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反思與重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72761
- 條形碼:9787509672761 ; 978-7-5096-727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反思與重構 內容簡介
《反思與重構:高等教育制度的創新與實踐》是關于高等教育制度的研究著作,立足于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制度的創新與實踐,并對我國現行高等教育制度進行反思與重構。 《反思與重構:高等教育制度的創新與實踐》從高等教育制度的定義入手,通過對世界高等教育制度進行分析和對比,結合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制度創新的背景與現狀,對我國高等教育制度的創新與實踐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近年來,受知識經濟、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等影響,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創新正面臨著新的背景與發展趨勢。高等教育改革與創新的本質在于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與創新。 《反思與重構:高等教育制度的創新與實踐》從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制度創新內涵與目標出發,結合一些高校的創新實踐對我國高等教育制度進行了反思;本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態度,對我國高等教育制度的創新與重構進行了探討與研究。
反思與重構 目錄
**節 高等教育制度的定義及內核體系
第二節 現代高等教育制度演變
第二章 世界高等教育制度變遷及特點
**節 歐洲各國高等教育制度及特點
第二節 美國高等教育制度變遷及特點
第三節 亞洲高等教育制度變遷及特點
第三章 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發展歷程
**節 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制度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制度發展特征
第三節 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探索與改革
第四章 中國高等教育制度創新的背景與現狀
**節 中國高等教育制度創新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中國高等教育制度的成果
第三節 中國高等教育制度的不足
第五章 中國高等教育制度創新與實踐
**節 中國高等教育制度創新的內涵
第二節 中國高等教育制度創新的基本條件
第三節 中國高等教育制度創新的影響因素
第六章 中國高等教育外部制度創新與實踐
**節 中國高等教育法律法規制度創新與實踐
第二節 中國高等教育質量管理制度創新與實踐
第七章 中國高等教育內部制度創新與實踐
**節 中國高等教育人才選拔制度創新與實踐
第二節 中國高等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創新與實踐
第三節 中國高等教育開放制度創新與實踐
參考文獻
后記
反思與重構 節選
《反思與重構:高等教育制度的創新與實踐》: 高等教育社會化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在高等學校創辦上,體現出政府與社會力量聯合辦學,高等教育經費來源多元化的特點;在高等教育的課程設置上,體現出滿足社會需要的特點;在高等教育的功能上,體現出脫離單純的知識教育,將高等教育與社會經濟、政府以及時代發展聯系起來,滿足社會的種種需要。作為21世紀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背景和趨勢,高等教育社會化趨勢的形成與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有關:一是高等教育社會需求化與高等教育現實投入之間的矛盾。20世紀末21世紀初,隨著社會人口的增多,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然而,高等教育在現實中的建設和發展難以滿足社會需求。尤其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導致我國高等教育的建設遠遠跟不上社會的發展趨勢,因此我國高等教育采取了國家和社會力量共同辦學的策略,通過多樣化的辦學模式,拓展教育經費,以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向前發展。二是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我國改革開放實行以市場為主的經濟體制等,促進了社會經濟和工商業的發展,以及企業的成長,而這些行業或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和成長均離不開對于高等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因此這一需求也是促進高等教育社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受我國改革開放的市場需求,以及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影響,高等院校從單純的、封閉的環境中走出,除了知識的傳授外,還強調社會實踐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強調知識的運用和創新。這也是全球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必然趨勢。 其三,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20世紀末期,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世界已經變成了一個命運相連的共同體,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幾乎所有困擾人類的重大問題均具有全球性、整體性以及互聯性的特點。就高等教育而言,其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國際化特點。例如,早在古希臘時期,高等教育中的“游學”和“游教”之風就相當盛行,而在中世紀,歐洲的大學幾乎是無國界的,中世紀大學中會集了多個不同國度的教師和學生。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較強的國際化趨勢。所謂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指,把跨越國界和跨越文化的觀點和氛圍與高等院校中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主要功能結合在一起的過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內涵包括以下內容:首先,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包括學生在國際間的流動、學者的國際交流活動,以及研究工作的國際合作、技術的國際援助等,由多種活動所構成的教育。多樣化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活動為高等教育機構提供了與其他國家的高等教育學校或機構之間的合作機會和前提條件。其次,高等教育國際化是走向世界的過程。這一過程使國家與國家、國家與地區以及地區與地區間的高等教育能夠有相互了解、接觸的機會,并借鑒世界其他國家高等教育制度,從而推動本國高等教育的反思、調整、創新、改革與重構。再次,高等教育國際化還包括高等院校師資水平的國際化。應從國際化角度,對高等院校教師和科研人員提出適應世界發展趨勢的要求,并在這一過程中提高教師和科研人員參與世界學術、文化活動的能力,以及理解不同國家、民族以及文化的能力。*后,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還包括大學的精神氣質。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背景要求國家建設一批具有國際持續創新精神,兼容世界上各種文化和思潮,以及持有促進世界進步意識的大學。這批大學的精神氣質是超越本土高等教育發展方向和發展意識及范圍的,從而推動國家的高等教育不斷向前發展。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表現形式包括國際化的教育理念、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國際化課程、國際化交流活動,以及國際化的合作研究、國際化的教育資源共享等。國際化的教育觀念要求從全球視角出發,認識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問題,既要關注本土,又要關注整個世界;既要弘揚本民族的文化,又要推進其他民族文化的進步。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思想上培養學生的國際意識,培養學生理解其他民族和文化的能力,以及學生的溝通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能力,以及適應能力。國際化課程是指專門面向國內學生開設的、培養學生適應國際化和多元文化能力的課程。 ……
反思與重構 作者簡介
賀鵬麗,女,山西朔州人,教育學碩士,講師。2009年本科畢業于山西大學學前教育專業,2012年碩士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史專業,現工作于呂梁學院教育系。研究領域為教育史、學前教育基本理論等。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其中一篇收錄于A&HCI、一篇北核,參與編寫著作五部,參與完成省級項目三項,主持省級項目一項(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課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教育質量提升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20W262)以及校級項目三項。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