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國家教師資格考試暨入編考試專用教材通關速記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678552
- 條形碼:9787512678552 ; 978-7-5126-7855-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家教師資格考試暨入編考試專用教材通關速記手冊 本書特色
1.結構合理。本書的知識體系邏輯清晰,網羅知識要點,并以精簡、凝練的語言進行闡述,方便考生記憶。2.科學實用。在知識編寫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追求考生運用知識作答的實用性。3.輕松學習。作為一本考試輔導教材,本書采用四色印刷,版式簡潔明快,力求為廣大考生提供一份舒心愜意的備考指導資料。
國家教師資格考試暨入編考試專用教材通關速記手冊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教育知識與能力、綜合素質兩部分。主要內容包括: 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 中學課程 ; 中學教學 ; 中學生學習心理等。
國家教師資格考試暨入編考試專用教材通關速記手冊 目錄
**部分 教育知識與能力
**章 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節 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教育與社會發展的基本關系
第三節 教育目的
第四節 教育制度
第五節 教育研究及其基本方法
第二章 中學課程
**節 課程概述
第二節 課程編制
第三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第三章 中學教學
**節 教學概述
第二節 教學過程
第三節 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第四節 教學原則
第五節 教學方法
第六節 教學評價
第七節 我國當前教學改革的主要觀點與趨勢
第四章 中學生學習心理
**節 認知過程
第二節 學習概述
第三節 學習理論
第四節 學習遷移
第五節 學習策略
第六節 學習動機
第五章 中學生發展心理
**節 中學生的認知發展
第二節 中學生情緒情感發展
第三節 中學生的意志
第四節 中學生人格的發展
第六章 中學生心理健康輔導
第七章 中學德育
**節 中學生品德心理與發展
第二節 道德發展的階段理論
第三節 德育概述
第四節 德育的途徑與方法
第八章 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
**節 中學班級管理
第二節 中學生課堂管理
第三節 課外活動
第四節 三結合教育
第五節 教師心理
第二部分 綜合素質
**章 教師職業理念
**節 教育觀
第二節 學生觀
第三節 教師觀
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規
**節 教育法律法規基礎
第二節 我國主要教育法律法規與教育政策解讀
第三節 教師的權利和義務
第四節 學生的權利和義務
第三章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節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第二節 教師職業行為規范解讀
第四章 文化素養
**節 中國歷史
第二節 世界歷史
第三節 中外科技發展史
第四節 科學常識
第五節 文學常識
第六節 中國文學
第七節 外國文學史
第八節 兒童文學
第九節 藝術鑒賞
第五章 中學教師的基本能力
**節 信息處理能力
第二節 邏輯思維能力
第三節 閱讀理解能力
第四節 寫作能力
國家教師資格考試暨入編考試專用教材通關速記手冊 節選
《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學和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能運用這些知識和理論分析、解決中學教育教學和中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問題。2.理解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規律,掌握德育原則和德育方法,具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動的能力。3.掌握中學生學習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能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4.理解中學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異性,掌握心理輔導的基本方法。5.掌握班級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學習環境、課外活動的組織和管理知識,具有設計一般課外活動的能力。6.掌握教師心理,促進教師成長。 二、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一)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1.了解國內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2.掌握教育的含義及構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態及其歷史發展脈絡;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與社會發展的基本關系,包括教育與人口、教育與社會生產力、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教育與精神文化等的相互關系;理解教育與人的發展的基本關系,包括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與人的個性形成,以及影響人發展的主要因素——遺傳、環境、教育、人的主觀能動性等及它們在人的發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變化,包括中學生的身體外形、體內機能、腦的發育、性的發育和成熟。3.理解義務教育的特點;了解發達國家學制改革發展的主要趨勢;了解我國現代學制的沿革,熟悉我國當前的學制。4.掌握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了解新中國成立后頒布的教育方針,熟悉國家當前的教育方針、教育目的及實現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及其相互關系。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實驗法和行動研究法等。(二)中學課程1.了解不同課程流派的基本觀點,包括學科中心課程論、活動中心課程論、社會中心課程論等; 理解課程開發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兒童、社會以及學科特征等。2.掌握基本的課程類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課程、綜合課程、活動課程; 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 顯性課程、隱性課程等。3.了解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含義和相關理論。4.了解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標及其基本的實施狀況。(三)中學教學1.理解教學的意義,了解有關教學過程的各種本質觀。2.熟悉和運用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包括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特殊性規律(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規律)、教學過程中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的規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規律(教學的教育性規律),分析和解決中學教學實際中的問題。3.掌握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及要求;掌握和運用中學常用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了解教學組織形式的內容及要求。4.了解我國當前教學改革的主要觀點與趨勢。
國家教師資格考試暨入編考試專用教材通關速記手冊 作者簡介
周文,女,2009年畢業于南通大學,發表論文7篇。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學》《教師職業道德與政策法規》。從業以來秉承著“實用、有效、專業、深度”的宗旨,以創新為動力,以卓越為目標,致力于更深層次的教育研究。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