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中國科技創新政策與國際經貿規則協調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74024
- 條形碼:9787509674024 ; 978-7-5096-740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科技創新政策與國際經貿規則協調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在中國科技創新實力與高技術產業競爭力的快速提升, 與中國科技創新政策相關的國際經貿摩擦也在迅速增多的背景下, 以中國科技創新政策與國際經貿規則的協調為研究內容, 系統分析中國科技創新政策與相關國際經貿規則之間的適應性問題, 以及國際經貿規則調整對于中國科技創新政策的潛在約束, 并在深入研究政策與規則的關系、借鑒發達國家典型經驗的基礎上, 提出完善相關政策、促進與規則協調的建議。
中國科技創新政策與國際經貿規則協調研究 目錄
**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相關理論與文獻綜述
第三節 相關概念的澄清
第四節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影響科技創新政策的國際經貿規則
**節 WTO協定及中國加入WTO承諾
第二節 多哈回合談判相關議題
第三節 諸邊、區域與雙邊協定
第三章 中國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演進及其與國際經貿規則的協調
**節 科技創新政策體系與國際經貿規則的協調:理念與原則
第二節 科技創新戰略的演進及其與國際經貿規則的協調
第三節 科技體制改革及其與國際經貿規則的協調
第四節 科技創新政策的決策主體對協調度的影響
第四章 中國科技創新政策與WTO規則的協調
**節 科技規劃與WTO規則的協調
第二節 科技計劃與WTO規則的協調
第三節 科技稅收政策與WTO規則的協調
第四節 科技金融政策與WTO規則的協調
第五節 創新產品政府采購與WTO規則的協調
第六節 知識產權政策與WTO規則的協調
第七節 從被訴案件看中國科技創新政策與WTO規則的協調
第五章 美國對華反補貼與中國科技創新政策
**節 美國對華反補貼案涉及的科技創新政策
第二節 美國對華反補貼中與科技創新補貼相關的裁定
第三節 與美國對華反補貼相關的WTO裁決
第六章 發達國家科技創新政策與WTO規則協調的案例
**節 美國航空研發補貼
第二節 英國技術計劃
第三節 加拿大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扶持措施
第四節 荷蘭扣押過境仿制藥
第五節 歐共體生物技術產品審批和銷售措施
第七章 國際經貿新規則與中國科技創新政策
**節 中國科技創新政策的國際關注與爭議
第二節 補貼規則調整與中國科技創新政策
第三節 國有企業新規則與中國科技創新政策
第四節 知識產權新規則與中國科技創新政策
第五節 跨境數據流動規則與中國數據本地化政策
第六節 國際經貿規則調整與科技創新的政策空間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節 主要結論
第二節 相關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中國被訴WTO爭端簡表
附錄2:中國被訴的科技創新政策匯總表
中國科技創新政策與國際經貿規則協調研究 節選
《中國科技創新政策與國際經貿規則協調研究》: 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階段的協調問題:“轉型期”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階段大致是從2012年開始的。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提出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時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泉”。2015年發布的《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2016年發布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了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的“三步走”戰略目標,同時明確指出,“創新驅動就是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動力”。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在新形勢下中國以全球視野謀劃制定的新發展戰略。首先,中國在全球的經濟地位迅速提升,逐漸開始以崛起中大國的視角審視國際競爭形勢和未來發展前景。2010年,中國GDP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二。2013年,中國貿易總額首次超過美國位居全球**。但中國的發展還面臨重大科技瓶頸,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很多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發達國家在科學前沿和高技術領域仍然占據明顯領先優勢。其次,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逐漸進入新常態,通過創新驅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求越發緊迫。創新驅動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必然選擇,是更好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后,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創新驅動成為謀求新的國際競爭力的大勢所趨。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重塑世界競爭格局、改變國家力量對比,創新驅動成為許多國家謀求競爭優勢的核心戰略。而為了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國家對戰略科技支撐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迫切。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階段,中國科技創新政策與國際經貿規則的協調問題呈現出三個方面的特征。一是協調問題保持了前一階段的頻發態勢。按同等時間跨度計算,2012年至2017年,中國在WTO中與科技創新政策有關的被訴案件由前一階段的5起增加到6起。二是對政策的約束逐漸出現在高技術領域和戰略性的產業領域。2015年美國在WTO提起的DS501案就是中國在航空工業領域的首個被訴案件。2017年8月美國對中國發起的“301調查”重點關注的則是所謂的“強制技術轉讓”問題。三是現行規則之外的“軟約束”增多。一方面,發達國家越來越多地借助雙邊平臺或單邊措施對中國科技創新政策進行限制。另一方面,發達國家主導推動的國際經貿規則調整也有進一步擠壓中國科技創新政策實施空間的傾向。 造成這種“轉型期”特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中國科技投入的持續大幅增長,以及科技創新不斷取得重大戰略性突破,對發達國家構成了較大的競爭壓力。中國國家財政科技撥款從2006年的1688.5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5600.1億元,年均增速達到22%,2018年進一步提高到9518.2億元。中國在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方面持續突破,取得了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載人深潛、超級計算、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量子通信、誘導多功能干細胞等大批創新成果。在高鐵、移動支付、人工智能等領域已經超過或將要超過發達國家。根據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歷年《國家創新指數報告》的測算,中國創新指數已經從2006年的第25位提升到2016年的第17位,接近世界創新國家“**方陣”的水平。第二,由于既有規則越來越難以限制中國科技創新競爭力的提升,發達國家就有更大的意愿推動規則調整以納入更多限制性規則。知識產權、政府采購、跨境數據流動甚至環境標準等規則的調整都反映出這種傾向。 ……
中國科技創新政策與國際經貿規則協調研究 作者簡介
黃寧,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主要從事科技創新政策、全球化與國際科技合作研究。主持和參與國家及省部級課題30余項,在《當代亞太》《清華大學學報》《國際貿易》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 陳寶明,科學技術部科技人才交流開發服務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經濟學博士。主要從事宏觀科技發展戰略規劃、政策、國際科技合作戰略研究。主持和承擔***課題20余項,出版專著多部,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轉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