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小食里的光陰:二十四節氣之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551811
- 條形碼:9787549551811 ; 978-7-5495-518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小食里的光陰:二十四節氣之美 本書特色
十二款古法手工江南節令小食,在朱應的精心還原、制作和描繪中,與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二十四節氣息息相通,仿佛都有了生命和靈性,承載著多少人兒時的美好回憶。 那些日漸被遺忘的傳統儀式與慢生活,都在這一筆一畫、一糕一點中獲得新生。 在都市,在鄉野,總有那些才華橫溢、心靈手巧的女子,像朱應和李子柒一樣,守護、傳承和創新著中國式生活美學。
小食里的光陰:二十四節氣之美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獨特的關于二十四節氣,關于民間時令小食的原創圖文作品。生活家藝術家朱應,在每個節令里,循古法制傳統小食,比如立春的名糕、清明的青團、端午的粽子和松子糖等,同時伴有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書畫創作,以這樣的方式傳承傳統的節令文化,傳遞那些被日漸遺忘的傳統小食和儀式感。朱應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堅持,在浮躁的城市里別造一種心靈的風景。小食里的光陰,有大人們難忘的童年回憶,也是孩子們需要了解的故事。 這是一部熔文學、工藝、手作、美食、書畫于一爐的唯美之作,傳遞著中國式生活美學的精髓,為我們在擁擠忙碌中的疲憊心靈提供一份溫柔的滋養。
小食里的光陰:二十四節氣之美 目錄
小食里的光陰:二十四節氣之美 節選
應時·日常(代序) 胡建君 生于江南古鎮、長于藝術世家的朱應是溫暖有愛的,她關照著喜歡的每一位朋友,在每個節日和生日,都會送上驚喜的祝福和美食,甚至貫穿了整個春秋冬夏。仿佛她一年四季都在做蛋糕,做月餅,做蜜餞,做粽子,做芝麻糖,做八寶飯,又香又暖,滿滿當當都是愛。每一種包裝也都是極致用心的,或者精致的木盒子,或者文藝的紙袋子,或者質樸的布兜子,上面都有可愛的字畫,或寫或繡或印,可以陪伴一輩子。 朱應說一切源于古鎮帶給她的記憶和動力。小鎮里的人,*能感知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和滋味,那里幾乎每個節氣都有當季的小食:立春的名糕、清明的春團、寒露的青豆、立冬的芝麻糖……她小時候*愛穿梭在曲曲折折的弄堂間,將百家味道都留在舌尖心底。后來搬遷到城市,她心心念念想把江南古鎮那些素樸的小食,用*正宗的食材,*傳統的古法手作,一一還原。一把米,一片葉,一勺油鹽,需要多少火候,多少步驟實現,一點都不能含糊。如此,單純的食材就飽含了密密的情感寄托,造就了美食的經典品質,才可以代代傳承。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朱應希望在家庭教育中融入這種愛的傳承和力量。每做一款小食,她都會帶著孩子去尋覓古法小食手作人,同時翻古書,尋典故,琢磨古人對生活的極致用心。她帶著孩子親手設計小食包裝,在一個個日夜里一遍遍繪制有愛的字畫,用生活美學的態度再造那些溫情的美食,讓大家對傳統節日有了新的感知和憧憬。這樣的心手傳遞,她稱之為“有態度的傳承”,飽含著人與人的溫情。 她又始終在忙里偷閑地寫字。6歲開始習書法,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的她,從沒有過一天的懈怠。她寫下“成長”“遇見”“浪漫”“天真”“從容”“無事”“歡喜”,都是手舞足蹈的模樣,配上小小的充滿生活情趣的畫,仿佛它們的眉眼之間都有著不同表情,那真是萬種風情。她也寫長長的《道德經》,寫《心經》《蘭亭集序》,鐵畫銀鉤,字正腔圓,仿佛直接可以做字帖,一看就是受過童子功訓練的。勤奮與用心,不舍晝夜,那是照亮她前路的光。 朱應也做有品質的公眾號,里面的圖文都是自己編排的,文字也美得發光。她說“安暖相伴,向光而行”,她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期待毛茸茸的萌發和新生”,她說“有霜雪,有晴空,有甜的果子,熱的飯食,還有長而雋永的攜手陪伴”。她的內心陽光而純真,會被美好的一切打動,望向人的眼睛總是亮晶晶的,可談風月,但問耕耘。連兩個兒子都在她的教化下,在包裝紙上寫了童真十足的“豆”“糖”等,傳播到四方,感覺寫字的心情都是甜的。同樣平淡天真的她,總是用美文美食向她喜歡的大家汪曾祺或豐子愷致敬,內心總是燦爛光明的。 朱應是一位藝術家,更是一位生活家。她想把自己對生活與美的態度,把收獲的心得與經驗更多更好地傳遞出來。2016年,她創辦了獨立文化品牌“應舍”,法尚應舍,行藏在我,無住無執,無上歡喜。“應舍”專注于二十四節氣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中國傳統文人的生活美學、傳統習俗的研究實踐與傳播。她說:“成為一個有趣的人,懂得自己發光發熱,滋養他人,這樣存在是有價值的。”她認為美育是伴隨一生的事情,更希望把傳統文化與美好的生活方式一代代傳承下去,讓幸福永駐。 與成立“應舍”的初衷一樣,這本《小食里的光陰》有字畫,有食品,有物件,有天空,有大地和四季,有溫暖的日常。就像一個小小的家,有著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帶著四季花開的園子,映射出溫潤美好的海上風情與江南文化。天何言哉,四時行焉,星云流轉,萬物生焉。天地萬物本身,日常的每一天,就是神授的*大藝術。她說:“感恩有當下的美好,也有彼岸的可愛。用每一天的認真相待,長出扎實的生活。因為有心,更需感恩。”對她影響*大的人是從小朝夕相伴、有著大愛大慈悲的外婆,她從此一直都在感恩,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生活,感恩日升月落的每一天。 朱應說:“我喜歡寫字,這是我的愛好,就像一個蜜罐子,里面儲存了力量和熱忱,放松和平靜,做小食也一樣。”美食、美物、設計、字畫都一樣,讓人充滿美好生活的勇氣與力量,來自廣闊的愿力與純凈的初心。她說她要寫會呼吸的字。她的字,她的畫,她的節令小食,就像有愛的人,把深深淺淺的情意,寬寬廣廣地布施,有如陽光普照,水澤萬物,令日常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
小食里的光陰:二十四節氣之美 作者簡介
朱應,1981年出生于上海古鎮朱家角,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職業書畫家,“應舍文化”創始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會員,上海市長寧區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市吳昌碩藝術研究學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