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黃仁宇全集地北天南敘古今(大字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87123
- 條形碼:9787510887123 ; 978-7-5108-8712-3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黃仁宇全集地北天南敘古今(大字本) 本書特色
本書恰切地體現了黃仁宇先生的大歷史觀,讓對歷史長河中的人事物情感興趣的讀者多了一些有意思又不乏嚴肅的觀感。
黃仁宇全集地北天南敘古今(大字本) 內容簡介
天南地北,意指無疆無界無拘束。古今,取之整個歷史長河之意。只從書名便可大致揣度書中結構與文字。本書收錄了作者散落發表于各處的二十六篇文章,跨時近半個世紀,而所述皆為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思,如《憶田漢》《張學良、孫立人和大歷史》《母后伊麗莎白》等等,不過是些古今中外的人事物情。然而,見微知著,作者的大歷史觀,使得這些大事小情無不折射著歷史的幽光。
黃仁宇全集地北天南敘古今(大字本) 目錄
目 錄
玉壘浮云
——書于《地北天南敘古今》卷首1
舊業已隨征戰盡 更堪江上鼓鼙聲
拉班追擊戰
8月14日
“這種敵人”
新臘戍之役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成都軍校生活的回憶
憶田漢
張學良、孫立人和大歷史
闕漢騫和他的部下
附錄 也談“猛將闕漢騫”(闕德基)
費公誨我,我負費公
方知大藩地 豈曰財賦強
摩天樓下的芻議
怎樣讀歷史
從綠眼睛的女人說起
江淮度寒食 京洛縫春衣
為什么威尼斯?
重游劍橋
英倫鴻爪
斯堪的那維亞
再敘瑞典
臥龍躍馬終黃土 人事音書漫寂寥
沙卡洛夫
薩達姆
克倫威爾
霍布斯
崔 浩
母后伊莉莎白
白修德
黃仁宇全集地北天南敘古今(大字本) 節選
十四師在馬關縣時,時值八月,士兵尚只有草黃色夏季制服一套。應有的背心襯褲,全無著落。我們只能在雨季趁著有半天太陽露面的時候,帶著士兵到附近河邊沐浴,即時裸體仍將軍裝洗滌,在樹枝上晾過半干,又隨即混籠穿上,以代換洗衣服。及至九月,師長才奉到軍政部發下的一筆代金,算是應有另一套夏季制服之采辦費。這筆款項發來就不夠用(如果充足就會發實物而不會用代金了)。并且后方既輸送困難,前方一片山地,也無采購處。還是闞師長有心計,他命令一個軍需化裝為商人,在國境交界處將法幣換為越幣庇亞斯特,即在越南購得一批白布,回頭用本地的染料,蘸染為黃綠色,在村莊里裁制為軍裝,也顧不得服制之規定,一律單領無袖短褲,有似運動員之服裝,不過在此我們的士兵至少可以有衣服換洗了。 我們下級軍官雖然吃盡苦頭,胸中仍帶著一種希望:看來我們在滇南山上,日本人在山下,此戰區戰斗一展開,我們很有沖出國界,做遠征軍之可能。至少“首先在國外作戰”,必為一種光榮。在我們報到之前,師長自己就帶著一連兵越界到越南的一小鎮猛康巡視過一遍。我報到后不久,也說服了我的營長,營里應當有人明了敵前地形,于是經過他的允許,我也通過在新店的前哨去過猛康一次。 可是猛康地方小,也沒有日軍盤踞,當地的里長雖不操華語,也識漢字,可以紙筆交談,法幣也能在鎮內通行。我穿國軍制服前來,并沒有人阻擋,總之既無冒險性,刺激的因素也不高。只有河口與老街對峙,老街則有日本軍駐守,又在鐵道線上,才是我們憧憬向往的地方。 這時候河口與老街都已劃在**集團軍的防區與前線之內,總司令為盧漢,乃是龍云的舊部。十月時分,哀牢山上的陣雨已沒有夏季的頻仍,我趁著全師軍官在平壩集合聽師長訓話解散之后再私自前往向師長建議。 我的理由是戰局一經展開,現在各軍師的責任性防線不一定能保持(當日我們中央軍保有一個共通的想頭:云南地方部隊的樣子雖好看,作戰時靠不住)。十四師首當兵團的分界線上,應當對右翼的敵情和地形有確當的認識。如果師長允許,我可以集結十六期一總隊的同學向前方和右翼有系統地作一度軍官斥候。至少我們可以把老街至猛康一段的兵要地志記錄下來。即使來日作戰各同學分布于各團營,也可以在軍前做向導。經過一段慷慨陳詞之后,我還在靜候師長的反應,想必他還要推說詢問參謀處長或情報課長,不料他立即叫勤務兵拿筆墨紙張來,當場令軍需處發給黃排長五百元,作為巡視前方的路費,并且給我們十天的時間完成我們自己請纓的任務。 于是我以斥候長自居,并且憑借著“斥候長本人務必行走于*危險的方面”之原則,讓我自己和朱世吉向河口老街進出,而讓其他的同學分作三組,約定都要走出國界,在附近村莊里偵察一番。 我們在河口換上云南老百姓的藍布襖,憑外交部專員公署發給的商民出境證,只有當天有效,可以出入國境。國界即是紅河,水流湍急,以舢板劃渡,只有越南人檢查通行證。可是我生平**次地看到敵人!在老街的市場上就看到一大堆。我又在大街小巷上統統巡行一周,以便回頭和朱世吉印證憑記憶力補畫地圖。也通過小橋往西部住宅區經行一遍,看到日本軍隊駐扎的地方。當日*深的印象乃是日軍全無向我方作戰及戒備的模樣。紅河南岸也全無軍用船只和作渡口的準備。在住宅區一條小巷里,我還看到一個日本兵穿著有纏腿帶的褲子,卻未扎綁腿,足登日本式的拖鞋哼吟著而來,好像平日家居一樣。我的好奇心重,遇著日本人就瞪著眼睛瞧,對方也全未對我注意,我聽到在河口內行給我的警告:對于日本人倒用不著十分提防,但是當地有越南便衣偵探,不可在他們面前露馬腳。我也在街頭看到一排越南兵,由一個騎馬的法國軍官率領。可見得日軍雖占領了整個越南,對于各地的治安仍責成當地的部隊負責。 其實老街無特殊之跡象,反之我方的河口,倒是間諜、走私商人和冒險家活躍的好地方,我們只逗留了兩天,已得到了相當豐富的資料。走私的出口貨以桐油、水銀與礦砂等軍用物資為大宗;進口則為香煙及鴉片。如是占體積而不為常用之物資,不能沒有龐大的資本主持,其交易也必有兩方駐軍之參與和默契。河口又有公開的賭博場所。我們既化裝為商人,也在老街買了些洋燭香煙回來在河口出售。晚上也參與骰子戲。我的運氣好,賭大小也贏,賭單雙也贏,偏偏朱世吉不爭氣。我一贏時他就輸,我轉讓他多少他就輸多少。到頭將做小販的利潤也輸光。好在這樣回頭向師長報告的時候用不著提起這一層,既無利潤,也避免了良心上的譴責。 我們經行的路線靠原有的鐵道線不遠。在一座山上,我們發現一個大石窟,里面有獸糞和熄滅了的火把之余燼,從痕跡上判斷,其必為走私之馱運隊夜行曉伏的休歇場所,看樣子總有好幾十匹騾馬不久之前在此停頓。因之也不能相信駐防之友軍毫不知情。更可以想象和他們比肩作戰之令人寒心了。 還有一天,我看到一個軍官帶著一個趕驢人和三匹驢子北行。看樣子所載運也是走私物品。他的藍綠色斜紋布制服表現著他屬于**集團軍。只因為山上路側,我回避在一個小山尖上。當時大意,還沒有想到對方對我的觀感。這時候我穿的是中央軍的草黃色制服,又將雙手叉在腰上,大有一個占據著制高點,橫截來路的姿態。朱世吉還在我后面,從下面山路向上看來,也不知人數多寡,總之就是狹道相逢。直到這時候來路的軍官打開腰上紐扣準備掏手槍,朱世吉才很機警地將雙手左右揮張表示無武裝,不帶敵意,并且借著問路而表示無意查詢他馱載之貨品。他問著, “同志,請問到芷村向哪方向走?” 那人很輕蔑而又粗獷地回答:“不曉得!” 等他走過去不在我們聲音能及的距離,朱世吉開始對我表示抱怨,責備我的不謹慎,還說什么假使我們被走私客射殺山岡上,還不知道死為何來。后來我們給師長的報告即強調如果入越作戰不要看輕越南軍;在滇境作戰右翼右軍不可靠。 我們向師長直接報告,當然影響到指揮系統,至少使師部的軍需處副官處和參謀處都大感不快,更用不著說攪亂各團營連的組織,這樣的情形難道他不知道?為什么他讓我們在師里造成這樣一種特殊情形? 事后想來,當日國軍之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情形。本來動員三百萬至五百萬的兵力和強敵不斷地作八年苦戰,為中國歷史向來之所無,而且軍隊系社會既成因素所拼合出來的一種產物。嚴格說來,我們的社會即罄其力也無從支持幾百個師之現代化的軍隊。而以抗戰的后期被驅入內地時為尤然,所以當日的統御經理無不勉強拼湊,至于尚有中央軍與地方軍的區別,則更是社會未經融合的現象。 當我們向十四師報到的時候,一切已到*低潮。日本人偷襲珍珠港使戰事擴大而為太平洋戰事還是幾個月以后的事。這時候師長的設心處計,就以保全士氣為前提。師部進駐于平壩之日,裝備與補給既已如我所描寫,即人員也有極大的損耗。概略言之,無一營連保存原編制之三分之二;一般不及原額半數,還有些部隊低于原額一半遠甚。師部也不時接到補充兵,可是軍政部說是撥補三千,到師部不及五百。而且到抗戰后期,所征的兵質量也愈低下,不僅體格孱弱,而且狀似白癡,不堪教練。師部的辦法即是抽調各營連可堪訓練的士兵,組織“突擊隊”,集中訓練,其他的則歸各部隊看管,也談不上訓練,只希望來日作戰時在山上表現人多。 即是所謂“行伍”,也是人事上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平日一般的觀念,總以為行伍出身的軍官有實戰的經驗,我們軍官學校出身的干部只有外面好看,實際上的領導能力,尚在未知之數。其實這尚不過當中軒輊之一面。另一方面,這兩個集團代表社會上的兩個階層。行伍出身的與士兵接近,帶著“粗線條”的風格,我們跟隨著他們吃狗肉不算,還要能說粗話,在意氣爭執時膽敢拼命,對待部下和老百姓時不會心軟。沈云霄所說“兵大爺全沒有良心”,也是基于這種要求,而沈特務長也是行伍出身。 我們在軍官學校里念過兵法之所謂“視士卒如嬰孩,則可以與之赴深溪”。然則這也只是當中之一面。同一的兵法也再說著:“語頻頻者,失眾也。”也就是不能三言兩語約束部下,而要再三苦口婆心啰哩巴嗦地規勸他們,即已表示帶兵的業已失去駕馭部下之能力。中國不識字的士兵通常被認為簡單純潔。其實簡單則有之,純潔則保不住。我曾有看來極為笨拙的士兵,在夜晚輪值衛兵時與村婦偷情。他們也都保持著所謂“原始式的英雄崇拜(primitive hero worship)”。如果排長能制壓頂頑強的班長和副班長,他們就絕對服從排長。如果班長膽敢和排長口角,甚至膽敢毆打排長(這樣的事不多,但是我營里即有一起),則后者的信譽一落千丈,也無法做人了。此時軍紀之不能保持,也仍與供應有關。我們的中士班長和下士副班長,大抵都是抗戰以前所募兵,當日曾經過一番挑選,自此也有了戰斗經驗。譬如我排里即有一個下士副班長,人人都知道他在江西陽新, “兩顆手榴彈救了全連的命”, “即連長也要對他客氣幾分”。如果作起戰來,只有這樣的兵員才能算數。以前籠絡他們的辦法,還有升官加薪。可是迄至1941年少尉月薪才四十二元,下士二十元,還要扣除副食;而在街上吃一碗面,即是法幣三元,所以利誘的力量不充分,而且也不便威脅。如果他們在兵眾之前“沒有面子”,則會“開小差”。此非攜械潛逃(那會抓著槍斃),而系投奔另團另師,只要離開本連耳目,可以另外開名支餉,雖說上峰不斷地嚴禁收留這樣的逃兵,各部隊都在缺員期間,一紙命令抵不過各部隊長自利之立場也。 如此我們與士兵間的距離,階級的成分不計,實際上也就是沒有共通的語言。我們無從把組織、紀律、士氣、責任感和與國運盛衰的關系之諸般抽象觀念灌輸到兵大爺的頭腦里去。至此也恍悟師長之贊揚行伍軍官,也不過是給他們面子,只求說得斬釘截鐵,而我們把他一場訓話當做他的全盤旨意,怪不得反要受他的責備了。 可是雖如此,我們的生活也實在地在極度的苦悶之中。如我所在之連,連長包克文(三年之前病逝于臺北)在我報到之日帶著連里的“大排長”(中尉)和連里堪用的士兵到貴州去押解新兵,一去幾個月。另一個少尉排長田辛農(現在臺北)則被調往師部突擊隊訓練有特殊技能之士兵。起先只有我和沈云霄二人管帶連里余下的士兵,后來即連沈特務長也被差派到軍部服務,于是全連只有我一個人,所有管理、訓練、衛生諸事都在我頭上。闕漢騫師長也曾一日來到我們駐扎的一個農戶里。當他發現我一個人帶著三十六個兵,只是當場大笑。我想他一定知道我們志愿赴越南搜集情報,也是百般煩悶之中找新鮮的事做,也與他麾下的士氣有關,才盡量鼓勵。 為什么照顧幾十個士兵竟有這么多訴苦之處?**,我們下級軍官*怕士兵生病。一天早上一個士兵眼睛發炎,第二天會有十個發炎。還怕他們偷農夫的玉蜀黍、煮食他們的狗。在當日的情形,實際上之考慮超過道德上之動機。因為士兵一有機會,必貪吃得生病。在滇南氣溫晝夜劇變、瘧蚊遍處飛的情況下,小病三天,即可以被拖死。而且我們也害怕士兵會攜械潛逃。和我們駐地不遠山上的土匪,就出價收買我們的步騎槍和機關槍,機關槍每挺七千元,等于我們一個士兵四十年的薪餉。很多部隊長即在夜晚將全部軍械用鏈條鎖在槍架上。 我在這時候已對我們的師長有相當的佩服。我想,我帶著三十六個兵,已感到難于應付,夜晚也睡不著覺,則他帶著四五千這樣的兵,擔任橫寬五十里縱長百余里地帶的國防,既要支持像我們一樣在軍官學校剛畢業初出茅廬的小伙子,又要顧及軍需處、副官處和參謀處的各種反應,仍然安枕而臥,談笑風生。同樣的情形下,我對*高統帥,只更有佩服。我想他以這樣的幾百個師去和日本一百多萬大軍作戰,對方有海陸空軍的優勢力量不說,而且很多將士抱著“祈戰死”的決心,今日想來仍有余悸。況且自學歷史之后,更體會到中國在財政稅收上不圖長進,對內不設防,只靠社會價值(social value)組織簡單均一的農村,一般平民缺乏教育,至少都有幾百年的歷史,因之對當日很多人不顧歷史背景,也在國難當頭的期間不赴公家之急,而只在事后一味批判,動輒謾罵負責人,不會同情傾慕。 真的我們全部貪污無能?我自己在國軍里只官至少校。可是1945年冬在第三方面軍司令部任上尉參謀,曾和少校參謀莫吟秋(今已失去聯絡不知出處)同督率日軍第六十一師團步兵兩個聯隊和工兵聯隊修復滬杭公路。當時日軍份屬戰俘,名義上由我們司令部高級將領命令之下分派勤務,而實際那次自始至終從營房至野外,一個多月內,與他們接觸的,只有我們二人。有了實地的經驗,才知道只要一紙命令,指揮區處日軍毫無難處,他們一切全部循規蹈矩,唯恐不符合我們旨意。倒是要驚動我們自己的各部門,麻煩就多了。軍事機關的接洽,到處責任分歧,總是科長不在,處長不在, “*好請貴參謀明天再來”。即是一個駕駛兵,也自份為技術人員,首先即無階級服從之觀念,倒要參講理由。翌年我又被保送入美國陸軍參謀大學,該校每一學期各學員之成績,評定為全班三分之一上,三分之一中和三分之一下三等。我雖不才,在國軍里保升少校還幾次遭駁斥,和美國資深學員競爭,還用他們的軍語和習慣作根據,卻能始終保持三分之一上的紀錄。我們的聯絡教官伍德克(Major Roger D.Wolcott)經常和我們說起:“要是在中國行,在外國一定行。”伍少校在中國居留多年,他所說表面上看來是稱贊中國人才,實際上則在指出中國社會未上軌道,多時即有能力無從發揮也。 闕漢騫將軍確是在某些方面能做我們不能做的事。有一次他和我們閑談,他就說起, “很多人以為我很好玩。我剛來平壩時候,這里地方先生也是這樣想。后來他們一位先生的兒子盜買我的機關槍,給我捉到槍斃。這一來,他們才曉得我不是那樣好玩了。”我們一打聽確有其事。在我們報到之前真有當地士紳的家屬偷買機關槍,經師部審明將買賣兩方一并槍決。據我猜想,他當時不得不如此,哀牢山上實際是一個化外之區。要是他一寬縱,任何事項都可能發生。他也深怕自己不拘形跡平易近人,有些部下誤會以為可以在他面前違犯軍紀。所以他逢人就說,好像他真能殺人不眨眼,借此向遠近各方發出警告,我不相信這是他的本性。
黃仁宇全集地北天南敘古今(大字本) 作者簡介
黃仁宇 (1918-2000),生于湖南長沙,1936年入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系就讀。抗日戰爭爆發后,先在長沙《抗日戰報》工作,后來進入國民黨成都中央軍校,1950年退伍。 其后赴美攻讀歷史,獲學士(1954)、碩士(1957)、博士(1964)學位。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授(1967)、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1970)、紐約州立大學NewPaltz分校教授(1968-1980)。參與《明代名人傳》及《劍橋中國史》的集體研究工作。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