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精)文化失憶:寫在時間的邊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735626
- 條形碼:9787547735626 ; 978-7-5477-3562-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文化失憶:寫在時間的邊緣 內容簡介
我們生活的世紀脫胎于二十世紀,正如一道黑煙從石油大火中升起。
如果不能記住所有的事情,我們至少應該知道自己忘記了什么。 克萊夫·詹姆斯用了四十年時間完成《文化失憶》,一部介紹自由人文主義傳統“獨出機杼的核心綱要”,由百篇歷史人物評論組成,除了那些醒目的路標式人物,更多的是被留存在遺忘邊緣的名字。二十世紀幾次大災難歷盡生死存亡,無數人消失在晦暗的斷裂中,更多不合時宜的事實經過篩選淬煉,重組為我們所知的歷史。詹姆斯提醒人們,使文明成其為文明的人文主義若要在新世紀得以留存,繼承者們就不能放棄對過去的記憶。本書試圖召回、感知和審視二十世紀動蕩的精神生活,捕捉“一場盛大對話的邊角”,以此抵抗遺忘,并重新建立聯結。
詹姆斯通曉七種語言,貫通哲學、歷史、政治和藝術,打磨出一份警句頻出的現代文明回憶清單。從阿赫瑪托娃(A)到茨威格(Z),作者寫的不僅僅是閃耀的群星,還有人類一切創造力之間錯綜復雜的勾連及其周圍環繞的黑暗,它們共同構成時間之海上一道明滅相間的星輝:或許會黯淡,但永不消逝。作為一名真正的人文主義者和現實主義者,詹姆斯熱誠的書寫讓歷史回到當下的脈搏之中,并獲得回應當下的能力:對于一切削弱人文主義聯結的勢力,任何創造性的活動都是必要的抗爭。
(精)文化失憶:寫在時間的邊緣 目錄
引言......i
文本注釋......xvi
鳴謝......xviii
英國2012版注釋 ......xx
序章:維也納 ......001
A......009
B......045
C......087
C......087
C......087
D......167
E......187
F......207
G......251
H......295
J......333
K......339
L......365
M......395
N......491
P......501
Q......529
R......535
S......563
T......641
U......669
V......691
W......705
Y......719
Z......731
尾聲.....749
增補.....755
(精)文化失憶:寫在時間的邊緣 節選
安娜·阿赫瑪托娃:對俄羅斯人來說,阿赫瑪托娃的象征意義不僅僅在于她做了什么,更在于所有那些她無法去做的事情,令人唏噓驚嘆……阿赫瑪托娃本可以把她魅力四射的天性加工為創作主題,但歷史沒有給她升華柔情的機會。歷史反而讓她成了女英雄。
皮特·阿爾滕伯格:卡夫卡說,阿爾滕伯格能夠發現“這個世界的精彩,就像在咖啡館的煙灰缸里找到煙頭一樣”。更為勤奮的作家和知識分子在他身上看到的是另一個自我,更少羈絆,毫無野心,也不必恪守誠信道義。他是那些不堪理想重負者的理想。
路易·阿姆斯特朗:沒有他,爵士樂就會是另一副模樣,而沒有爵士樂,美國二十世紀整個的藝術史就會是另一副模樣,而這段藝術史與*終導致民權運動的美國政治史并非遠隔萬里。……六十多張唱片總共賣了幾百萬張,但是他的余生沒有一個星期不需要站臺賣唱。
雷蒙·阿隆:我們很難想象阿隆這樣的人是在一種何其濃重的信仰霧霾中奮力抗爭,又是多么耐心勇敢才能堅持下來。
B
瓦爾特·本雅明: 但是我們不該指責他的天真。許多長于世故的人也像他一樣死于絕望。
馬克·布洛赫:在戰后的法國,他們也注定會被長時間遺忘,恰恰因為他們的勇敢如此毫不含糊。如果他們不曾如此英勇,不曾以勇士的身份死去,或許他們死后很快就會聲名鵲起。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若說他創造出了一個仙境,他自己卻并非身居仙境,即便在這位盲人偶像的人生*后幾年,他的國民中也會傳來提醒他的呼聲:曾幾何時他本應該更努力地用他的雙耳去聆聽。
羅伯特·布拉西亞克:他的雙手沾了太多的血。拜他那些控訴者所賜,現在是他的血沾在了我們手上。
托馬斯·布朗爵士: 他風格的肌理應該在時間中欣賞,正如獵豹的美需要透過樹林去發現。
(精)文化失憶:寫在時間的邊緣 作者簡介
◎ 作者簡介
克萊夫??詹姆斯(Clive James,1939—2019),澳大利亞籍著名評論家、記者、作家、詩人、翻譯家、電視節目主持人,六十年代移居英國,近五十年來活躍于各種紙媒和電視,是英國文化評論界的一支健筆,被稱為“折衷高眉與淺俗的大師”“一群才子的集合體”(《紐約客》),《泰晤士報書評增刊》譽之為“當代的蒙田”。出版評論集、隨筆集、詩集、回憶錄、小說、譯著五十余部,包括《不可靠回憶錄》《文化失憶》《詩歌筆記》等。
2008年,克萊夫·詹姆斯因其在廣播電視新聞業的成就,獲得了奧威爾特別獎,他在2010年成為英國皇家文學會會員,2012年獲得大英帝國勛章。詹姆斯于2011年罹患絕癥,但筆耕不輟,依然積極在媒體發聲,并不斷有新書出版,完成了但丁《神曲》的翻譯。
2019年11月,克萊夫·詹姆斯逝世于劍橋,在此之前他只停筆了一個月。
◎ 譯者簡介
丁駿,復旦大學英語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英漢雙語詞典編纂、英美文學翻譯。翻譯代表作包括J. D.塞林格中短篇小說系列,邁克尓·翁達杰《英國病人》等。
張楠,復旦大學英語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英國文學、現代主義、文化思想史、歐洲哲學思想和美學傳統等,翻譯出版了英國作家戴維·洛奇的小說《大英博物館在倒塌》和《換位》。
盛韻,文學博士,作者,譯者。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上海書評》特約編輯,《倫敦書評》《泰晤士報文學增刊》撰稿人。
馮潔音,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南佛羅里達大學圖書信息學碩士。現為上海圖書館參考咨詢館員,譯有學術著作和小說數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