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開放式創新:中國式創新實踐指南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05054
- 條形碼:9787308205054 ; 978-7-308-2050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開放式創新:中國式創新實踐指南 本書特色
☆百年一遇之大變局之下,能否實踐開放式創新,借勢、借力、借智發展,是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 ☆實踐開放式創新的五個進階步驟和四個具體方面,幾十個中國本土的創新實踐,高校、研究機構、孵化器、加速器、初創企業、大公司的合作之道,從理論到實操,符合國情地講透開放式創新 ☆一本極易上手的商業作戰手冊,微軟、華為、BP、寶馬、海爾……世界頂流公司都在用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系主任芮明杰、Plug and Play中國CEO徐潔平、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王欣、FT中文網出版人張延攜手鼎力推薦!
開放式創新:中國式創新實踐指南 內容簡介
華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同優選很好學府開展研究合作,將基礎理論應用于商業實踐,逐步成長為重量企業; 從發現顧客痛點到確定技術方案提供商,海爾集團的卡薩帝F+冰箱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結果大獲成功,這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得到了來自海爾HOPE平臺的支持; BP在中國的出行領域進行廣泛合作,積累了許多行業經驗,融入創新生態系統,加速了自身的低碳轉型; 寶馬初創車庫將德國的經驗和流程本地化,與本土科技企業合作,融入了許多關于中國市場的洞見,做初創公司的“風險客戶”; …… 隨著新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和人才的劇烈流動,企業已經無法單純依靠自身的資源和能力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能否實踐開放式創新,借勢、借力、借智發展,成為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 本書的作者不僅有理論研究的經驗,同時還有深入開放式創新一線工作的經驗,十分熟悉高校、初創企業、孵化器、加速器、投資公司等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的主要節點。他通過本書,較為全面地展示了開放式創新在中國的發展現狀,給出了數十個很好的實踐案例,并通過這些案例總結出企業實踐開放式創新的五個進階步驟和四個具體方面。未來會有更多中國的企業可以依靠開放式創新,實現自身的轉型和發展。
開放式創新:中國式創新實踐指南 目錄
引言
開放式創新在中國/
**章
開放式創新的緣起與中國機遇/
為何***的研究中心會錯失改變世界的機會?/
神奇技術在哪里與硅谷的崛起/
歐洲*具創新力的1平方千米在哪里?/
以開放姿態應對突如其來的顛覆/
從山寨時代到深圳崛起,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理論與真實商業實踐的距離/
創新生態系統:兩個重要的節點/
第二章
企業與高校、研究機構的開放式創新實踐/
始于技術,但不僅是技術/
華為:聯動高校,高效創新/
巴斯夫:通過NAO匯聚專業人才/
上海交大:破解科技成果轉化的難題/
清華大學x-lab:挖掘未來的創新之星/
第三章
企業與初創公司的開放式創新實踐/
看起來很美,做起來很難/
戴姆勒:百年國際汽車巨頭為何牽手年輕的中國創業者?/
飛利浦:和創業公司的合作共贏之路/
米其林:立足商業化和落地化的中國創新加速計劃/
默克:一家獨特的科技企業在中國做起了加速器/
法國巴黎銀行:在中國“謀定而后動”/
寶馬:初創車庫,做初創公司的“風險客戶”/
海爾:HOPE平臺背后的創新機制/
博世:企業創新是否可以流程化?/
馮氏集團:利程坊是如何發展并迭代的?/
BP:如何快速融入中國出行領域創新生態系統?/
第四章
開放式創新與企業的內部創新、轉型升級/
開放式創新外延的擴大/
英特爾:科技巨頭內的“斜杠青年”/
霍尼韋爾:為何會鼓勵員工“脫產”搞創新?/
華潤集團:“試一下”試出的產業加速器/
上海儀電:老國企跳起新舞蹈/
第五章開放式創新的外部支持系統/
聽起來很美,看起來很好,其實差異挺大/
微軟加速器:不斷迭代和更新的B2B平臺/
Plug and Play中國:硅谷范兒與中國洞見的碰撞與融合/
中關村創業大街:大企業和初創企業相會在北京/
第六章
開放式創新的實踐框架/
開放式創新為何知易行難?/
開放式創新的五個進階步驟/
構建開放式創新文化/
打造和發展創新組織/
獲取內部支持快速起步/
試錯、探索與重構/
尾聲
再出發,十字路口的徘徊/
參考文獻/
致謝/
開放式創新:中國式創新實踐指南 節選
微軟加速器:不斷迭代和更新的B2B平臺 2020年4月,上海。 在一家沃爾瑪門店,馬先生像往常一樣把親手挑選的橙子放到自助服務秤上,他正準備在屏幕上做翻頁選擇,屏幕上就已經跳出了窗口,顯示出橙子的名稱、單價及重量等,馬先生點擊確認,標簽就立刻打印完成了。 馬先生看著這臺自助服務秤,滿是好奇,他發現稱重機上方加了一個攝像頭,其他也沒什么不同。“非常方便,快了很多啊!”馬先生推著車走了。 不遠處,沃爾瑪的員工Amy和Alice正在觀察和記錄顧客使用自助服務秤時的反應,她們翻看2020年4月的運營數據,發現顧客稱重時長比原來減少了6~8秒,高峰期的稱重效率提升了40%。 看似普通的自助服務秤,背后包含著圖像識別、機器學習、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多項黑科技,服務提供商是一家名為深圳碼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碼隆科技)的初創企業。沃爾瑪、碼隆科技、世界500強、初創企業、零售巨頭、科技公司……這一系列組合的背后,浮現出一個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微軟加速器! 在國內的創投圈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微軟加速器比哈佛大學還難進。”更有意思的是,微軟作為一家科技公司,為何要做一個加速器呢? 故事要從12年前一場并不怎么熱鬧的發布會講起…… 微軟:從Windows到Azure 2008年10月27日,美國洛杉磯。 時任微軟首席軟件架構師的雷·奧茲(Ray Ozzie)在洛杉磯會展中心正在舉行的2008年微軟專業開發者大會(Microsoft Professional Develops Conference,PDC)上,發布了Windows Azure(2014年4月起改名為Microsoft Azure)。從當時發布會現場的錄像來看,雷·奧茲在宣布發布Windows Azure之后,場面并沒有十分熱烈,兩三秒的冷場之后,現場響起了非常禮貌的掌聲,雷·奧茲在臺上也開始為自己鼓掌,帶動一下氣氛…… 當時可能沒有人能想到,個人計算機時代當之無愧的王者,從2008年開始顯現出頹勢,財務增長陷入停滯,到2009年股價更是一度創下10年來的新低。也沒有人能想到,從個人計算機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變遷竟然發生得如此迅捷,在這期間,微軟慢慢遠離了聚光燈的中心,迅速取代微軟那萬眾矚目的位置的是那些年輕的互聯網企業——臉書、亞馬遜及王者歸來的蘋果。 更沒有人能想到,錯失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微軟,在人工智能和云計算時代又再次崛起,市值更是在2019年4月首次超過1萬億美元,成為蘋果和亞馬遜之后,全球第三個市值突破萬億美元大關的科技巨頭。 1萬億美元是什么概念呢?200多個國家中,2019年只有美國、中國、日本、德國等16個國家的GDP超過了1萬億美元! 而驅動微軟轉型升級的,正是以Microsoft Azure為代表的云業務版塊。2019年7月,Microsoft Azure業務部門的銷售收入,歷史上**次超過了Windows部門。Canalys(世界著名調研公司)于2020年2月4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云服務的市場中,亞馬遜AWS占比32.3%,Microsoft Azure占比16.9%,谷歌云(Google Cloud)占比5.8%,阿里云占比4.9%……云計算領域的雙巨頭格局已然呈現。同時,從云計算的細分領域來看,微軟的布局包含了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PaaS(Platform-as-a-Service)和SaaS(Software-as-a-Service)3個領域。
開放式創新:中國式創新實踐指南 作者簡介
黃震,開放式創新的觀察者、研究者、實踐者,德國曼海姆大學EMBA、復旦大學管理學碩士。 在德國曼海姆大學商學院學習期間,開始系統研究開放式創新,近幾年專注于觀察和研究開放式創新在中國的實踐。曾參與創建國內領先企業的創新孵化中心,并擔任運營部總監。《第一財經》、36氪、FT中文網等眾多知名媒體的特約撰稿人,并在國內領先的創新媒體開設開放式創新專欄。 目前在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集團擔任中國區戰略和合作業務發展總監。在此之前,曾服務于沃爾沃汽車集團、BP和羅蘭貝格。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