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大眾哲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811934
- 條形碼:9787520811934 ; 978-7-5208-1193-4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眾哲學 本書特色
★艾思奇為了適應中國革命斗爭和群眾的需要,在他24歲時把自己的一批文章匯編成《哲學講話》出版,后來改為《大眾哲學》的書名出版。 ★艾思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創造者,他的著作發揮馬克思主義哲學改造世界和認識世界功能的理論榜樣,對引導當時廣大群眾特別是先進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 ★艾思奇為了適應中國革命斗爭和群眾的需要,系統回顧所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大量使用例證方法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通俗易通。 ★艾思奇求真求實的品格,工作講究實效,在傳播馬克思主義上,《大眾哲學》幫助系統回顧所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世界觀、認識論、唯物辯證法基本范疇。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通俗著作《大眾哲學》,引領一代又一代人選擇了正確的人生道路,影響了中國幾代讀者。 ★艾思奇的《大眾哲學》是中國學者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通俗化的開山之作,曾長時間地影響了我國的哲學界。
大眾哲學 內容簡介
本書是艾思奇在20世紀30年代為通俗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而寫的優秀著作, 它用生動通俗的語言介紹什么是哲學、唯心論、二元論和唯物論, 以及哲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及唯物辯證法的主要范疇等。
大眾哲學 目錄
[大眾哲學]
**章 緒論
一 哲學并不神秘
——哲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
二 果樹林里找桃樹
——哲學是什么
第二章 唯心論、二元論和唯物論
三 兩軍對戰
——哲學的兩大類別
四 一塊招牌上的種種花樣
——主觀唯心論和客觀唯心論
五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二元論、機械唯物論
六 為什么會有不如意的事
——辯證唯物論
第三章 辯證法唯物論的認識論
七 用照相作比喻
——反映論
八 卓別麟和希特勒的分別
——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矛盾
九 原來是一家人
——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
十 由胡桃說起
——認識和實踐
十一 是朋友還是豺狼
——真理論 / 134
第四章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
十二 天曉得
——立場、觀點和方法
十三 無風不起浪
——事物的普遍的有機聯系
十四 不是變戲法
——事物自己運動發展的規律
十五 追論雷峰塔的倒塌
——質和量互相轉變的規律
十六 岳飛是怎樣死的
——對立統一的規律
十七 沒有了
——否定之否定的規律
第五章 唯物辯證法的幾個范疇
十八 七十二變
——現象和本質
十九 “談虎色變”
——形式和內容
二十 規規矩矩
——規律與因果
二十一 “在劫者難逃”
——偶然、必然與自由
二十二 “貓是為吃老鼠而生的”
——目的性、可能性與現實性
大眾哲學 節選
[大眾哲學]質和量互相轉變的規律 雷峰塔已倒了二十多年了,到杭州西湖去的人,再也找不到它古老的形影,但在市面上出賣的西湖風景畫片中,仍然少不了一幅“雷峰夕照”。一般人對它的印象也不見得就已完全消滅。我們現在來追論它倒塌的往事,似乎還不至于使大家覺得生疏罷。 塔為什么會倒塌呢?自然,年代久遠,遭受了長時間風雨的剝蝕,這是使它倒塌的原因之一,但據一般的傳說,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被人偷拆。因為它是古塔,迷信的愚民都以為里面一定有什么神靈,把它的磚塊偷回家里,希望可以借它來消災降福,于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雷峰塔的磚便一塊一塊地被人搬走,而它的基礎也就一天一天不穩固了。*后自然終于到了不能支持的一天,以致倒塌下來。 誰都可以想象得到:從雷峰塔的磚塊*初被人偷拆,一直到它倒塌,中間要經過相當長的時期。偷拆者每次只能從塔上取去一塊或兩塊,失去了一塊或兩塊磚,對于雷峰塔是不是有影響呢?當然不能說沒有影響,因為構成塔的成分減少了,塔的支持力減弱了。但是這種影響非常微小,小到看不出來,塔仍然是塔,并不因為失去了兩塊磚就有什么改變。照這樣拆去一次兩次,甚至于幾十次,塔上的磚雖然漸漸少了,那矗立在山上的塔,還是不會改變它的形狀和性質。但是偷拆的人決不會只有幾十個,偷拆的次數也不會到幾十次就完結,而塔的支持力量是有一定限制的,它能夠抵抗幾十次的偷拆,卻不一定經得起幾千次幾萬次的偷拆。被偷的磚漸漸多了,終有一天要超過它的支持力所能抵抗的*大限度,一超過這*大限度,塔就不能再維持它原來的性質形狀,于是就要變,就要倒塌,這就是以前雷峰塔的遭遇。 雷峰塔的倒塌是經過兩種變化過程:量變,質變 雷峰塔的倒塌,是表示一種古老事物的沒落。塔是一種迷信的建筑物,它發生在宗教社會的條件中,它依靠著群眾的迷信要求而存在在世界上,但*后仍是在群眾的迷信行為影響之下毀壞了。表面上看,塔的變化好像很簡單,僅僅是一個矗立高聳的東西倒塌下來,但實際上,它卻包括著一個相當復雜的發生、發展和消滅的過程,這個過程是與人類社會的宗教迷信行為的條件密切聯系著的。我們現在不是談宗教,也不想研究它的整個過程,我們只想從認識方法這一個角度上來論一論它怎樣沒落,怎樣倒塌。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一下,我們就會發現,由雷峰塔的被人偷拆,到它的倒塌,是經過了兩種變化:**是在未倒以前的變化,這一時期人們把磚一塊一塊地偷走,塔上磚的數目漸漸減少,塔身的支持力也漸漸薄弱了,但表面上卻看不出什么變化,塔始終是塔,始終是一座矗立高聳的迷信建筑物,我們說這時期的變化是數量的變化,是漸變,是外表上不顯著的變化;第二是在倒塌時候的變化,這時磚的減少已達到*高限度,塔已不能支持原來的形狀,于是嘩啦一聲,倒塌下去。這時的變化就很明顯,矗立高聳的迷信建筑物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廢墟,我們說這一時期的變化是性質的變化,是突變。是一望而知的顯著的變化。 量變和質變,是一切事物變化的兩種基本形式 數量的變化(簡稱量變,也叫漸變和不顯著的變化)和性質的變化(簡稱質變,也叫突變和顯著的變化)是一切事物變化的兩種基本形式,無論什么變化,都可以歸入這兩類中的一種。就自然界的變化來說,例如雞蛋的孵化,在未破殼以前,是量變;破殼而成小雞,是質變。就社會的變化來說,一個社會內部醞釀革命,是量變;醞釀成熟,革命爆發,由一種社會轉變為另一種社會,是質變。就中國人民的抗戰來說,在抗戰的八年中都是量變;八年末了日寇投降,抗戰結束,就是質變。就認識的發展來說,搜集事實材料,積累實踐經驗,增加感性認識,這是量變;把材料和經驗加以研究總結,把感性認識加工改造,提高到理性認識,這又是質變。我們以前說過的機械的位置移動,它本身也有量變和質變兩方面。例如,把一塊石頭綁在繩子頭上,用手的力量把它甩成圓圈,這種位置移動是一種循環運動,手上愈更用力,圓圈就甩得愈更快,但始終仍是循環運動,這只是量變。如果手上用力過度,繩子斷了,石頭就突然直線飛出了,這就由循環運動變成直線運動,這就是質變。世界上事物的種類是多到計數不清,它們的變化的種類,也是多到計數不清,但不論哪一種變化,都可以歸入量變的一類,或者是歸入質變的一類。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質 不論什么東西,都有一定的質。雞蛋是一種動物的種子,能孵化成小雞,這是雞蛋的質;雞是一種家禽,它能在人類的豢養下生長繁殖,這是雞的質;雷峰塔是西湖邊的一座圓錐形建筑,它的存在是為著滿足群眾的迷信需要,這是塔的質,舊中國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地主大買辦資產階級在那里占著統治勢力,從舊中國里生長起來的解放區,是新民主主義的性質,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統治在那里都被推翻了,而人民成了統治者,這是中國社會兩種不同的質。 一事物的質,使它和其他事物有區別 一事物的質,使它和其他事物有所區別。我們說某物和某物不同,主要是指它們的性質不同。同是人類,為什么地主和農民不同呢?因為地主的社會性質和農民的社會性質不同。同是軍隊,為什么人民解放軍與軍閥的軍隊不同呢?因為人民解放軍是人民的軍隊,而軍閥的軍隊,則是與帝國主義勾結的封建勢力和買辦官僚資產階級勢力的私人軍隊,是反人民的軍隊,這是性質上根本相反的兩種軍隊。 質是事物的一種內部規定性 什么是質呢?用哲學上的名詞來說,質是事物的一種內部的規定性。這就是說,一定的質,規定事物有一定的特征,這種特征,表現在它和周圍事物發生一定的關系和作用上,表現在它的一定的變化規律上。當我們說一種事物的性質不變時,那就是指它的特征,它對周圍事物的關系、作用,它的變化規律在根本上都沒有改變。就因為這樣,所以性質不同的事物就一定有區別。例如說軍閥的軍隊,*早有清朝皇帝的奴才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的軍隊,后來有袁世凱以下的北洋軍閥的軍隊,一九二七年以后又有以蔣介石為首的新軍閥軍隊,這些軍隊雖然所處的時代不同,但就他們對人民的關系和作用來說,他們根本的規定性始終沒有變化,他們始終是依賴帝國主義壓迫人民的武力,因此它們的性質始終是沒有根本變化,始終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反動軍隊,他們和人民解放軍是根本不同的,是完全相反的。
大眾哲學 作者簡介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云南騰沖人,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和革命家。1925年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并與聶耳結為好友。早年留學日本修自然科學與哲學,193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畢生致力于哲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的研究和教育,著有多部哲學著作,被譽為中國的“大眾哲學家”。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