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xué)、文學(xué)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shí)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jīng)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fēng)拂檻:織物與時(shí)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讀讀小古文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8071715
- 條形碼:9787518071715 ; 978-7-5180-7171-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讀讀小古文 內(nèi)容簡介
中國古代文學(xué)是世界文學(xué)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涌現(xiàn)出多種不同的文學(xué)體裁,主要代表有:先秦諸子,《詩經(jīng)》《楚辭》,漢代的賦,南北朝時(shí)期的駢體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品等,而古文便是這一切的載體。那里有煙花三月,萬紫千紅,那是楊柳依依,明月千古。《讀讀小古文》一書遴選其中的經(jīng)典篇章,讓孩子們走進(jìn)古文,愛上古文,體驗(yàn)古文之美,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與光彩。
讀讀小古文 目錄
道德經(jīng)(六則) 001
孔子的處世
論語(六則) 007
墨子的思想
修身 012
孟子的雄辯
孟子答梁惠王 017
莊子的灑脫
逍遙游 020
韓非子的寓言
老馬識途 026
孫子的兵法
謀攻篇 029
春秋時(shí)代的戰(zhàn)爭
宋楚泓之戰(zhàn) 034
《詩經(jīng)》中的誓言
秦風(fēng)??無衣 038
屈原的家國情懷
離騷 041
呂不韋與《呂氏春秋》
次非殺蛟 045
晏子的故事
晏子使楚 048
司馬相如與漢賦
哀秦二世賦 052
《山海經(jīng)》中的怪獸
南山經(jīng) 055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塞翁失馬 061
飛將軍李廣
李將軍列傳 064
項(xiàng)羽之死
烏江自刎 071
張衡不僅僅是位科學(xué)家
歸田賦 078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十五從軍征 082
古代戰(zhàn)爭的殘酷
戰(zhàn)城南 085
禍從口出,請保持低調(diào)
誡兄子嚴(yán)敦書 088
曹操的別樣性格
蒿里行 092
八斗之才
白馬篇 095
諸葛亮的人生信條
誡外甥書 099
未出茅廬,三分天下
隆中對 102
不為五斗米折腰
五柳先生傳 107
古代才女的典范
謝道韞詠絮 111
天才少年孔融
小時(shí)了了,大未必佳 114
酈道元與《水經(jīng)注》
孟門山 117
古人隱居的樂趣
與顧章書 120
古文的拓荒者
寒亭記 123
李白的自薦信
上安州裴長史書 126
王維的邀請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135
憂國憂民的杜甫
石壕吏 138
韓愈發(fā)的牢騷
馬說 141
古代文人的情操
陋室銘 144
柳宗元在永州
鈷鉧潭記 147
白居易與元稹
與元微之書 151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岳陽樓記 158
封建迷信害死人
樊侯廟災(zāi)記 163
諸葛亮智激孫權(quán)
赤壁之戰(zhàn) 167
天才也需要后天努力
傷仲永 172
蘇軾的情懷
武陽君愛鳥 176
歐陽修與曾鞏
醒心亭記 180
天堂水,龍井茶
龍井題名記 185
北宋時(shí)的清明時(shí)節(jié)
東京夢華錄??清明節(jié) 188
朱熹與百丈山
百丈山記 193
放翁老筆尤健,當(dāng)今乃推一流
姚平仲小傳 199
西湖美景二月天
初至西湖記 204
天下奇觀——錢塘江大潮
白洋潮 208
有志者事竟成
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 212
拍馬屁的下場
和尚敬茶 216
日啖荔枝三百顆
荔枝話 218
袁枚的詩意人生
所好軒記 221
讀讀小古文 節(jié)選
老子的智慧 道德經(jīng)(六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shí)。夫唯不爭,故無尤。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天下柔弱,莫過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譯文 “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懊币彩强梢哉f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盁o”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時(shí)的狀態(tài);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chǎn)生本原的命名。因此,要永遠(yuǎn)從“無”中去觀察領(lǐng)悟“道”的奧妙;要永遠(yuǎn)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非常奧妙、不易理解,是宇宙天地萬物奧妙的總門。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老百姓就不會互相爭奪;不追求難得的財(cái)物,老百姓就不會去偷竊;不炫耀足以引起貪心的財(cái)物,民心就不會被迷亂。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則是:虛靜民眾的心志,填飽民眾的肚子,削減民眾的競爭意圖,增強(qiáng)民眾的筋骨體魄。永遠(yuǎn)要讓百姓不用智慧、沒有欲望。這樣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胡作非為,如此而行,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好的善應(yīng)該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處在人們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善的人,存身立世能卑微居下,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真誠友愛,說話恪守信用,為政能把國家治理好,做事能夠發(fā)揮長處,行動善于把握時(shí)機(jī)。*善的人正因?yàn)橛胁粻幍拿赖,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尤。 治理大國好像煎烹小魚一樣。用“道”來治理天下,鬼神也起不了作用。并不是鬼神不起作用了,而是鬼怪的作用傷不了人。不僅僅鬼神傷害不了人,有道的圣人也不以繁苛之政傷害人。這樣,鬼神和有道的圣人都不傷害人,因此,就可以讓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澤。 天下間再也沒有東西比水更柔弱了,但是攻堅(jiān)克強(qiáng)卻沒有什么東西比得上水,是憑借水的無形來改變它。柔軟之物能夠勝過堅(jiān)硬之物,弱小之物能夠勝過強(qiáng)大之物,天下沒有人不知道此理,可是卻沒有人能實(shí)行。所以圣人說:“能夠承擔(dān)國家的屈辱,這就是一國之君;能夠承擔(dān)國家的禍災(zāi),這就是天下的君王!闭娴脑捪袷窃诜凑f一樣。 國家小,民眾稀少,即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也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視死亡,而不向遠(yuǎn)方遷徙;盡管有船只車輛,卻不必坐它;盡管有武器軍隊(duì),卻沒有地方去布陣打仗。假使讓民眾再回到結(jié)繩記事的原始狀態(tài)下生活,他們也會滿足于自己的粗淡飲食而以為非常甘美,喜愛自己的獸皮草衣而以為特別華麗,安居于自己的石室草屋而無憂無慮,享樂于自己質(zhì)樸的生活習(xí)俗而非常歡喜。鄰國與鄰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雞犬的叫聲都可以聽得見,人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來以求得利益,更不用說攻城略地的戰(zhàn)爭。 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為“老莊”。在后世的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的始祖。有作品《道德經(jīng)》一書傳世。 《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因全文五千字左右,又被稱為《老子五千文》,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著作之一,對傳統(tǒng)哲學(xué)、科學(xué)、政治等都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道德經(jīng)》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道”作為《道德經(jīng)》中*抽象的概念,在老子看來,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泉。在哲學(xué)上,老子的核心思想是樸素的辯證法,陰陽的對立與統(tǒng)一是萬物的本質(zhì)體現(xiàn),物極必反,盛極必衰,這是萬物演化的規(guī)律;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生事、不擾民、不折騰,后來成為漢朝初年的治國思想;在倫理上,他主張純樸、無私、清靜、淡泊,民眾應(yīng)該直到老死也不相往來。 承載老子思想的《道德經(jīng)》是一本奇書,全篇雖然只有五千余字,卻包羅萬象,微言大義,具有驚人的藝術(shù)魅力。 一是句式整齊。《道德經(jīng)》一書中的語句大多都能做到押韻,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文字的音韻之美,吟誦它,你還可以在音韻之美中體味深刻的哲理,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二是講究修辭手法!兜赖陆(jīng)》一書中運(yùn)用了多種修辭方式,使詞句準(zhǔn)確、鮮明、生動,極富說理性和感染力,如對偶、排比、比喻的使用:“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是語言精辟。《道德經(jīng)》一書語言極為精辟,大多都是至理名言,形成了許多成語和格言,也是后世人們常常放在案頭的座右銘,如“上善若水”“天長地久”“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等。
讀讀小古文 作者簡介
周慕白,青年學(xué)者,專注于詩史研究,出版作品有《給孩子的唐詩》《給孩子的宋詞》《很想和你過個(gè)節(jié):給孩子講傳統(tǒng)節(jié)日》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jìn)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