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做主人教育”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91649
- 條形碼:9787510891649 ; 978-7-5108-9164-9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做主人教育”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本書特色
一所農村中心校,關注的是學生成長、教師進步、學校發展;做到的是思想統一、行為同向、資源同享。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本書作者通過多措并舉、多元共進,使得學校近年來先后獲得了“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北京市級課改先進校”“百姓身邊的好學校”等將近200多個榮譽稱號,在區域內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做主人教育”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記錄了張家灣鎮中心小學在堅持開展“做主人教育”實驗30余年來,提升學校教學品質的過程。建立了新的導師制度,有效地彌補了傳統師徒結對式培養模式的不足,呈現出制度約束,為導師制的實施提供了保障;探索出農村中心校“一體化建設”的管理思路和具體實施辦法;在課程文化建設方面,學校首先開發了校本課程《走進家鄉》;本書提供了大量生動的案例以供教育界同仁參考、借鑒。
“做主人教育”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目錄
**章 理論研究篇001
**節 引 言001
一、研究背景001
二、概念界定003
三、主要理論依據和主要內容004
第二節 “做主人教育”的傳承歷史009
一、學校簡介009
二、“做主人教育”歷史回眸010
第三節 “做主人教育”的創新發展020
一、認準發展航向——做主人教育021
二、主攻“三條航線”——隊伍文化建設、課程文化建設、環境文化建設022
三、借力“五大引擎”——體驗型德育、生本型智育、悅動型體育、地域型美育和服務型勞育025
第四節 “做主人教育”的成果075
一、對學生的影響076
二、對老師的影響081
三、對學校的影響83
第五節 反思和展望086
第二章 實踐探索篇089
**節 體驗型德育案例089
“體驗型德育”模式的探索——以“探尋改革開放之路,尋找‘紅領巾’足跡”實踐活動為例089
“一校一品”顯特色,爭做運動“小主人”099
用同伴參與法讓殘疾學生體驗成功案例談109
第二節 生本型智育案例113
結合信息技術提高小學作文教學實效性113
設計內隱學習活動提升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116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探索121
基于學情,設計有價值的數學學習活動——以《認識百分數》教學為例125
巧用音樂素材開啟孩子創造的小宇宙131
應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138
我的課堂故事——淺談《磁鐵的性質》一課中的改變與收獲142
動靜結合視角下的數學教學145
第三節 悅動型體育案例148
悅動型體育對推動學校體操教學發展研究——以張家灣鎮中心小學《籃球素質操》為例148
悅動型體育——特色籃球154
游戲教學促校園足球的良性發展175
第四節 地域型美育案例179
“擁抱春天,放飛夢想”——學校美術課程案例179
“走進通運橋,共享家鄉美”——地域型美育實踐課程案例 190
《畫牌樓》案例200
冬日印象:校園發現美——小學美術主題實踐活動美育案例207
千姿百態小毛猴,張灣非遺大世界216
筆繪皇木廠——小學三年級美術實踐活動223
第五節 服務型勞育案例228
小主人責任崗的實施與思考——通過服務型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做主人教育案例228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35
爭做家務勞動小達人239
“爭做愛勞動的班級小主人”活動案例241
賞勞動之花 傳遞勞動之樂243
“做主人教育”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節選
一、小學作文教學現狀 小學語文教學包含兩項主要內容:一是閱讀教學,二是作文教學。此二者是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然而,一些語文教師將它們割裂開,并且對作文教學的研究同閱讀教學相比顯得不是太充分。這就導致了學生害怕寫作文、不會寫作文的現象。這些應該是每位語文教師所要研究的內容。 二、提高小學作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1.結合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只有讓學生對寫作產生了興趣,才能激起主動參與寫作的欲望。 在講《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我搜集了許多關于小興安嶺的圖片,精心地制作成課件。當精美的畫面出現在學生面前時,許多學生都不由自主地發出了“太美了!”之類的贊美,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過去。我靈機一動:“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看到的或看后感受到的說出來。”話音剛落,就有幾個學生馬上舉起手來。 “美麗的小興安嶺到處充滿生機,是動物的樂園。” “我希望自己像小鹿那樣,在那里自由地玩耍。” …… 學生們的話雖不長,但句句都通順完整,而且充滿感情色彩。 通過以上課例,我想到:如果把信息技術融入作文教學中,一定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寫作源于生活,為此我要求每位學生用心觀察把自己感興趣的畫面拍下來,并用自己的話把照片描述出來。每周利用固定的時間,把自己的照片通過多媒體介紹給大家。學生對著畫面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說出來。學生在說時往往語言不連貫,這時我會組織學生討論,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糾正補充,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這樣一來,學生既鍛煉了觀察能力,又練習了邏輯表達能力。此活動解決了學生無話可說的難題,他們的參與熱情空前高漲。 有些學生結合信息技術課把照片制作成了電子相冊,一幅幅動感的畫面結合形象生動的描述,展示在大家面前。 信息技術突破地域、時空的限制,將人、事、物等通過熟悉的圖畫、文字、聲音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給學生提供了鮮活、生動的形象,能充分調動學生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積極地刺激學生的感官,為學生提供了鮮活的寫作素材,也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2.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創設表達情境 新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習作中的語言文字給了學生極大的想象空間。而現代信息技術則能幫助學生積極地理解文字內容,感悟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能真實地再現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學習情景、活動情景的優勢,以聲動心、以像傳情,積極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得到深刻的印象、真切的感受,激發學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例如教學《記述一次體育活動》時,學生對參加過的很多活動都很感興趣,可當真正動手寫作時,卻無話可說,寫出來的文章毫無生動而言。針對這種情況,我在課堂上播放運動會比賽錄像,緊張、熱烈的比賽場面深深地吸了學生:在短跑比賽中,運動員像離弦的箭一般奮力沖向終點,兩旁觀眾揮舞著雙臂大聲吶喊;跳高賽場,運動員生龍活虎、喊聲震天……我不斷提醒學生仔細觀察參賽選手的表情、動作等精彩細節及觀眾的熱烈表現,并讓他們展開討論、交流。一篇篇優秀習作就這樣產生了。確實,生動的畫面、動聽的聲音能喚起學生真切的內心體驗,引導學生自由地感悟、傾吐、抒發情感。學生處在這樣一個能夠觸發靈感的寫作環境中,自然文如泉涌,一氣呵成。 3.利用網絡的開放性,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當下小學生對網絡的熟悉程度和利用能力大為提高。這為小學生的作文學習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與自由的天地。作文教學如何走出傳統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絡,實現更加開放的全方位思考與交流,使學生能夠發揮潛能、展示才華、體驗成功就顯得尤為重要。 互聯網的強大信息量為學生提供了海量素材。學生每天面對“學校—家庭”兩點一線的生活,寫作素材的匱乏是制約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重要原因。除了加強生活實踐以外,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文、聲像資料,引發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入情入境,真所謂“坐在家中看世界”。鼠標輕點大千世界盡在眼前,寫景可點擊“自然風光”,敘事可點擊“時事新聞”,寫動物可搜索“動物世界”……還可根據課文內容延伸,嘗試寫作。 要寫出好作文必須注重書面語言和日常生活的積累。我請學生在網站上建立自己的博客,引導他們在博客上開辟“寫作素材庫”專欄,一方面把網上閱讀到的優美詞句、精彩段落“粘貼”到素材庫;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見聞感受記入“寫作素材庫”,并定期將“粘貼”的素材和生活素材進行分類、選擇、整理。每兩周利用專題課交流寫作素材,相互補充,去偽存真。這樣,作文就不再成為“無米之炊”。有了互聯網,只要我們上網搜索,寫作素材就取之不竭,應有盡有。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上網閱讀各種課外書籍,加強語言積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習作水平。 4.利用局域網的交互性,提高學生批改的能力 利用局域網評改作文可以加快評改節奏,提高評改效率與質量。更重要的是,能把作文評改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大限度的體現,學習興趣高,收效大。 我在局域網上瀏覽學生放在公共文件夾中的習作,從中選出具有典型優、缺點的習作,投影到大屏幕上,不同段落,詞句可以用不同的字體顯示,精彩之處可顯紅色,不妥之處可以閃爍。學生圍繞習作要求,字、詞、句、標點等部分集體評議,方便地實現增、刪、變、換等修改。通過集體評改,學生對本次習作的要求更加明確,能從范例中取長補短,對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參照范例進行自主修改、小組互改。網絡為學生創造了相互啟發、疏導幫助,取長補短的良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評改能力和作文能力。我用多媒體網絡監控系統對學生機進行操作監控,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給學生,有針對性地加以個別輔導。這樣的評改,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了集體智慧,使學生在自改互改中提高了作文水平,又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同時,任何一位同學都可以在局域網上發布自己的作品,接受同學、教師的評價。總之,這種互動式作文評價,方便、快捷,效果比較突出。學生的寫作興趣被調動起來,閱讀作文的興趣更加濃厚了,文學鑒賞水平也有所提高。
“做主人教育”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作者簡介
許德勝,張家灣鎮中心小學校長,一直堅持“高站位決策、低重心運行、走動式管理、近距離服務”的管理策略,教育科研成果多次獲獎,曾在“北京市百年老校文化品牌建設與價值挖掘研討會”上做主題發言,多篇文章刊登在《北京教育》《通州教育》等教育刊物上。曾榮獲“北京市小學規范化建設先進個人”“通州區優秀管理干部”“通州區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通州區名校長”“通州區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