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曾子家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096728
- 條形碼:9787508096728 ; 978-7-5080-9672-8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曾子家學 本書特色
三鼎學源自曾氏三鼎家學,曾氏三鼎家學源自先秦時期的曾子,經過歷代后人的不斷積累和完善,形成了一個以《大學》為藍本,集治學、修身、用世為一體,融文法、行法、心法于一爐的曾氏三鼎家學。家學體系可概括為:起于一,分于二,立于三,行于五,成于九,其中核心在三。從一到三為順,順為學;從三到一為逆,逆為修。一二三為體,體是本體;五九為用,用是方法。 ★ 本書作者是曾子第75派裔孫,自幼接受正統的曾子家學教育,家學底蘊深厚; ★ 本書作者尊從祖訓,并在家族前輩囑托下,天命之年后講授家學; ★ 作為密不外傳的曾子家學,作者一覽無余的向社會大眾公布,一窺儒家圣門真學; ★ 曾子三鼎家學源自先秦時期的曾子,經過歷代后人不斷積累和完善而成。 ★ 曾子家學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傳承了千年的中華道統的家學體系; ★ 曾子家學以《大學》為藍本,主張一門深入,修身為本; ★ 作者所講授的家學,輕松、時尚,破除以往多儒家修身學問固有的保守觀念; ★ 君子用時,作者緊扣時代脈搏,將千年家學與時代相契,主張用世。
曾子家學 內容簡介
三重門法是曾子三鼎家學的核心方法。曾子家學認為,傳習經典需要過“文字、行事和心意”三重門,對應的方法為“文法、行法和心法”,以求事理相合、心行并重,從而登上經典文化的大雅之堂。
曾子家學 目錄
**章 修身傳習講集............................1
《大學》傳習會修身年介紹語..........................3
修身傳習寄言——修身是立命之本................5
修身傳習寄言二——先知后修再行................7
修身傳習寄言三——修身有境界....................8
修身傳習**講:知..........10
**節:傳習三知......10
第二節:人知我知......24
修身傳習第二講:止..........27
**節:止學舉要......27
第二節:如何修止......35
修身傳習第三講:定..........41
**節:定之大要......41
第二節:如何修定......46
修身傳習第四講:靜..........53
**節:靜之大要......53
第二節:如何修靜......60
修身傳習第五講:安..........69
**節:安之大要......69
第二節:如何修安......73
修身傳習第六講:慮..........79
**節:慮之大要......79
第二節:如何修慮......86
修身傳習第七講:得..........96
**節:得之大要......96
第二節:如何修得.... 104
第三節:六步決疑.... 109
修身傳習第八講:行........ 116
**節:行之大要.... 116
第二節:如何修“行”........................... 122
修身傳習第九講:善........ 128
**節:善之大要.... 128
第二節:如何修善.... 135
第二章 功課及心得............................. 139
從醫生到心理師的一路探尋........................ 141
以志修定:女子之身,立女子之本............. 144
一個90 后在文化復興路上的感悟:假如子貢生活在深圳..... 146
重振家族文化:在家多修身,在外方成事!........................... 151
我要“止”什么,怎么止............................ 154
正坐修靜體會:存在是一種選擇................. 158
牙醫之考驗,忍性之大用——正坐修身之成效初探.............. 161
如何定自己的志向.......... 163
傳習在路上...................... 167
第三章 師生互動問答........................ 169
正坐篇.............................. 171
大學禮法與中立篇.......... 186
其他篇.............................. 198
曾子家學 節選
《大學》傳習會修身年介紹語 2018 年是《大學》傳習會的修身年,也是曾氏三鼎家學正式走出家門進入社會的第二年。《大學》傳習會自2017 年在深圳梧桐山創立以來,以每年一主題、三年一循環的形式系統傳習曾氏三鼎家學和《大學》心法。其中2017 年為治學年,2018 年為修身年,2019 年為用世年。 在這一年里,傳習會以修身為主題,以每月修一字的形式進行教學,分別講解了知、止、定、靜、安、慮、得、行、善九字。每字都從文法、行法、心法三個角度切入,回答何謂、如何、何物三個問題,體現了三鼎家學三法并用、心行相合的特點。 在這一年里,傳習會的學員堅持晨練打卡,通過練習大學禮法、誦讀大學經文,堅持儒門正坐來培養心身相合的能力和領悟經典的能力。大部分會員的正坐時間從原來的一刻鐘延長到一小時,有效地提高了大腦的專注度和敏感度,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曾氏三鼎家學源自先秦時期的曾子,經過歷代后人的不斷積累和完善,形成了一個以《大學》為藍本,集治學、修身、用世三鼎為一體,融文法、行法、心法三法于一爐的曾氏家學。家學體系為起于一,分于二,立于三,行于五,成于九。家學特點是一門深入,三法并重,修身為本。曾氏三鼎家學繼承了儒門系統的修身方法,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傳承了中華道統的家學體系。 為了更好地研究和傳播曾氏三鼎家學,去年我們編寫了《三鼎學文集·治學年》,今年繼續編寫《三鼎學文集·修身年》,通過文字來記錄《大學》傳習會的教學活動。希望得到朋友們的支持和指正,為中華文化的復興添磚加瓦。 修身傳習寄言——修身是立命之本 《大學》明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從天子到庶人,包含了五個層次: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其中天子有天下,諸侯有國,卿大夫有家,士有知識,庶人有自由身。因此《大學》主張,不論貴賤、貧富都應該以修身為本,或者說每一個人都需要修身。 為什么每一個人都需要修身?因為每一個人都需要立命,而修身是立命之本。何謂立命?在中國傳統文化里,立命有三重含義:一是確立生機,這個“命”與壽命相關,如《黃帝內經·素問》所言:“夫人生于地,懸命于天。”二是認知命運,這個“命”與天命相關,如《論語·堯曰》所言:“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三是把握性命,這個“命”與人的心性相關,如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所言:“你萌時,這一知處,便是你的命根,當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由此可見,所謂立命是要確立生命,認知天命,把握性命,三者互為關聯,循序上升。其中確立生命在內,認知天命在外,把握性命在中。因此,立命的過程是一個先內、后外、再中的過程,是一個從小人到大人、從自然到自覺的過程。中國古人認為,自然為順,自覺為逆。故儒家有“順則為人,逆則為君”之言,道家有“順則成人,逆則成仙”之說。變順為逆需要修,故儒家曰修身,仙家曰修道,釋家曰修佛。三家之修,本質是立命。所以說,修身是立命之本。
曾子家學 作者簡介
曾慶寧,字中一,號老平,又號梧桐山人,為儒家宗圣曾子75派裔孫。自小接受傳統儒家文化熏習,系統傳承了曾子三鼎家學,為儒門《大學》心法傳人。天命之年尊從前輩囑咐公開傳授家學,曾先后講學于萬木草堂、粵秀書院、尤生書院、正源學堂、廣東私塾聯誼會、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教育機構,在深圳主持了為期三個月的教育儒學工藝師資培訓,并于2017年在深圳梧桐山創立了《大學》傳習會,以每年一主題、三年一循環的形式系統傳習曾子三鼎家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