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新時代大學教學改革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199939
- 條形碼:9787562199939 ; 978-7-5621-999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代大學教學改革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新時代中國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的生動實踐, 以“四個回歸”和“以本為本”為基本遵循和發展理念, 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以思想創新和理論創新引領改革和發展實踐, 從新時代大學教學改革的時代背景、基本要義、理論基礎、定位依據等方面著手, 以大學教學改革的實踐邏輯為主線逐章展開, *后以介紹西南大學的教學改革實踐為全書結語。
新時代大學教學改革研究 目錄
**節 新時代大學教學改革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新時代大學教學改革的基本要義
第三節 新時代大學教學改革的理論基礎
第二章 新時代大學的定位依據與教學改革
**節 新時代大學辦學定位確立的依據
第二節 新時代大學教學改革的目標
第三節 新時代大學教學改革的主要原則
第三章 新時代大學人才培養模式與專業綜合改革
**節 新時代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第二節 新時代大學專業結構的調整
第三節 新時代大學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
第四節 新時代大學的課程建設
第五節 新時代大學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與探索
第四章 新時代大學教學模式與學習方式改革
**節 新時代大學教學模式的改革
第二節 新時代大學學習方式的改革
第三節 新時代大學教學共同體的建構與探索
第五章 新時代大學教學評價與學業評價改革
**節 新時代大學教學評價的改革
第二節 新時代大學學業評價的改革
第三節 新時代大學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構與探索
第六章 新時代大學教學管理體制與管理模式改革
**節 新時代大學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
第二節 新時代大學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革
第三節 新時代大學教學治理體系的建構與探索
第七章 新時代大學教學改革的探析——以西南大學為例
**節 明確辦學定位與培養目標
第二節 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
第三節 加強教學建設與基層組織管理
附錄 西南大學一流本科教育建設實施方案
主要參考文獻
新時代大學教學改革研究 節選
《新時代大學教學改革研究》: (一)大學辦學綜合評價大學辦學綜合評價多基于問責或質量保障的視角,如對大學辦學水平進行綜合性評價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或對教師教學表現、工作業績進行的總結性評價,并將其結果用作人事決策、績效考核、職稱評審,一般來說有嚴格的評價流程和確定的評價結論。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與基于專業認證的教學評價都是對人才培養質量和總體辦學水平的全面檢驗和綜合研判。 1.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對大學教學總體情況進行的國家級、權威型的全面評估,是衡量學校辦學層次、辦學水平的重要依據。從1990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教育評估暫行規定》,到2004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的《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實行“五年一輪”的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制度,以及2013年《教育部關于開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的通知》出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作為高等學校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的質量保障工作,對于保障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校教學質量改進發揮了重要作用,日益得到高等學校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注。② 1985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關于開展高等工程教育評估研究和試點工作的通知》,一些省市開始啟動高等學校辦學水平、專業、課程的評估試點工作。1990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教育評估暫行規定》中對評估的性質、主要目的、基本任務、指導思想、評估機構、評估基本形式都做了初步規定,指出國家及其教育管理部門是評估的主體,學校是被評估和監督的對象,教育界、知識界和用人部門是國家及其管理部門組織的對高等學校辦學水平進行評估時依靠的社會力量,處于從屬地位。學術機構和團體參加教育評估只是一種補充。從此,評估作為國家管理高等學校的重要政策工具,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993年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進一步提出了實施高等教育評估的指導方針,評估被提到了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新型高等教育運行機制的高度。 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經歷了三種形式:合格評估、優秀評估和隨機性水平評估。合格評估開始于1994年,這種評估方式主要用于1976年以后新建的、本科教育歷史較短的、基礎比較薄弱的學校,目的是使這類學校能夠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的辦學水平和質量標準,并幫助這類學校進一步明確辦學指導思想、加強教學基本建設、提高教學管理水平,被評學校由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指定。優秀評估開始于1996年,主要用于100所左右本科教育歷史較長、基礎較好、工作水平較高的學校,主要目的是促進這類學校深化改革和辦出特色,被評學校由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根據學校申請確定。隨機性水平評估開始于1999年,主要針對介于上述兩類學校之間的普通院校,被評學校由教育部隨機抽取。 2002年,教育部將合格評估、優秀評估和隨機性水平評估三個方案合并為一個方案,即現行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2004年,教育部成立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負責評估的具體工作,由各高等學校專家學者組成評估小組,對高等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師資隊伍、教學條件與利用、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教學管理、學風、教學效果與特色項目8個方面進行評估。評估程序包括自我評估一實地考察一后續改進,專家組根據高等學校自我評估報告的內容進行實地考察后形成評估報告,對大學整體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并提出后續整改建議。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結論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4種。接受評估的高等學校根據專家組建議向教育部提交后續改進措施,并在1年內進行教學改革以提高教學質量。 ……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