媽媽那里撤回到自己身上。我們同樣也可以想象,這個幼兒對媽媽是多么失望,以及對自己是多么失望。 跟自戀相關的抑郁在我們的社會中如此普遍,估計這跟文化傳統和目前的教育環境有關。我們的文化傳統要求孩子們成龍成鳳,如果成不了龍鳳,抑郁就是自然的結果。在這個基礎上,教育環境制造了太多孩子們之間的自戀性競爭,那些在競爭中失敗的人,也只能陷入抑郁之中。 自戀者的自救,是把愛自己變成愛他人。但跨出這一步真的非常不容易。學習心理學本身,的確可以增加一些對自己的了解,但如果只跟知識打交道而不跟活生生的人打交道,那么知識就可能成為新的、夸大的自我的一部分。 記住,獲得人格成長的唯一途徑,就是去獲得新的人際關系經驗,看心理醫生是獲得新的人際關系經驗*安全的方式。 ??
曾奇峰的心理課 作者簡介
曾奇峰,1986年畢業于同濟醫科大學醫療系,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從事精神分析工作30余年,被譽為“精神分析的播種機”。創立了被稱為“中國塔維斯托克(Tavistock)”的武漢中德心里醫院,并擔任shou任院長,使其成為中國培養心理咨詢師的搖籃,是中國心理從業者心中的圣地。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精神分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業委員會成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精神分析學組副組長 。德國威騰海德克大學醫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為德國首屈一指的社會精神學家多勒教授。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