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一生最愛納蘭詞(新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54488
- 條形碼:9787511354488 ; 978-7-5113-544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一生最愛納蘭詞(新版) 本書特色
成容若君度過了一季比詩歌更詩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櫓聲的后面,以標準的凡夫俗子的姿態張r望并艷羨著他。但誰知道,天才。的悲情卻反而羨慕每一個凡夫俗子的幸福,盡管他值手的一闋詞就波瀾過你我的_個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開“可以催漫山的荼藤謝盡。 ——徐志摩
一生最愛納蘭詞(新版) 內容簡介
納蘭性德以詞聞名,現存349首,有南唐后主遺風,王國維有浮“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本書收錄了納蘭容若的詞,是對納蘭性德真情實感的真實寫照。
一生最愛納蘭詞(新版) 目錄
卷 一
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
少年游(算來好景只如斯)
茶瓶兒(楊花糝徑櫻桃落)
憶王孫(暗憐雙紲郁金香)
憶王孫(刺桐花底是兒家)
憶王孫(西風一夜剪芭蕉)
調笑令(明月)
河傳(春淺)
蝶戀花??散花樓送客(城上清笳城下杵)
虞美人(綠陰簾外梧桐影)
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
虞美人(高峰獨石當頭起)
采桑子(彤云久絕飛瓊字)
采桑子(誰翻樂府凄涼曲)
采桑子(而今才道當時錯)
采桑子(嚴宵擁絮頻驚起)
采桑子(冷香縈遍紅橋夢)
采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
采桑子(撥燈書盡紅箋也)
采桑子(謝家庭院殘更立)
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
謁金門(風絲裊)
菩薩蠻??寄顧梁汾苕中(知君此際情蕭索)
憶江南(昏鴉盡)
憶江南(江南好)
憶江南(江南好)
憶江南(江南好)
憶江南(江南好)
憶江南(新來好)
赤棗子(驚曉漏)
玉連環影(何處)
遐方怨(欹角枕)
浪淘沙??望海(蜃闕半模糊)
浪淘沙(雙燕又飛還)
訴衷情(冷落繡衾誰與伴)
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如夢令(木葉紛紛歸路)
浣溪沙??寄嚴蓀友(藕蕩橋邊理釣筩)
浣溪沙(十里湖光載酒游)
浣溪沙??大覺寺(燕壘空梁畫壁寒)
浣溪沙(拋卻無端恨轉長)
浣溪沙??姜女祠(海色殘陽影斷霓)
天仙子(好在軟綃紅淚積)
天仙子??淥水亭秋夜(水浴涼蟾風入袂)
好事近(簾外五更風)
好事近(何路向家園)
江城子(濕云全壓數峰低)
長相思(山一程)
相見歡(微云一抹遙峰)
相見歡(落花如夢凄迷)
昭君怨(深禁好春誰惜)
昭君怨(暮雨絲絲吹濕)
清平樂(青陵蝶夢)
卷 二
水調歌頭??題西山秋爽圖(空山梵唄靜)
水調歌頭??題岳陽樓圖(落日與湖水)
鳳凰臺上憶吹簫(荔粉初裝)
鳳凰臺上憶吹簫??守歲(錦瑟何年)
金菊對芙蓉??上元(金鴨消香)
琵琶仙??中秋(碧海年年)
御帶花??重九夜(晚秋卻勝春天好)
酒泉子(謝卻荼蘼)
生查子(東風不解愁)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生查子(散帙坐凝塵)
生查子(惆悵彩云飛)
憶秦娥??龍潭口(山重疊)
憶秦娥(長飄泊)
阮郎歸(斜風細雨正霏霏)
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點絳唇??詠風蘭(別樣幽芬)
點絳唇??對月(一種蛾眉)
點絳唇(小院新涼)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勝)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浣溪沙(蓮漏三聲燭半條)
浣溪沙(雨歇梧桐淚乍收)
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
浣溪沙(酒醒香銷愁不勝)
浣溪沙(欲問江梅瘦幾分)
眼兒媚(獨倚春寒掩夕霏)
眼兒媚(重見星娥碧海槎)
眼兒媚??詠梅(莫把瓊花比淡妝)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關情)
攤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韞家)
攤破浣溪沙(風絮飄殘已化萍)
攤破浣溪沙(欲語心情夢已闌)
攤破浣溪沙(小立紅橋柳半垂)
攤破浣溪沙(一霎燈前醉不醒)
攤破浣溪沙(昨夜濃香分外宜)
霜天曉角(重來對酒)
減字木蘭花??新月(晚妝欲罷)
減字木蘭花(燭花搖影)
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
減字木蘭花(花叢冷眼)
一絡索??長城(野火拂云微綠)
一絡索(過盡遙山如畫)
一絡索??雪(密灑征鞍無數)
卜算子??新柳(嬌軟不勝垂)
卜算子??塞夢(塞草晚才青)
卜算子??午日(村靜午雞啼)
雨中花??送徐藝初歸昆山(天外孤帆云外樹)
鷓鴣天(獨背殘陽上小樓)
鷓鴣天(別緒如絲睡不成)
鷓鴣天(冷露無聲夜欲闌)
鷓鴣天(握手西風淚不干)
鷓鴣天(塵滿疏簾素帶飄)
卷 三
青衫濕??悼亡(近來無限傷心事)
落花時(夕陽誰喚下樓梯)
錦堂春??秋海棠(簾外淡煙一縷)
海棠春(落紅片片渾如霧)
河瀆神(風緊雁行高)
太常引??自題小照(西風乍起峭寒生)
太常引(晚來風起撼花鈴)
四犯令(麥浪翻晴風飐柳)
添字采桑子(閑愁似與斜陽約)
荷葉杯(簾卷落花如雪)
荷葉杯(知己一人誰是)
尋芳草??蕭寺紀夢(客夜怎生過)
菊花新??送張見陽令江華(愁絕行人天易暮)
南歌子(翠袖凝寒薄)
南歌子??古戍(古戍饑烏集)
秋千索??淥水亭春望(藥闌攜手銷魂侶)
秋千索(游絲斷續東風弱)
秋千索(壚邊換酒雙鬟亞)
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心灰盡)
憶江南(挑燈坐)
浪淘沙(紅影濕幽窗)
浪淘沙(眉譜待全刪)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浪淘沙(野店近荒城)
浪淘沙(悶自剔殘燈)
浪淘沙(清鏡上朝云)
菩薩蠻(夢回酒醒三通鼓)
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
菩薩蠻(淡花瘦玉輕妝束)
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
菩薩蠻??早春(曉寒瘦著西南月)
菩薩蠻(窗前桃蕊嬌如倦)
木蘭花(人生若只如初見)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
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
虞美人??為梁汾賦(憑君料理花間課)
虞美人(殘燈風滅爐煙冷)
浣溪沙(一半殘陽下小樓)
浣溪沙(五月江南麥已稀)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
浣溪沙(五字詩中目乍成)
浣溪沙(記綰長條欲別難)
浣溪沙??古北口(楊柳千條送馬蹄)
鵲橋仙(倦收緗帙)
鵲橋仙(夢來雙倚)
鵲橋仙??七夕(乞巧樓空)
南鄉子??御溝曉發(燈影伴鳴梭)
南鄉子(煙暖雨初收)
卷 四
一斛珠??元夜月蝕(星球映徹)
臨江仙(絲雨如塵云著水)
臨江仙(長記碧紗窗外語)
臨江仙(六曲闌干三夜雨)
臨江仙??盧龍大樹(雨打風吹都似此)
臨江仙??(獨客單衾誰念我)
臨江仙??謝餉櫻桃(綠葉成陰春盡也)
臨江仙(夜來帶得些兒雪)
臨江仙??孤雁(霜冷離鴻驚失伴)
紅窗月(燕歸花謝)
踏莎行(春水鴨頭)
踏莎行??寄見陽(倚柳題箋)
蝶戀花(辛苦*憐天上月)
蝶戀花(眼底風光留不。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
蝶戀花(蕭瑟蘭成看老去)
蝶戀花??夏夜(露下庭柯蟬響歇)
蝶戀花??出塞(今古河山無定據)
蝶戀花(盡日驚風吹木葉)
唐多令??雨夜(絲雨織紅茵)
唐多令(金液鎮心驚)
唐多令??塞外重九(古木向人秋)
踏莎美人??清明(拾翠歸遲)
蘇幕遮(枕函香)
蘇幕遮??詠浴(鬢云松)
淡黃柳??詠柳(三眠未歇)
青玉案??辛酉人日(東風七日蠶芽軟)
青玉案??宿烏龍江(東風卷地飄榆莢)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原頭野火燒殘碣)
月上海棠??瓶梅(重檐淡月渾如水)
一叢花??詠并蒂蓮(闌珊玉佩罷霓裳)
金人捧露盤??凈業寺觀蓮有懷蓀友(藕風輕)
洞仙歌??詠黃葵(鉛華不御)
剪湘云??送友(險韻慵拈)
念奴嬌(人生能幾)
念奴嬌(綠楊飛絮)
念奴嬌??廢園有感(片紅飛減)
念奴嬌??宿漢兒村(無情野火)
東風**枝??桃花(薄劣東風)
秋水??聽雨(誰道破愁須仗酒)
木蘭花慢(盼銀河迢遞)
水龍吟??題文姬圖(須知名士傾城)
水龍吟??再送蓀友南還(人生南北真如夢)
齊天樂??上元(闌珊火樹魚龍舞)
齊天樂??洗妝臺懷舊(六宮佳麗誰曾見)
齊天樂??塞外七夕(白狼河北秋偏早)
雨霖鈴??種柳(橫塘如練)
疏影??芭蕉(湘簾卷處)
瀟湘雨??送西溟歸慈溪(長安一夜雨)
卷 五
金縷曲??贈梁汾(德也狂生耳)
金縷曲(酒涴青衫卷)
金縷曲??慰西溟(何事添凄咽)
金縷曲??寄梁汾(木落吳江矣)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此恨何時已)
金縷曲(未得長無謂)
金縷曲??再用秋水軒舊韻(疏影臨書卷)
河瀆神(涼月轉雕闌)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浣溪沙??庚申除夜(收取閑心冷處濃)
浣溪沙(鳳髻拋殘秋草生)
浣溪沙(旋拂輕容寫洛神)
浣溪沙(十二紅簾窣地深)
浣溪沙(容易濃香近畫屏)
浣溪沙(十八年來墮世間)
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邊)
沁園春(試望陰山)
沁園春(瞬息浮生)
沁園春(夢冷蘅蕪)
摸魚兒??午日雨眺(漲痕添)
摸魚兒??送座主德清蔡先生(問人生)
青衫濕遍??悼亡(青衫濕遍)
憶桃源慢(斜倚熏籠)
大??寄梁汾(怎一爐煙)
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
菩薩蠻??為陳其年題照(《烏絲》曲倩紅兒譜)
菩薩蠻??宿灤河(玉繩斜轉疑清曉)
菩薩蠻(荒雞再咽天難曉)
菩薩蠻(榛荊滿眼山城路)
菩薩蠻(黃云紫塞三千里)
菩薩蠻(蕭蕭幾葉風兼雨)
菩薩蠻(為春憔悴留春。
菩薩蠻(晶簾一片傷心白)
菩薩蠻(烏絲畫作回文紙)
菩薩蠻(春云吹散湘簾雨)
菩薩蠻??回文(客中愁損催寒夕)
菩薩蠻??回文(砑箋銀粉殘煤畫)
菩薩蠻(飄蓬只逐驚飆轉)
點絳唇??寄南海梁藥亭(一帽征塵)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節)
采桑子??九日(深秋絕塞誰相憶)
采桑子(海天誰放冰輪滿)
采桑子(白衣裳憑朱闌立)
清平樂(麝煙深漾)
眼兒媚??詠紅姑娘(騷屑西風弄晚寒)
眼兒媚??中元夜有感(手寫香臺金字經)
滿宮花(盼天涯)
鷓鴣天(誰道陰山行路難)
鷓鴣天(小構園林寂不嘩)
鵲橋仙(月華如水)
一生最愛納蘭詞(新版) 節選
憶王孫 刺桐花底是兒家①。已拆秋千未采茶。睡起重尋好夢賒②。憶交加③,倚著閑窗數落花。 [注釋] ①刺桐:樹名。亦稱海桐、木芙蓉。落葉喬木,花、葉可供觀賞,因枝干間有圓錐形棘刺,故名。兒家:古代年輕女子對其家的自稱,猶言我家。②賒:渺茫、稀少。③交加:交錯,錯雜。此處謂男女相偎,親密無間。 [賞析] 這是一首洋溢著田園氣息的小令。區區三十幾字便是一個富于生活情趣的小故事,可謂是迷你。 詞一開篇,便告訴我們,這是一件花下事,發生在水鄉火紅的刺桐花下。下一句則是明明白白地點出了時間。過去常有拆秋千的習俗,大約在春城飛花楊柳斜的寒食節之前即農歷二月初時,逐漸繁忙起來的農家一般會拆掉小孩子們的秋千。孩子們這時也便不能再優哉游哉地蕩著秋千,嬉戲于鄉間,而是要隨大人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而采茶則大約是每年的農歷三月左右,想來這首詞應作于這春種與采花的短暫間歇之中。怡紅快綠,茶香若蘭之農閑時刻,才有閑情逸致有此酣然一夢。夢到什么了呢?細思量,憶交加,原來是夢到與心上人相廝守,濃情蜜意,情意繾綣。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想必是相思成久才得以雙雙入夢,然而醒轉之后呢?不過一枕黃粱,夢醒才知萬事空,唯余一片相思在心頭。由此看來,這首《憶王孫》分明是懷人之作,卻不知納蘭心上之人此時身在何方? 陷入了這般無計可消除的相思之中,身倚閑窗,心卻如浮云飄向了心上人身邊。相思相望難相見,只得默默細數窗外一地落花。宋趙師秀感言“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此埔怀卮核拈e情下,燈花震落,那是隱不住的失落與焦躁。今斯人入夢,夢而不得,古今同孤寂,只是今人數落花,古人落燈花而已。值得思量的是,花自飄零水自流,落花本是無情物,為何納蘭不以盛開的刺桐花作數,而閑情專指飄零一地的落花?回答這個問題,恐怕要從這刺桐花探個究竟了。 一說到刺桐花,不由得讓人想起刺桐城泉州。刺桐原產于印度、馬來西亞一帶,我國臺灣、福建、廣東、浙江、江蘇等地均有栽培,應該說典型的是南國風物。在一些地方的舊俗里,人們還曾以刺桐開花的情況來預測年成,如頭年花期偏晚,且花勢繁盛,那么就認為來年一定會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歷史上還留下了丁渭與王十朋關于這刺桐兆年的一段詩話。耐人尋味的是,這南國寵兒的刺桐緣何闖入了納蘭的夢鄉,引得夢中交加,還被親切地稱為“是兒家”? 有史可考,納蘭的妻子盧氏本生長于廣東,她的父親盧興祖被革職后,按八旗的慣例需進京聽宣,盧氏自然隨家眷從廣州北上京城,可見盧氏本是“南國素嬋娟”。而納蘭生命中的另一紅顏江南才女沈宛,則是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士。因此,無論是盧氏還是沈宛,都與這刺桐一般,是生長于南國的佳人知己,與北國才子納蘭的相知相伴,盡管一份塵緣短暫得令人扼腕,卻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段佳話。納蘭看到佳人故鄉風物,懷人之心油然而生,便擬小女子口吻寫懷春之事,這一副白日里睡懶覺、思盼情郎的嬌酣模樣令人忍俊不禁。 納蘭專情于落花,怕是答了唐五代嚴惲的落花之問:“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納蘭心頭所系之花自有公論,但這多情公子必是故事中的王子。思及匆匆的現代人,縱是沒有這般花謝花飛花滿天的才思,類似地,也須作“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之問罷。 憶王孫 西風一夜剪芭蕉。倦眼經秋耐寂寥?強把心情付濁醪①。讀《離騷》②。愁似湘江日夜潮。 [注釋] ①濁醪:即濁酒。醪,帶糟的酒。②《離騷》:中國古代*長的抒情詩。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楚辭》中的名篇。 [賞析] 時維三秋,天氣轉涼。昨夜又是一夜難入眠,只聽得西風蕭蕭,足足吹了一夜。園中芭蕉林,本是綠肥青蔥蒼翠可愛,豈忍得了這一夜的摧殘,盡是遍地皆狼藉。“悲哉,秋之為氣兮,肅殺也!”滿目望去,沒有盡頭,所見皆秋色,頓時胸中無限凄涼,人豈能經受如此寂寥?取來一壺濁酒,對窗獨自低飲,強將這無限的寂寥倒進杯里,化作無奈,一飲而下,灌入愁腸。豈料“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這心中苦悶何由才得排遣?隨手撿起一本《離騷》,漫目讀去,字字盡愁語,篇篇有千結。報國有心,立功無門,心懷天下,書生意氣,三藩之亂的刀兵戰火未息,我的心中愁悶,如那日夜奔不息騰翻滾的三湘江水一般。 這首詞主要是寫一種“愁”,先不談這“愁”到底是為何而愁,先看看納蘭的寫法。這首詞只短短三十一字,而其中直接間接言及“愁”的,全篇皆是。直接寫“愁”的如“倦眼經秋耐寂寥”“強把心情付濁醪”“愁似湘江日夜潮”,而**句“西風一夜剪芭蕉”雖未直接說出情緒,可也能根據傳統,理解到詞人正要表達一種愁悶。短短三十一字,可謂字字皆愁,孔子說《關雎》“哀而不傷”,這也似乎成為后世對于詩歌寫情中對抒情進行節制的理論依據。然而納蘭這首詞明顯沒有節制抒情,不僅如此,他的詞的一個特點就是情感流露不受阻礙,無論是那些他寫得委婉動人的,如“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蝶戀花·出塞》)“多情終古似無情,莫問醉耶醒”(《荷葉杯》),還是狂放的,如“德也狂生耳”這樣的詞句。 可以說納蘭的詞在用情方面有些縱情的傾向,特別是那些表現細膩的女性化情感的詞。這首詞就能體現這樣的風格,寫愁就全篇寫愁,如江水滔滔不絕。西風引起人傷時,**愁;西風毀壞芭蕉,第二愁;奮力遣愁,借酒澆愁愁更愁,第三愁;停杯讀《離騷》,所讀盡愁,第四愁;悲于人生山山,第五愁。這樣的寫法,在讀者方面感受起來,確實是感覺一重又一重地壓來,頗為壓抑。 這首詞有考據認為是三藩之亂期間,納蘭因報國有心,立功無門,有感而作。當然可備一說。 三藩之亂期間,納蘭正作為康熙的御前侍衛,因職責所在,雖有立功之心而無立功之門。這首詞雖可見得一種同屈原般的憂國憂民的惆悵,卻仍可見納蘭自己一貫的細膩情感。在對于主題的理解上,可能難免有不同看法,這些看法多半源于對詞人自身的理解,不過正如梁羽生所說,也許因為納蘭容若太善于言愁了,因此一般人對他有個誤解,以為他是個消極頹廢的詞人。 調笑令 明月,明月。曾照個人離別。玉壺紅淚相偎①,還似當年夜來。來夜,來夜,肯把清輝重借②? [注釋] ①玉壺紅淚:晉王嘉《拾遺記》卷七:“(魏)文帝所愛美人,姓薛名靈蕓,常山人也????時文帝選良家子女以入六宮,(谷)習以千金寶賂聘之,既得,乃以獻文帝。靈蕓聞別父母,噓唏累日,淚下沾衣。至升車就路之時,以玉唾壺承淚,壺則紅色。既發常山,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矣!焙笠蛞浴坝駢丶t淚”稱美人淚。②清輝:清澈明亮的光輝,多指日月之光,這里指月光。 [賞析] 其實,這首《調笑令》滿含自嘲之意。 調笑令又名轉應曲、三臺令。關于這詞牌名,在胡適《詞選》中有一段解釋:“[調笑]之名,可見此調原本是一種游戲的歌詞;[轉應]之名,可見此詞的轉折,似是起于和答的歌詞!奔{蘭以調笑之名寫彼時的紅妝相偎,是嘲弄命運無常,也是在自諷西風獨自涼。 開篇直呼明月,似謫仙般的邀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不知一向謹慎的他,會不會也拍著玉板月下長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明月,明月,納蘭是想勸慰吧?海內存知己,自然天涯共此時,何必以身形羈絆?或者也是在祝福,既不得相守,便不如放開心胸祈禱,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然而那一片月明中,納蘭好似又眼睜睜地看見那個人由遠及近漸漸走向了他,咫心之距時,又遠遠地推開了他,狠狠地退出了他的視野。他們心意相交,卻終天各一方。 永遠,相守時難以實現的諾言;遙遠,離別時執手相看淚眼,一個轉身便耗盡了一生的時間。 “玉壺紅淚”一說,來自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寵妃薛靈蕓。靈蕓本是當時東吳浙西常山贊鄉人。懷著對父母兄弟和家鄉風物的戀戀之情,懷著對那宮廷生活的陌生和恐慌,靈蕓從江南遠赴洛陽。這一路靈蕓淚如泉涌,隨從便用玉唾壺給她承接淚水,只見流進壺中的淚水都帶著血紅。等到抵達洛陽,玉唾壺中已盛滿了血淚,因稱后世稱女子的眼淚為“紅淚”。 “夜來”之意還是取自薛靈蕓。為了迎接靈蕓,曹丕在洛陽城外筑土臺,高三十丈,直入云間;在臺下四周布滿蠟燭,喚名“燭臺”,蠟燭沿靈云入城的路線從燭臺一路綿延至洛陽城郊。魏文帝在燭臺靜候佳人之時,遠遠望見車馬滾滾,塵埃翻騰,宛如云霧彌漫,不由感嘆:“古人云,朝為行云,暮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币蚨难`蕓的名字為“夜來”。 到這里,詞意也豁然開朗,這個被納蘭以自嘲的筆觸留在詩行間的女子,多半應是納蘭思之念之而終不得相守的表妹。不似納蘭發妻盧氏離去時的痛徹心扉,直問“天為誰春”;不似沈宛不告而別返回故鄉時,他嘆息“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他久久珍藏于追憶中的這份情,不似烈火般的熱情,卻因為凄清更惹人疼惜。不知納蘭回憶起了表妹的哪般,只一句玉壺紅淚訴盡相思意。玉壺紅淚,盛著互訴衷腸的甜蜜,家族的殷殷期望,對未知前途的恐慌,還有那伴君千日、終須一別的結局。 行至下片,納蘭低嘆,來夜,來夜,以輕不可聞的聲音,簡單得不能再縮略的呢喃,重溫那個已經冷卻的舊夢,就像東坡輕言“作個歸期天定許”;蛟S納蘭也是懷著幾許期待的吧,雖明知好景已逝,卻依舊忍不住希望;雖然到頭來只落得往事如風信子的花瓣一般,散落一地,唯余“縹緲孤鴻影”。 納蘭希冀的來夜,更多的怕是在追尋那些終成回憶的昨夜,春風拂面燈火闌珊的昨夜,與表妹相知相伴的昨夜,逝去的情意繾綣的昨夜。這一段往事像是中了歲月的魔咒被封在心底,既沒有結果,也難以訴說,唯有嘆息悠悠時常回蕩于心間。多少年過去后,才終于明白,那時光的封印喚為“此情可待成追憶”。 罷了,借一縷清輝,想佳人舊影,憑欄凝望,還是那一輪明月,卻是年年新月照舊人。連月色都已變換,誰又能回到過去?沒有過不去的,只有回不去的,縱使相逢應不識吧。 ……
一生最愛納蘭詞(新版) 作者簡介
納蘭容若,散落在人間的多情詞人,自稱人間“惆悵客”,而非“富貴花”,飄逸脫俗的文筆,卻寫不盡坎坷跌宕的一生。心思純粹,但人生復雜,生在烏衣門第,擁有人人艷羨的榮華富貴,殊不知,這正是束縛他的枷鎖。他的靈魂困在一處,心在竹林靜聽清風,身卻在俗世隱忍度日。他渴望天長地久的愛情,甘愿為一人畫地為牢,然而愛過之后,只留下刻骨銘心,終是不得成全。對待朋友,但求一個“真”字,風雅一生,卻難得暢快。倏忽三十余載,苦悶遠多于歡喜,來人世走這一遭,不過是心上一片秋罷了。本書以納蘭容若的詞作為依托,將他的喜怒哀樂細細道來。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