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非遺碎墨:張慶善非遺保護文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與方法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68860
- 條形碼:9787503968860 ; 978-7-5039-688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非遺碎墨:張慶善非遺保護文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與方法叢書) 內容簡介
張慶善是紅學研究專家,除紅學研究之外,他還在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領域做出了貢獻。本書是他有關非遺保護方面的文章合集,有講話、序、訪談及理論文章,見證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我國到在非遺保護在我國逐步得到重視的歷程。
非遺碎墨:張慶善非遺保護文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與方法叢書) 目錄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在與將來
“申遺”之后怎么辦?
——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制建設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以科學的理念指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重要意義和政策解讀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族凝聚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當代實踐與探索
——在中國文化遺產大會暨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學術
論壇上的發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在中央黨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題研討班上的講座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應該注意的
幾個問題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以建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例
在“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際論壇”上的總結發言
在首屆“中國西安鼓樂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忻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圖冊》序
春節符號的征集是件有意義的事情
過年就是祈福
——寄語春節符號征集活動
“第二屆中國古琴藝術節”開幕詞
在“第三屆中國廊橋國際學術(屏南)研討會”開幕式上的
致辭
在“首屆阿依特斯全國學術研討會”上的致辭
在“古典之美——古本昆劇《紅樓夢傳奇》學術研討會”
上的致辭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清醒而堅定的守護者
——談談我所知道的田青先生
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戲劇表演藝術傳承人暨高甲戲
柯派丑行表演藝術研討會”閉幕式上的講話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田野考察工作方法研討會”
上的致辭
談談書法“申遺”成功的意義
在“中國戲曲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在“2010中國藝術人類學學術會議”上的致辭
在“海峽兩岸河洛文化暨豫劇發展論壇”上的致辭
在“第五屆(中國·金壇)國際剪紙藝術展”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徽州文化生態保護高峰論壇”上的發言
《懷梆文化生態研究》序
對非遺保護工作方針與原則的有效落實
佛山木版年畫是佛山的一張文化名片
開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新篇章
科學保護非遺:讓傳統習俗融入現代生活
——全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調演答問
南京云錦的“前世今生”
——在“錦繡金陵——金文云錦作品展研討會”上的發言
附錄
對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需要舉國體制
傳統文化:一個民族的身份證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尋“根”
非遺項目迎來“中國年”人選26項世界**
非遺碎墨:張慶善非遺保護文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與方法叢書) 節選
《非遺碎墨:張慶善非遺保護文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與方法叢書)》: 在當前,除了“輕保護”,即申報以后束之高閣,不去管了以外,更嚴重的問題是管得太多,管過了,造成利用不合理,過度開發,這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造成的危害更大。 造成過度開發有兩個原因,一是經濟利益驅使,二是不懂得如何合理利用。毫無疑問,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有經濟價值的文化資源,有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可以大大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地方的文化內涵。如開展旅游業,非物質文化遺產無疑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內容。甚至有些項目可以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如各種名小吃、名酒、名茶等的制造技藝。有些傳統手工藝可以進行生產性保護,也可以走向市場。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為一地的文化品牌、文化名片,對推動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這都無可厚非。但現在的問題是,人們往往只注意了經濟效益,而忽略了以保護為主的方針。如何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做到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防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誤解、歪曲和濫用,是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這方面的問題是很多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有些旅游景點把少數民族的一些習俗搞得粗俗不堪。有些重要的禮儀等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舉行的,是很嚴肅的儀式,但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變成了粗俗的表演,一天能演好多次,這都是破壞。當然,也有的屬于好心辦壞事。在20世紀80年代,在文物保護中有一個詞叫“保護性破壞”,或者“修復性破壞”。好心去修復,結果卻破壞了,把真文物修復得像假文物。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會不會有好心辦壞事的情況呢?當然有,這就是不懂得如何保護,不懂得如何防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真實性的歪曲和誤解。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我們絕不能一味迎合、屈從市場需求,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了保護的責任。在保護中一定要了解和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性和規律性。在保護和利用的關系上,保護永遠是**位的。 現在有一種提法,說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已經進入了“后申遺時代”,這種提法是否合適、科學,我現在還無法判斷。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申報不可能越來越多,只會越來越少。我們不能說我們的申報已經結束了,再沒有可申報的項目了,這樣說太絕對。但從實際出發,客觀地說,我們擁有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1219項,不算少了。各地申報的符合國家級標準的項目,肯定還有,但也不會太多。無限地擴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不現實的,從國家層面保護,無論是從資金還是人力資源方面看,都是盡了很大氣力了。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如果說“后申遺時代”是指把人們的熱情和力量從追求項目申報成功的喜悅和申報成功的數量,理性地轉到科學、冷靜的保護階段,那這個提法就更合理了。 把我們的工作重心轉到依法保護的階段,我們該怎么辦?或者說在“后申遺時代”,我們該怎么辦?從具體的工作層面,我認為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做好工作。 1.進一步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認識,特別是提高領導的認識,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列入干部考核機制。 2.建立履約報告制度。前幾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要求各國提交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履約報告,這是根據申報的承諾和要求提出的。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以至于省以下的項目基本上沒有履約報告,或流于形式。履約報告就是檢查,對項目持有者和保護者是一次督促檢查,對主管部門同樣也是檢查。有檢查和沒檢查是大不一樣的。當然,這個檢查是認真的,而不是走走過場。四級名錄都要建立履約報告制度。 ……
非遺碎墨:張慶善非遺保護文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與方法叢書) 作者簡介
張慶善,遼寧大連人,1952年4月生,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所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黨委書記,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等。現為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紅樓夢研究所名譽所長、《紅摟夢學刊》名譽主編,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長期從事中國古典小說與《紅樓夢》研究,積極參與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編著有《漫說紅樓》《惠新集·紅學文稿選編》《話說紅樓夢中人》《校點注釋》等。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