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新書--中國古代神靈志異圖鑒:魅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053386
- 條形碼:9787547053386 ; 978-7-5470-533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中國古代神靈志異圖鑒:魅影 本書特色
《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魚海棠》《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等經典國漫中妖怪形象來源 《捉妖記》《二代妖精》《西游降魔篇》等熱門電影中妖怪形象來源 中國妖怪的百科全書,詳細解讀100余個經典本土妖怪 雙色印刷、裸脊,可180度平攤,隨書贈送精美書簽
新書--中國古代神靈志異圖鑒:魅影 內容簡介
無論是《大魚海棠》中的白澤、祝融,《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敖丙,還是《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中的悟空,這幾部經典的國產動漫中的人物形象,都與我國傳統經典妖怪文化息息相關。 不同于西方的巨人、吸血鬼或者怪物文化,中國的妖怪們形態更加豐富,種類更加龐大。九尾狐、羅剎鳥、鮫人、花妖、貔貅、蛇妖、鬼車、窮奇、燭龍、畫皮鬼、飛天夜叉……這些妖怪往往神秘而迷人,帶著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印記。本書就收錄了中國妖怪中有代表性的100余個妖怪。作者翻閱幾百種典籍,為每個妖怪的前世今生做了詳細的解說。我們還為每個妖怪配上了相應的圖畫,這些圖畫多數來源于傳統古籍,也有個別的鬼怪為現代插畫師手繪。圖書以圖為主,解說為輔,希望能給讀者提供一部見諸于古代珍本,有鑒賞、收藏和學術研究價值的妖怪圖本。
新書--中國古代神靈志異圖鑒:魅影 目錄
新書--中國古代神靈志異圖鑒:魅影 節選
鮫人 鮫人也被寫作蛟人,是傳說中的一種人魚,居住在南海,他們善于紡織。陸放翁的詞“淚痕紅悒鮫綃透”的“鮫綃”用的就是鮫人織綃的典故。他們會將鮫綃帶到陸地上賣。鮫綃穿在身上遇水不濕,價值百金。而且,他們的淚珠還能化作珍珠。據西晉張華《博物志》,從前有個鮫人上岸賣綃,看上人家一件生活用品。于是鮫人開始對著盤子哭泣,淚水滴在盤內居然化作了珍珠,這也是李商隱詩歌“滄海月明珠有淚”的出處。 盡管鮫人在后世往往被認為是人魚,不過細究起來,古人記載并不明顯。東晉郭璞給《山海經》作注,在“雕題國”下寫道“點涅其面,畫體為鱗采,即鮫人也”。原來所謂鮫人,只是身文魚圖的古人!雕就是雕刻,題就是額頭,所以又叫雕題人。而鮫人肯定也不是住在水中,比較合理的方式是以舟為家,以捕魚、輪渡、市易、采珠為生。今天粵閩兩省的河汊地區,仍有不少水上居民,他們被統稱為“疍人”,可能就是所謂“鮫人”的原型。 麒麟 麒麟是一種瑞獸,《禮記》中將麒麟與鳳凰并列,認為麟、鳳、龜、龍是所謂的四靈。《說文解字》里說麒麟有著麋的身子、牛的尾巴,頭上有一個角。麒麟與鳳凰一樣有雌雄之分,其中雄的叫作麒,雌的叫作麟。麒麟是仁德的象征,是一個時代有“圣王”的標志。 孔子與麒麟淵源不淺,根據《拾遺記》,孔子出生前曾有麒麟在他們家院中口吐玉書,玉書上寫著周代衰微,有素王即將出世。孔子有王德而無王位,即所謂的素王。因為這一傳說,民間也有了“麒麟送子”這一說法,哪家有了優秀出色的孩子,也會稱作“麒麟兒”。孔子后來還見過一次麒麟,據《左傳》記載,公元前481 年,魯國大夫叔孫氏在西部的大野打獵,駕車人子商獵獲一只動物,認為不吉利,賞賜給管山林的人。孔子細看后,才指出來,這是麒麟。據《公羊傳》記載,孔子看到麒麟之后淚流不止,因為現在這個世界上并沒有圣王,麒麟本不該出現,在不該出現的時候出現了,是不好的現象。因此有“孔子西狩獲麟,遂不作春秋”的說法。 僵尸 僵尸,在傳說中與普通的鬼不太一樣。普通的鬼一般是死后亡靈所化,與自己的肉身關聯不大,但僵尸則是尸身變異,是一種尸怪。僵尸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人死之后,身體逐漸冰冷變硬,可以稱之為僵尸;另一種則很恐怖,是尸體突然暴起作祟,民間一般多稱之為詐尸、尸變。 據《聊齋志異》記載,陽信縣有一個老翁,在村莊外面開一家客棧。一天黃昏,有一行四人前來投宿,但客房已滿不能再接收他們。這些人懇求老翁想辦法,老翁說如不介意,可以睡自己兒媳停尸的房間,一行人就入住了。 當夜,其中一人在朦朧中看到女尸從床上爬了起來,走近他們一行人,俯下身去挨個吹氣。這個客人大驚失色,連忙用被褥蓋住自己的頭部,并用力踢自己的同伴,但同伴并未醒來。過了一會兒,他聽到女尸躺下,急忙逃出門外,女尸發現動靜一路追襲。他為女尸所傷,所幸還殘存一口氣,被一個和尚所救,但三個同伴卻已經無力回天了。 僵尸種類繁多,《子不語》中就有飛僵、白僵、紫僵等記載。 饕餮 饕餮是傳說中的一種怪獸,以貪婪著稱。《山海經》中有一種動物名字叫作狍鸮,生活在鉤吾之山,形狀如同羊而人面,眼睛長在腋下,聲音如同嬰兒,有食人的習性。晉人郭璞在注中說,狍鸮即饕餮,十分貪婪性急,哪怕吃人都是直接吞咽,反而害了自己。《神異經》中也說,在西南方有一種人,身上毛發茂密,頭上戴著小豬一樣的物件,貪婪狠惡,積攢很多錢財卻不用,反而去搶奪別人的財產,這種恃強凌弱的人,就是饕餮。 《左傳》記載,縉云氏有一個非常不成器的兒子,沉迷飲食而不知道節制,喜歡錢財到處受賄,生活奢靡作風頹廢,欲望永無止境,天下的人民都十分厭惡他,將他稱作饕餮,與混沌、窮奇、梼杌并為“四兇”。現代也將喜歡、擅長品鑒美食的人叫作“ 老饕”。 宋代羅泌《路史》說饕餮紋源自蚩尤,因為蚩尤的外貌與普通人不同,如同獸類但有翅膀。三代的鼎上有饕餮紋,是為了以蚩尤為戒,提醒人們不要貪虐。 飛天夜叉 飛天夜叉是夜叉中的一種。《楞嚴經》中說,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剎等可以游于四天,可見其速度之快。飛天夜叉在佛經中本也是吃鬼的神,但在民間有了吃人的傳說。明代沈德潛《萬歷野獲編》記載太監高宷聽信方士胡言,想吃一千個小孩腦子,作者評論為“此等俱飛天夜叉化身也”。清代袁枚《續新齊諧》還說飛僵會變成飛天夜叉。 據唐代《博異志》記載,有一位老僧人在居延海看到了一根奇怪的木頭,長約有三百丈,身子要數十人才能圍住,木頭已經枯掉,中間是空心的。老僧人又見到前面有一個女子,穿著紅色的裙子,袒露著胳膊,沒有穿鞋,頭發散亂。女子行走得很快,一下到了老僧人面前,說有人在追殺她,請求老僧人相救,然后藏在枯木之中。不一會兒果然有天神追殺而來,天神問老僧人有沒有見到一個紅衣女子,老僧人謊稱沒有見到。天神告訴老僧人,那女子是飛天夜叉,有數千黨羽,傷害了數十萬生靈。他們一路追殺至此,希望老僧人如實相告。老僧人方知為其所騙。 白澤 白澤是傳說中的一種地位崇高的神獸,明代《三才圖會》說白澤是獅子的身體、頭上兩個羊角。據《云笈七簽·軒轅本紀》記載,黃帝巡狩到了東海遇到了白澤,白澤不但知道天下萬物的情況,而且通曉多達11520 種精怪之事。于是黃帝讓白澤將所知道的精怪用圖畫下,用文字標明,以告知天下。這些圖文,即《白澤精怪圖》。 《白澤精怪圖》這部書在中古時期確實存在,記載的是各種精怪的名字、相貌以及驅除方法。古代人們出門遠行時,身上往往都會帶著《白澤精怪圖》,因為白澤知道精怪的弱點,所以山野精怪會主動回避帶著《白澤精怪圖》的人。因為白澤可以趨吉避兇,所以白澤形象也廣泛運用在物件上。唐代《通典》說帝王之旗就有繪制白澤的形貌,被稱為白澤旗;《新唐書·五行志》記載唐中宗韋皇后的妹妹用虎豹枕辟邪、白澤枕驅魅。 除此之外,一種土怪也叫作白澤,長得如同人手,人如果服用了它的話會沒有疾病,身體強壯;還有一種海獸也叫作白澤,宋真宗年間曾在海上出沒,掀起的風浪差點讓船只沉沒,后來杭州建造了一間白澤大王祠祭祀它。
新書--中國古代神靈志異圖鑒:魅影 作者簡介
林屋公子,男,歷史作家,好讀書、旅行、吸貓。出版專著《先秦古國志》《先秦古國志之吳越春秋》《山海經全畫集》(合著)等,文章散見于《國家人文歷史》、《北京晚報》、澎湃私家歷史、微信公眾號、知乎、今日頭條等報刊媒體。 鳳嫵,女,文學作家,好讀書、旅行、吸貓。出版專著《山海經全畫集》(合著),文章散見于《廉政瞭望》《醒獅國學》等報刊媒體。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