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高等教育評論(第12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565896
- 條形碼:9787561565896 ; 978-7-5615-658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高等教育評論(第12卷) 內容簡介
本書以“創新高等教育基本理論, 探尋高等教育發展規律, 研討高等教育重大問題, 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為主旨, 探討中外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問題。本書為潘懋元思想研究專輯, 包括對潘懋元教育思想的理論來源、結構特征、宏觀結構等的研究。
中國高等教育評論(第12卷) 目錄
百歲教育家潘懋元的精神世界
總論 學科創建
論高等教育學創始人潘懋元的貢獻與意義
試論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的理論來源、實踐基礎與理論核心
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體系的宏觀結構特征掃描
專題研究 學術思想探微
潘懋元高校管理思想初探
潘懋元高職教育思想研究——論高職的定位、體系和改革
潘懋元教育思想與民族區域高等教育發展——以西藏高等教育為例
探尋卓越教學的內在意蘊——潘懋元先生高校教學思想摭論
筆談 教學方法探新
翻轉課堂在博士生教學中運用——以潘懋元先生的“高等教育學專題研究”課程為例
研究生論壇 治史與致用
試論潘懋元先生高等教育史治學思想及其啟示
論潘懋元教授獨立學院轉型發展思想的理論意義及其路徑設想
中國高等教育評論(第12卷) 節選
《中國高等教育評論(第12卷)》:潘先生用他畢生精力創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學,投身于高等教育研究和實踐,勇立潮頭,與時俱進,把職業當事業、當生命,毫不為己,無私奉獻,充分體現他愛黨、愛國、愛人民、愛教育的家國情懷,他不忘初心和使命,為實現理想信念,奮斗不息,矢志不移。正是這種大愛精神,潘先生贏得了教育界和全社會的崇高敬意。潘先生的大愛精神還體現在他對學生的愛,對教師的愛,對周圍所有人的愛,他是一位大愛無疆的人。對此,韓延明說:“潘先生的教育理念是以生為本,他熱愛學生、心系學生、潛心培育學生,育學生成長和成熟,授學生知識和智慧,教學生成長和成人,引學生創業和創新。”他愛院如家,愛生如子。王偉廉對此談道:“潘先生愛院勝于愛家,愛生勝于愛子。”劉海峰也說:“潘先生十分關愛學生,關心研究生的學習,對學生的作業或期末小論文都是一絲不茍地加以批改。”潘先生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術環境,每周六晚上在他家舉行周末沙龍,20多年從沒有間斷,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得各種信息。此外,他還創辦了每周學術例會制度,即每周一上午不排課,留給學生、教師做學術報告,開展學術討論,讓學生在其中深受熏陶。在撰寫此文前我打電話給別敦榮,請他談談“你心目中的潘先生”。他脫口就說:“潘先生對人太好了、太好了,不管什么人,只要找到他,有求必應,無論是不是他的學生,無論認識還是不認識,無論是碩士生還是博士生,都關愛備至。”對此,吳巖說:“先生從教85年,教過的學生成千上萬,每一位學生都從心底崇敬他、敬仰他,除了學問、學術外,更多的是朝夕相處的日子里,先生的人格和精神的光輝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人,感動著每一個人,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每一個人。”盧曉中也說:“潘先生的大愛包括對人,尤其是對學生的愛,不僅是生活上的關心,還是對人生的方方面面的關愛。每一個學生對潘先生都是有口皆碑,贊不絕口。”潘先生對學生的愛可以從一些研究生的口述中得到證明。例如西南交大的閆月勤說:“在我心目中,潘先生是一位全方位育人的典范,他不僅是課堂育人,傳播知識育人,以身作則,高風亮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對研究生高標準、嚴要求,隨時糾正我們身上的不足和偏差。當年,我在廈門大學做博士論文時,工作量大,很艱苦,我就自費住在招待所里。先生知道以后,批評我不該搞特殊化,堅持要我搬到校外租房,并發動師弟師妹幫我租到房子,他親自幫我準備好生活用品,嚴慈有加,我感動不已,深受教育。”從東北黑河市來廈門大學攻讀博士的青年教師宋麗麗也感慨地說:“我雖然不是潘先生直接指導的博士生,但潘先生是愛生如子、*溫暖的人。先生聽說我來自東北黑河,關懷備至,問我生活習慣嗎?表揚我跨越千里來南方求學不容易,囑咐我南北溫差大,要照顧好自己。先生在我心中,一直是教科書上才能看到的泰斗級人物,此刻對我如此關愛,句句話語暖人心扉。”宋麗麗回憶潘先生家周末沙龍,激動不已,她滔滔不絕道:“先生家的沙龍活動,特色而溫馨,每周六晚上七點半開始,師生間漫談,遨游在學術前沿。我們在享受學術大餐的同時,還有各種特色美食品嘗。先生總是讓大家吃完再走,吃不完就讓大家打包帶走,還不忘叮嚀我們一句:年輕人肚子餓得快,要多吃一些!每次都是飽享腦福和口福,依依不舍地離開先生家。參加先生家的沙龍成為我每周*幸福的事兒。”每年春節,潘先生都邀請留校學生到他家吃飯,共度除夕之夜,讓大家感受家的溫暖。他的學生們說:“先生家的晚餐是世界上*美味的食物,有家的味道。”潘先生關愛學生的事例不勝枚舉,去年我親身經歷了一件事。我熟悉的一位青年教師羅志敏博士,寫了一本關于大學校友問題的專著,要我請潘先生給他寫序。他說,讓潘先生給他寫序不好意思,為了減輕潘先生的負擔,他起草了一個初稿,請潘先生修改后簽上字。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把書稿和序的草稿,一并托人交給了潘先生。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潘先生不僅欣然答應,而且沒有用那篇幫他擬好的草稿,親自為羅博士的專著寫了序。羅博士對此很激動:“潘先生這種對學界后輩的提攜和關愛之情,讓我感慨萬分,終生難忘。不僅幫我的書稿寫好了序,更重要的是教會了我做人做事的道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