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科學起跑線病菌簡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001727
- 條形碼:9787572001727 ; 978-7-5720-0172-7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學起跑線病菌簡史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中小學生、家長及教師以歷史為背景,以科學為內核,以故事為載體, 將人類對微生物的了解與探索之路, 凝練成一部隱秘而偉大的病菌簡史, 細數醫學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 和科學家們的高光時刻, 盤點17種傳染病的病原特征、主要癥狀、傳播途徑、防控知識, 從病毒與細菌的發現,回顧人類與重大傳染病的斗爭歷程, 從疫苗與抗生素的發展,探尋人類與微生物的和諧相處之道。 ★為什么要了解傳染病? 不了解就會恐慌。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各種新發傳染病已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敵人。我們知道它們會一來再來,卻不知道何時、何地,預防意識不足、防護措施不到位等,都有可能給人類的生存與健康帶來巨大的威脅。所以,我們weiyi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多地了解有關傳染病的知識,保持“敬畏之心”,做好科學防護,這樣當“瘟疫”再次來臨時,才不會因為無知而重蹈覆轍。 ★為什么要看《病菌簡史》? 1. 思考歷史 “人類的歷史即其疾病的歷史。” 當我們把目光從當下移向歷史的長河,會驀然發現,傳染病竟然貫穿整個人類歷史。雅典大瘟疫摧毀了輝煌的城邦文明,中世紀的黑死病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發展,1918年的大流感為“一戰”畫上了休止符……翔實的史料,生動的筆觸,在深入淺出中帶領我們翱翔于歷史的天空,從而反思自己的生活,更好地理解周圍的世界。 2.認識科學 “現今世界的人,不管是不是科學家,必須具有科學的頭腦。” 隨著現代科學的誕生,人類開始嘗試以科學為武器來對抗傳染病。列文虎克、路易·巴斯德、羅伯特·科赫、愛德華·琴納、卡默德、介蘭……在微生物這個奇妙的世界里,科學家們求知若渴的精神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書中提到的這些抗疫先驅們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寶貴的科學方法、科學知識,更是大膽創新、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3.了解社會 “文明與病毒之間,只隔了一個航班的距離。” 如今,傳染病已成為一個影響生命健康、經濟發展甚至社會秩序的重大社會問題。全球化、城市化、氣候變化以及社會與行為方式的變化等一系列社會文化因素加快了傳染病的蔓延。“疫苗猶豫”的影響、“超級細菌”的危害……一個個真實的案例,一組組驚人的數據,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不斷探索如何與微生物共存,是人類今后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 ★閱讀體驗超乎想象 超大開本,全彩印刷,超50幅高清照片,近100幅手繪插圖,數十種病毒與細菌的形象躍然紙上。 工藝精美,內頁不易脫落,180度平攤無壓力,便于同時閱讀文字和欣賞圖片,實現360度無死角閱讀。 硬核科普,書如其人,再現張文宏教授教科書式語錄,生活化、趣味化、意義化。 題材新穎,資料豐富,輔以科學家故事、科學知識、科普文章等多樣化延伸閱讀,開闊視野,啟迪思維。
科學起跑線病菌簡史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病毒、細菌的發現史及多場重大傳染病對社會的影響,回溯了疫苗和抗生素的發展道路,同時采用故事與插畫相結合的方式,將17種由病毒、細菌引起的常見傳染病的病原特征、主要癥狀、傳播途徑及防控知識娓娓道來,旨在提高青少年對傳染病的預防意識和能力,讓他們用更科學的方法遠離疾病、健康成長。書中既涉及與病毒、細菌和傳染病相關的知識,也涉及科學精神、科學家故事等內容,通過展現人類與傳染病斗爭過程中的曲折,贊揚人類的求知精神,培養青少年對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的信任感。
科學起跑線病菌簡史 目錄
一、改變世界的傳染病
看不見的威脅
傳染病防控三部曲
人類的秘密武器
二、都是病毒惹的禍
流感:**次世界大戰的終結者
肝炎:隱形的生命威脅
宮頸癌:當“紅顏殺手”遇見克星
水痘:校園里的搗蛋鬼
麻疹:傳染性極強的小紅點
手足口病:腸道病毒在搞怪
艾滋病:生物界的特洛伊戰爭
SARS:蝙蝠才是罪魁禍首
MERS:引爆中東的“新非典”
新冠肺炎:不能承受的“王冠”之重
三、天下誰人不識“菌”
鼠疫:席卷歐洲的“黑死病”
霍亂:元兇竟是飲用水
結核病:古老的“白色瘟疫”
白喉:令人聞風喪膽的“兒童殺手”
百日咳:揭開久咳不愈背后的真相
破傷風:小傷口也可能致命
幽門螺桿菌:諾貝爾獎光環下的明星細菌
四、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大自然的無聲警告
無藥可用的時代
與“疫”共舞
科學起跑線病菌簡史 節選
提起災難,你首先會想到什么? 洪水、森林大火、地震、干旱、海嘯?還是戰爭、大爆炸? 在我們心中,災難的每一次出場,仿佛都自帶一種轟轟烈烈的背景音樂。 但有一種災難,每次來得悄無聲息,卻往往造成人類歷史上*大的傷亡。 它就是傳染病。 千百年來,人類與傳染病之間的斗爭從未停止。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記載,在人們對傳染病的描述中總是彌漫著一種恐懼、悲哀的情緒。為什么人們會聞之色變呢?傳染病到底對人類社會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是什么引起了傳染病?“它們”又是如何致病的呢? 人類與傳染病的“恩怨情仇” 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很多重大事件的發生及社會的走向,都與傳染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大約公元前430年至公元前427年,被譽為“西方文明的搖籃”的雅典曾因一場疾病幾近全城覆滅。這場疾病奪去了約四分之一的雅典軍隊士兵的性命,使雅典在與斯巴達的戰爭中失利。從此,地中海世界的歷史走向發生了改變。 時間來到公元208年,此時的中國發生了一場赫赫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赤壁之戰”。吳蜀聯軍是如何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的?火燒連環船?《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記載道:“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意思是說,曹軍在赤壁之戰中的確吃了敗仗,但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真正迫使曹軍敗走的原因是“大疫”。 到了公元541年,鼠疫在東羅馬帝國屬地的埃及暴發,并迅速傳播至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他地區。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居民被此次瘟疫奪去生命。這場鼠疫持續肆虐了近半個世紀,*終四分之一的東羅馬帝國人口死于鼠疫。 仍然是令人聞風喪膽的鼠疫。14世紀,歐洲出現了第二次瘟疫大流行,這也是人類歷史上*嚴重的瘟疫之一。在這場瘟疫中,全世界約有7500萬人死亡,其中歐洲死亡人數高達2500萬。根據歷史記載,這個數字相當于當時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人感染后會出現皮膚大塊發黑、滲血,以及流著膿液的腫塊,同時伴有高燒不退和精神錯亂,甚至在短時間內死亡,且在當時的醫療水平下絕無治愈的可能,因此鼠疫又被稱為“黑死病”。在此后的數百年間,整個歐洲長期籠罩于“黑死病”的陰云之下。 100多年之后的15世紀末,歐洲人踏上了美洲大陸,同時帶去了天花病毒。這種致命的病毒一時間在墨西哥城內肆虐,造成大量死亡。因為有了天花病毒,在和阿茲特克人的戰斗中,西班牙人僅用600人就征服了阿茲特克數萬人的隊伍,可謂“不戰而勝”。而在此后的100年間,美洲大陸原住民從*初的2000萬—3000萬人到*后只剩下不到100 萬人,被歷史學家稱為“人類史上*大的種族屠殺”。同樣也是由于天花病毒,在19 世紀的普法戰爭中,約2萬法軍因感染天花而喪失作戰能力,而當時的普魯士軍人因進行了天花的預防接種而幸免于難。于是,這場 戰爭的勝負瞬間扭轉。
科學起跑線病菌簡史 作者簡介
張文宏,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內科學系主任,兼任上海抗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常委兼秘書長,中華預防醫學會感染性疾病防控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上海市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前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感染科醫師分會創會會長,《中華傳染病雜志》總編輯,《微生物與感染》執行主編,國際醫學期刊 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副主編。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上海工匠”稱號、“上海市領軍人才”稱號。帶領華山醫院感染科連續九年在全國專科排行榜名列前茅。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