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寫給大家的美學二十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50463
- 條形碼:9787559450463 ; 978-7-5594-5046-3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寫給大家的美學二十講 本書特色
★美學大師宗白華寫給都市大忙人的美學啟蒙書,經典作品全收錄,文藝青年、設計師、美學研究者常備案頭書。 ★于詩歌、繪畫、書法、雕塑、音樂中,喚醒美、發現美、尋找美、留住美,提高審美品味,提升藝術修養。 ★李澤厚、蔣勛、顧爺等一致推崇的美學大家,讀者口碑稱贊,美學領域不可錯過的入門之作,值得反復閱讀。 ★《妖貓傳》美術指導屠楠深受宗白華美學思想影響,反復研究宗白華的美學文章,以“意境”傳達東方美和東方傳統文化的氣質神韻。 ★內容精心編排,從宏觀的文藝美學理論,到具體的藝術分析;從東方的書法、詩歌,到西方的雕塑、戲劇……涉及美學的方方面面。 ★甄選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英國國家美術館、東京國立博物館等知名博物館館藏的大師級繪畫、書法作品,圖文搭配、印刷精美,帶給讀者良好的審美享受與閱讀體驗。 ★文字依據安徽教育出版社《宗白華全集》精編精校,內容經作者家人親自審訂,力求呈現更加準確的文本。 ★想象一種美,就是想象一種生活方式,打開本書,讓你重拾生活的詩意與浪漫。
寫給大家的美學二十講 內容簡介
《寫給大家的美學二十講》是一部美學文化隨筆集, 精選宗白華的20篇美學文章, 內容包括: 美學的散步 ; 美學與藝術略談 ; 藝術生活 ; 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等。
寫給大家的美學二十講 目錄
**講:美學的散步
第二講:美學與藝術略談
第三講:藝術生活
第四講:論文藝的空靈與充實
第五講:略論文藝與象征
第六講:藝術與中國社會
第七講: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往哪里去
第八講: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
第九講:中國藝術表現里的虛和實
第十講:中國詩畫中所表現的空間意識
第十一講:中國書法里的美學思想
第十二講:中國古代的音樂寓言與音樂思想
第十三講:論中西畫法的淵源與基礎
第十四講: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
第十五講:略談敦煌藝術的意義和價值
第十六講:希臘哲學家的藝術理論
第十七講:文藝復興的美學思想
第十八講:康德美學思想評述
第十九講:看了羅丹雕刻以后
第二十講:我所愛于莎士比亞的
寫給大家的美學二十講 節選
**講 美學的散步 小言 散步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行動,它的弱點是沒有計劃,沒有系統?粗剡壿嫿y一性的人會輕視它,討厭它,但是西方建立邏輯學的大師亞里士多德的學派卻喚作“散步學派”,可見散步和邏輯并不是絕對不相容的。中國古代一位影響不小的哲學家—莊子,他好像整天是在山野里散步,觀看著鵬鳥、小蟲、蝴蝶、游魚,又在人間世里凝視一些奇形怪狀的人:駝背、跛腳、四肢不全、心靈不正常的人,很像意大利文藝復興時大天才達.芬奇在米蘭街頭散步時速寫下來的一些“戲畫”,現在竟成為“畫院的奇葩”。莊子文章里所寫的那些奇特人物大概就是后來唐、宋畫家畫羅漢時心目中的范本。 散步的時候可以偶爾在路旁折到一枝鮮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別人棄之不顧而自己感興趣的燕石。 無論鮮花或燕石,不必珍視,也不必丟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詩(文學)和畫的分界 蘇東坡論唐朝大詩人兼畫家王維(摩詰)的《藍田煙雨圖》說: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詩曰:“藍溪白石出,玉山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此摩詰之詩也。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補摩詰之遺。” 以上是東坡的話,所引的那首詩,不論它是不是好事者所補,把它放到王維和裴迪所唱和的輞川絕句里去是可以亂真的。這確是一首“詩中有畫”的詩。“藍溪白石出,玉山紅葉稀”,可以畫出來成為一幅清奇冷艷的畫,但是“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二句,卻是不能在畫面上直接畫出來的。假使刻舟求劍似的畫出一個人穿了一件濕衣服,即使不難看,也不能把這種意味和感覺像這兩句詩那樣完全傳達出來。好畫家可以設法暗示這種意味和感覺,卻不能直接畫出來。這位補詩的人也正是從王維這幅畫里體會到這種意味和感覺,所以用“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這兩句詩來補足它。這幅畫上可能并不曾畫有人物,那會更好的暗示這感覺和意味。而另一位詩人可能體會不同而寫出別的詩句來。畫和詩畢竟是兩回事。詩中可以有畫,像頭兩句里所寫的,但詩不全是畫。而那不能直接畫出來的后兩句恰正是“詩中之詩”,正是構成這首詩是詩而不是畫的精要部分。 然而那幅畫里若不能暗示或啟發人寫出這詩句來,它可能是一張很好的寫實照片,卻又不能成為真正的藝術品—畫,更不是大詩畫家王維的畫了。這“詩”和“畫”的微妙的辯證關系不是值得我們深思探索的嗎? 宋朝文人晁以道有詩云:“畫寫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詩傳畫外意,貴有畫中態!边@也是論詩畫的離合異同。畫外意,待詩來傳,才能圓滿,詩里具有畫所寫的形態,才能形象化、具體化,不至于太抽象。 但是王安石《明妃曲》詩云:“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彼莻喜歡做翻案文章的人,然而他的話是有道理的。美人的意態確是難畫出的,東施以活人來效顰西施尚且失敗,何況是畫家調脂弄粉。那畫不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代詩人隨手拈來的這兩句詩,卻使孔子以前的中國美人如同在我們眼面前。達·芬奇用了四年工夫畫出蒙娜麗莎的美目巧笑,在該畫初完成時,當也能給予我們同樣新鮮生動的感受,F在我卻覺得我們古人這兩句詩仍是千古如新,而油畫受了時間的侵蝕,后人的補修,已只能令人在想象里追尋舊影了。我曾經坐在原畫前默默領略了一小時,口里念著我們古人的詩句,覺得詩啟發了畫中意態,畫給予詩以具體形象,詩畫交輝,意境豐滿,各不相下,各有千秋。 達·芬奇在這畫像里突破了畫和詩的界限,使畫成了詩。謎樣的微笑,勾引起后來無數詩人心魂震蕩,感覺這雙妙目巧笑,深遠如海,味之不盡,天才真是無所不可。但是畫和詩的分界仍是不能泯滅的,也是不應該泯滅的,各有各的特殊表現力和表現領域。探索這微妙的分界,正是近代美學開創時為自己提出了的任務。 十八世紀德國思想家萊辛開始提出這個問題,發表他的美學名著《拉奧孔或論畫和詩的分界》。但《拉奧孔》卻是主要地分析著希臘晚期一座雕像群,拿它代替了對畫的分析,雕像同畫同是空間里的造型藝術,本可相通。而萊辛所說的詩也是指的戲劇和史詩,這是我們要記住的。因為我們談到詩往往是偏重抒情詩。固然這也是相通的,同是屬于在時間里表現其境界與行動的文學。 拉奧孔(Laokoon)是希臘古代傳說里特羅亞城一個祭師,他對他的人民警告了希臘軍用木馬偷運兵士進城的詭計,因而觸怒了袒護希臘人的阿波羅神。當他在海濱祭祀時,他和他的兩個兒子被兩條從海邊游來的大蛇捆繞著他們三人的身軀,拉奧孔被蛇咬著,環視兩子正在垂死掙扎,他的精神和肉體都陷入莫大的悲憤痛苦之中。拉丁詩人維琪爾曾在史詩中詠述此景,說拉奧孔痛極狂吼,聲震數里,但是發掘出來的希臘晚期雕像群著名的拉奧孔(現存羅馬梵蒂岡博物院),卻表現著拉奧孔的嘴僅微微啟開呻吟著,并不是狂吼,全部雕像給人的印象是在極大的悲劇的苦痛里保持著鎮定、靜穆。德國的古代藝術史學者溫克爾曼對這雕像群寫了一段影響深遠的描述,影響著歌德及德國許多古典作家和美學家,掀起了紛紛的討論,F在我先將他這段描寫介紹出來,然后再談萊辛由此所發揮的畫和詩的分界。 溫克爾曼(Winckelmann,1717—1768)在他的早期著作《關于在繪畫和雕刻藝術里模仿希臘作品的一些意見》里曾有下列一段論希臘雕刻的名句: 希臘杰作的一般主要的特征是一種高貴的單純和一種靜穆的偉大,既在姿態上,也在表情里。 就像海的深處永遠停留在靜寂里,不管它的表面多么狂濤洶涌,在希臘人的造像里那表情展示一個偉大的沉靜的靈魂,盡管是處在一切激情里面。 在極端強烈的痛苦里,這種心靈描繪在拉奧孔的臉上,并且不單是在臉上。在一切肌肉和筋絡所展現的痛苦,不用向臉上和其他部分去看,僅僅看到那因痛苦而向內里收縮著的下半身,我們幾乎會在自己身上感覺著。然而這痛苦,我說,并不曾在臉上和姿態上用憤激表示出來。他沒有像維琪爾在他拉奧孔(詩)里所歌詠的那樣喊出可怕的悲吼,因嘴的孔穴不允許這樣做(白華按:這是指雕像的臉上張開了大嘴,顯示一個黑洞,很難看,破壞了美),這里只是一聲畏怯的斂住氣的嘆息,像沙多勒所描寫的。 身體的痛苦和心靈的偉大是經由形體全部結構用同等的強度分布著,并且平衡著。拉奧孔忍受著,像索?死账梗⊿ophocles)的菲諾克太特(Philoctet):他的困苦感動到我們的深心里,但是我們愿望也能夠像這個偉大人格那樣忍耐困苦。一個這樣偉大心靈的表情遠遠超越了美麗自然的構造物。藝術家必須先在自己內心里感覺到他要印入他的大理石里的那精神的強度。希臘具有集合藝術家與圣哲于一身的人物,并且不止一個梅特羅多。智慧伸手給藝術而將超俗的心靈吹進藝術的形象。 萊辛認為溫克爾曼所指出的拉奧孔臉上并沒有表示人所期待的那強烈苦痛的瘋狂表情,是正確的。但是溫克爾曼把理由放在希臘人的智慧克制著內心感情的過分表現上,這是他所不能同意的。 ……
寫給大家的美學二十講 作者簡介
宗白華 哲學家、美學家、詩人,畢業于同濟大學。 1920 年赴德國留學,在法蘭克福大學、柏林大學學習哲學、美學等課程。1925 年回國后,專心于美學藝術理論研究,先后在南京大學、北京大學任教。他的美學課程融中西藝術于一爐,深入淺出,詩意盎然,深受學生歡迎。 宗白華畢生都在追求具有中國風格的美學,一生都在踐行“人生藝術化”的理想,是中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