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房地產與建設工程糾紛案件勝訴策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609981
- 條形碼:9787521609981 ; 978-7-5216-0998-1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房地產與建設工程糾紛案件勝訴策略 本書特色
本書選取了煒衡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的20個房地產與建設工程勝訴案例,通過對案件代理歷程的分析,點明代理思路,指引勝訴之道。本書所選取案件均為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的典型案件,其中既有*高人民法院的公報案例、民事審判指導案例,也有*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精選案例,且涵蓋范圍廣泛,涉及房地產開發的各個環節和建設工程的不同爭議事項。每篇在體例上均分為爭議焦點、關鍵詞、案情簡介、訴訟策略、代理詞、生效判決書、案件總結等部分,由代理律師對整個案件代理過程進行復盤,剖析訴訟策略在具體案件中的確定和運用,并收錄代理詞及生效判決書原文,對代理意見中被法院采納的部分進行客觀提示與展現,對房地產及建設工程領域的案件代理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房地產與建設工程糾紛案件勝訴策略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了煒衡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的20個房地產與建設工程勝訴案例,通過對案件代理歷程的分析,點明代理思路,指引勝訴之道。本書所選取案件均為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的典型案件,其中既有很高人民法院的公報案例、指導案例,也有很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精選案例,且涵蓋范圍廣泛,涉及房地產開發的各個環節和建設工程的不同爭議事項。每篇在體例上均分為爭議焦點、關鍵詞、案情簡介、訴訟策略、代理詞、生效判決書、案件總結等部分,由代理律師對整個案件代理過程進行復盤,剖析訴訟策略在具體案件中的確定和運用,并收錄代理詞及生效判決書原文,對代理意見中被法院采納的部分進行客觀提示與展現,對房地產及建設工程領域的案件代理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房地產與建設工程糾紛案件勝訴策略 目錄
土地出讓合同從無效到有效的*高法院二審改判勝訴策略
——Y市國土局與練達公司國有土地出讓合同效力糾紛案
從退地到交地,律師巧用模式切換成功引導先行判決化解七年糾紛
——A集團訴H市國土資源局等建設用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
房地產合作開發中項目公司股權回購糾紛案件的勝訴策略
——某實業公司、項目公司、置業公司投資合作協議糾紛案
合資、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糾紛的違約責任及損失賠償數額的認定
——A公司訴B公司、C公司合資、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糾紛案
因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商業地產租賃合同履行障礙糾紛訴訟代理策略
——A公司與B公司商業地產租賃合同糾紛案
公證受托人與買房人惡意串通變賣房產案的勝訴策略與啟示
——王某與郭某、張某華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
明確約定“價稅分立”的房屋價款不因增值稅下調而調整之勝訴策略
——關某與某地產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
限購下的房屋買賣合同解除后果分析
——夏某與王某二手房買賣糾紛案
房地產項目不當得利案二審反敗為勝的策略與啟示
——A地產開發公司與B建筑施工公司、C銀行湖南省分行不當得利糾紛案
房地產公司的樓盤名稱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的責任認定及損失賠償
——北京A公司訴北京B公司侵犯商標專用權糾紛案
*高法院史上*高額房地產項目保全錯誤賠償案的勝訴策略與啟示
——A公司與B公司、C公司申請訴中財產保全損害責任糾紛案
通過申請先行部分裁決破解未完工程撤場難題的仲裁策略
——A醫院與名達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
律師在建設工程案件鑒定中的有效溝通
——A市政建設公司與丙集團公司等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
代理開發商成功應訴與反訴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的勝訴策略
——四川乙建設有限公司訴四川某投資置業有限公司、四川某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
錯誤行使停工抗辯權導致合同解除并返還已付工程款的勝訴策略與啟示
——A電梯公司與B公司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
建設工程存在質量問題但已使用情形下,應否支付工程價款
——A公司與B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
真假實際施工人案勝訴策略
——張某與A公司、姜某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
發包人在欠付工程款的范圍內如何向實際施工人承擔責任
——何某某與T建設公司、Y建筑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
建設工程內部承包合同糾紛案件三級審理勝訴策略
——陳某某與浙江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
以環境保護為抗辯思路的EMC合同糾紛勝訴經驗
——A公司與B公司、C公司EMC合同糾紛案
房地產與建設工程糾紛案件勝訴策略 節選
土地出讓合同從無效到有效的*高法院二審改判勝訴策略 ——Y市國土局與練達公司國有土地出讓合同效力糾紛案 【爭議焦點】 ◆ 案涉出讓土地是否涉及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 ◆ 案涉土地出讓方式究竟是掛牌還是拍賣? ◆ 掛牌中的現場競價是否屬于拍賣? ◆ 土地招拍掛的效力判斷是否適用拍賣法? ◆ 否認惡意串通的消極行為人是否要承擔舉證責任? 【關鍵詞】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成交確認書 掛牌拍賣 惡意串通 【案情簡介】 2003年,練達公司在Y市投資進行市政道路建設,Y市政府承諾以向其出讓土地使用權的方式進行補償。后因國家土地政策調整,Y市政府將原定的協議出讓改為招拍掛出讓。2007年10月2日,Y市國土局委托Y市土地交易中心發布了掛牌出讓公告,出讓高涼路以北面積為17萬平方米的土地,用途為居住用地,起拍價為554884萬元。練達公司和另一競買人陳某某(系曹某某、吳某某、陳某某三名自然人合伙)報名參加競投,練達公司以5569萬元的價格競得土地。練達公司辦理土地證后,用上述土地證分別向當地銀行辦理了借款抵押擔保。2009年12月15日,Y市檢察院出具陽檢函(2009)42號文,稱:練達公司在上述土地競買過程中,利用阮某等黑惡勢力,威脅、利誘曹某某等人退出競拍,事后練達公司法定代表人支付了20萬元給阮某,其父先后付給曹某某等人300萬元。請政府督促國土部門依法撤銷上述土地的拍賣成交確認書,對土地重新公開拍賣。2011年5月13日,Y市國土局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決確認《土地使用權交易成交確認書》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無效,由練達公司返還土地。 一審判決認為,雖然練達公司和陳某某均辯稱是誤以為受到黑社會的威脅而支付或收取相關款項,但并沒有對此提供足夠的證據予以證明,故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可以確認練達公司和陳某某存在惡意串通的行為!吨腥A人民共和國拍賣法》(以下簡稱《拍賣法》)第三十七條、第六十五條規定,競買人之間、競買人和拍賣人之間不得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否則拍賣無效,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據此,一審判決依據《拍賣法》的上述規定,認定Y市國土局與練達公司簽訂的《土地使用權交易成交確認書》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無效。 收到一審判決后,練達公司到處咨詢,希望能找到二審改判的有效方案,但此前咨詢的結果,讓他們倍感無望。因為,土地競價環節確實存在練達公司相關人員支付另一競買人300萬元的情況,這一基本事實的存在,加之檢察院出具的檢察建議函讓很多律師望而卻步,當事人一直未看到讓其充滿信心與希望的訴訟策略和方案。 在當事人敘述的過程中,楊明律師注意到一審判決認定案涉土地是拍賣出讓,而當事人敘述的卻是掛牌出讓。這一細節引起了他的注意,為此,他仔細查看了當事人帶來的證據資料。同時,他又認真查閱了判決主文,發現一審法院適用的是我國《拍賣法》第三十七條、第六十五條規定,即競買人之間、競買人和拍賣人之間不得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否則拍賣無效,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就在這邊溝通、邊詢問、邊查閱的過程中,憑借二十多年先后從事檢察官和律師職業的豐富訴訟經驗,楊明律師對本案作出了初步判斷:“這個案件的一審判決有問題,二審可以從認定事實與適用法律的角度爭取改判,而且多年來從事房地產法律服務的經驗告訴我,一旦*高法院改判本案,將會對我國土地招拍掛中的法律適用產生重大影響,這個案子我們可以接!”聽到這一充滿信心的斷語,幾位當事人眼前一亮。在聽了楊明律師關于本案訴訟策略的初步思路后,當事人更是表示真是不虛此行,于是雙方很快辦理了委托代理手續。 【訴訟策略】 訴訟策略即關于案件代理的對策與謀略。楊明律師在其出版的《贏在庭外——訴訟策略的案例實證分析》一書中指出,訴訟策略是當事人和訴訟律師排兵布陣的藝術。確立正確的訴訟策略,不僅需要代理人具備良好的法律意識、合理的知識結構、嚴密的邏輯思維、精湛的表達能力和審慎的工作態度,更需要其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靈活的應變能力。所謂“兵無常式,水無常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與其說訴訟策略是否正確,倒不如說訴訟策略是否具有針對性,如同想在瞬息萬變的戰場出奇制勝一樣,只有具有針對性的訴訟策略,才能有效避免紙上談兵,在激烈的對抗中克敵制勝,實現當事人利益的*大化。根據上述原則,楊明、鄒新文律師為本案擬定了“層層遞進證錯誤,攻防結合促逆轉”的訴訟策略。在這一策略指引下,兩名代理律師在所剩不多的短短上訴期內,加班加點完成了二審新證據的收集、分析、取舍和上訴狀的撰寫、提交工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精心的庭前準備和訴訟策略確立之后,本案在位于深圳的*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進行了公開開庭審理。而激烈的庭審質證、答辯過程,也成了兩位代理律師落實、驗證其訴訟策略的過程。 層層遞進證錯誤。楊明、鄒新文兩位律師先從事實的角度剝繭抽絲,論證本案案涉土地出讓方式是掛牌而非拍賣。根據案涉土地使用權出讓當時適用的《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和涉案土地使用權的掛牌公告,涉案土地出讓程序顯然為掛牌而非拍賣。兩位律師進一步指出,不能將掛牌中的現場競價等同于獨立的拍賣。因為,按照上述出讓規定,“在掛牌期限截止時仍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競買人要求報價的,出讓人應當對掛牌宗地進行現場競價,出價*高者為競得人”。顯然,本案中2007年10月31日在Y市國土局進行的現場競價會是掛牌程序的組成部分,而非獨立的拍賣行為。而且,當日現場競價會的參與人數也印證了當時是掛牌中的現場競價程序而非獨立的拍賣出讓土地方式。如果強行認定2007年10月31日的現場競價會是獨立于掛牌的拍賣程序,則按照《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第十六條關于拍賣中“競買人不足三人,或者競買人的*高應價未達到底價時,主持人應當終止拍賣”的規定,由于當日僅有練達公司和陳某某兩名競買人,當日的拍賣實際上是無法進行的,競價結果仍應以此前的掛牌報價為準。而按照Y市國土局提交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競買報價表》,2007年10月30日11時,陳某某提交的競買報價為5558.84萬元,當日11時48分練達公司提交的競買報價為5569萬元。在此情況下,仍然是練達公司在掛牌競價中成交。反過來說,如果認定現場競價會是獨立的拍賣出讓,則基于當日競買人人數為2人,拍賣會無法進行的客觀情況,當天是否存在串通行為都不會對此前的掛牌競價結果產生實質性影響,更談不上損害國家利益。兩位律師進而強調指出,由于《拍賣法》適用的對象是拍賣企業的拍賣行為,因此,即便認定本次土地出讓是拍賣,由于其實施者是國土部門而非企業,也不應當適用《拍賣法》。 攻防結合促逆轉。兩位律師庭前即意識到在本案不適用《拍賣法》情況下,則要防止二審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五十二條關于惡意串通的規定繼續認定出讓合同無效。那么,本案是否存在惡意串通就成了*大的焦點與難點。一審判決認定本案存在惡意串通的主要依據是檢察建議函和另案刑事生效判決,貌似很扎實,但兩位代理律師卻指出了其在證據鏈上的漏洞:其一,該檢察建議未被其上級機關認可;其二,刑事案件的被告均是另案當事人,刑事生效判決中并無明確認定練達公司參與惡意串通的證據;其三,當地工商機關的調查結論認為惡意串通證據不足。在并未形成完整證據鏈條的情況下,本案作為民事案件,仍應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進行證明責任分配。但一審中對舉證責任的分配嚴重錯誤。在練達公司和陳某某等人均否認惡意串通的情況下,練達公司對該消極事實并不承擔舉證責任。該惡意串通的舉證責任在原告,而非是由被告舉證其未惡意串通。 庭審戰機稍縱即逝。在進行上述論證的同時,楊明律師利用庭審發問機會對本案的第三人即另一競買人陳某某等人發問,第三人當庭承認系對當地投資環境沒信心才放棄本次競買土地,放棄競買時并不知道練達公司給錢一事。楊律師及時將這一情況提請書記員記錄在案。由于靈活應對,及時捕捉了庭審出現的良機,當庭固定了證據,進一步印證了練達公司之所以支付300萬元是誤以為對方是黑社會搗亂的,雙方缺乏惡意串通的主觀上的溝通。 庭審辯論中,兩名代理律師還結合本案的前因后果加強對公平、效益等社會效果的論證。楊明律師指出,本案起因緣于練達公司為政府修路,政府承諾以土地補償,練達公司僅前期投入就達7000余萬元。而本案土地的出讓價5569萬元遠遠超過3985萬元的評估價,政府并未產生損失。目前練達公司已取得了土地證,且為第三人設定了抵押權。如果認定土地出讓無效收回土地,既不利于社會關系和交易秩序的穩定,增加社會管理成本,也不利于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利于公共利益。 庭審結束后,兩位代理人在代理詞中通過圖表的方式對庭審中爭議的五個焦點問題進一步進行了富有說服力的總結分析:一是本案地塊系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為前提而進行的補償。由本案的緣起可以看出練達公司取得土地是基于為政府修建市政道路,而由政府進行的土地補償,練達公司取得土地并未損害國家利益。二是案涉土地出讓方式系掛牌而不是拍賣。對此,可以從掛牌公告上得出這一明確結論。三是掛牌中的現場競價不改變案涉土地系掛牌出讓的結論。四是鑒于《拍賣法》僅適用于拍賣企業的拍賣行為,故國土部門主持的土地招拍掛不應適用《拍賣法》。五是從舉證責任分配上,提出惡意串通對練達公司而言系消極事實,故該消極事實不應由其承擔舉證責任。 上述“層層遞進證錯誤,攻防結合促逆轉”的訴訟策略有效還原了案件事實,把一審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錯誤的問題清晰地呈現在二審法官面前。2015年12月5日,*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對該案作出民一終字第143號民事判決書,該終審判決全面采納了楊明、鄒新文律師代理練達公司提出的上訴觀點,對一審判決作出了全面改判,確認本案《土地使用權交易成交確認書》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合法有效。該終審判決確定了如下裁判規則: 其一,土地掛牌中的現場競價屬于土地掛牌程序中的一個操作環節,并非拍賣; 其二,《拍賣法》所規范的是拍賣企業的拍賣活動,因此土地出讓中的拍賣不適用《拍賣法》; 其三,在當事人雙方均否認串通、共謀的情況下,不能將對該消極事實的舉證責任分配給該消極行為人。 *后,在本案訴訟費的承擔上,*高法院認為本案并非財產型案件,故一審認定的160余萬元的案件受理費應按100元收取。考慮到練達公司向陳某某等人給付錢款的事實,即使是迫于黑惡勢力的恐嚇所為,也畢竟不是一種適當、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他人因此而產生競買人之間存在惡意串通的懷疑亦屬正常。而Y市檢察院、Y市國土局分別提出檢察建議、提起本案訴訟的行為,正是基于合理懷疑而作出的,是為了維護市場秩序、保護國家利益而履職盡責的正當行為,并無過錯,故而100元案件受理費應由練達公司承擔。 …… 【案件總結】 本案入選了*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精選案例。作為代理律師,本案*大的成就感,并不是個案的勝訴改判,而在于本案解決了長期以來我國土地招拍掛中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即招拍掛的效力判斷是否適用《拍賣法》,正是在這一點上,本案對于規范我國土地招拍掛流程中的法律適用具有普遍性的示范意義;仡櫛景,代理律師針對*高人民法院案件審理的特點,從厘清法律事實入手,緊緊抓住本案幾個焦點問題進行了充分論證,從而打動并堅定了二審法官改判的決心,較好地發揮了訴訟策略的作用。 一、基于*高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的審理特點針對性地擬定訴訟策略 本案代理律師從長期代理*高人民法院訴訟案件的實踐中,總結出*高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的審理有如下特點和風格: 其一,更為關注法律事實。法律事實是相對于客觀事實而言。客觀事實作為在特定時空發生過的事件無法完全還原,但通過取得該事件發生時留存的證據所印證的法律事實可以接近該客觀事實。*高人民法院基于對審判規律的把握,尤其關注證據可以證明的法律事實。而提供證據證明盡可能還原客觀事實的法律事實,正是我們律師代理的主要任務。 其二,善于歸納焦點。這一點源于*高人民法院法官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高人民法院的法官對案件爭議焦點的把握尤其精準,這對代理律師而言,可謂一把雙刃劍:對高水平的代理律師而言,有助于其提前準備,未雨綢繆;對業務不精的代理律師而言,則可能會因預測焦點失誤,在法庭上陷入答非所問、手忙腳亂而被動挨打的局面。 其三,對適用法律非常自信。*高人民法院法官普遍具有法學碩士、博士學位,較高的法律理論素養和研究水平決定了他們在適用法律時非常自信,這也意味著法庭審理更側重于查明法律事實。相應地,這一點也要求代理律師對適用法律的闡述要精準、簡要,切忌進行大篇幅的法理論證。 其四,非常注重程序審查。*高人民法院的合議庭普遍做到實體與程序并重,不僅關注實體正義,還注意審查原審是否有悖于程序正義。 其五,庭審把控能力強。*高人民法院合議庭的庭審往往節奏緊湊,很少拖泥帶水,能夠有效地引導當事人聚焦爭議焦點進行舉證、答辯,庭審的節奏感很強。 正是基于上述對*高人民法院案件審理特點的把握,代理律師針對本案一審判決的具體情況,擬定了“層層遞進證錯誤,攻防結合促逆轉”的訴訟策略。 二、注意對實踐操作的闡述,讓法官清晰了解實踐操作的慣例與做法 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法官是法律專家但未必是實務專家。而委托人由于長期從事其本職工作,對其從事的實務工作往往更為專業。因此,代理律師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通過與委托人的提前溝通,把實踐操作與法律規定結合起來,以法律人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現到法官面前。就本案來說,在實踐當中,人們習慣用土地招拍掛來稱謂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市場化競爭性出讓方式,但招拍掛究竟是如何進行的,三者之間即招標、拍賣、掛牌之間有何區別,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而本案中要解決法律適用的問題,就要先解決這一基礎事實問題。因此,代理律師從厘清事實入手,通過對土地招拍掛實務操作的闡述,讓法官對此有了一個清晰準確的認識。 ……
房地產與建設工程糾紛案件勝訴策略 作者簡介
楊明,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黨委副書記、煒衡全國房地產與建設工程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 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碩士學位。自1992年起先后從事檢察官與律師工作,F任北京市海淀區律師協會副會長、北京市律師協會房地產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被聘為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案件咨詢專家、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聯合導師、境內外多家公司獨立董事等。曾榮立個人三等功,被評為北京市十佳房地產律師、“中國律師風云榜”上榜律師、北京市優秀律師黨員等。 擅長房地產、建設工程、PPP、投融資等領域的重大訴訟仲裁業務,所辦案件多次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審判指導案例等。發表專業文章120余篇,出版有《贏在庭外——訴訟策略的案例實證分析》《房產糾紛的法律對策》《婚戀中的房產問題》三部專著。 李君,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黨委紀委書記、煒衡全國房地產與建設工程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1999年獲首屆法律碩士學位,自2004年起從事律師工作。系第十屆北京市律師協會土地與房地產法律專業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北京市律師協會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法律服務研究會副秘書長、湖南省財政廳政府專項債券評審專家庫專家。辦理了大量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案件,擔任多家中央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常年法律顧問,被北京電視臺“現場說法”“法制進行時”欄目邀請為律師嘉賓,曾先后榮獲“奧運期間法律服務工作先進個人”“海淀區優秀律師”“海淀區優秀專業律師”“2015—2016年度北京市律師行業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擅長房地產與建設工程領域法律事務,包括房地產開發及建設工程領域重大訴訟仲裁業務、房地產公司并購及破產重整、為房地產開發商提供法律顧問、PPP項目咨詢及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等。所辦房地產合作開發案件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法官會議紀要(第一輯)》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