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的實踐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865538
- 條形碼:9787561865538 ; 978-7-5618-655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的實踐研究 內容簡介
本著“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情緒體驗,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活潑地成長,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得以發揮”的原則,《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的實踐研究》以心理學中重要、教育學中難的自我概念作為研究課題,從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這一新的研究視角出發,立足于初中生教育教學實踐,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針對性。 為了全面了解、分析初巾生學業自我概念的特點及其與學習成績的關系,保證調查結果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的實踐研究》以地處城鄉接合部的天津市中北中學七、八、九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每個年級任意選取三個平行班,同時兼顧男女生比例,運用具有良好信度、效度的工具施測,從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的調查總體情況分析、學業自我概念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學業自我概念與學習成績的相關分析、學業自我概念對學習成績的回歸分析、不同成績分組學生的學業自我概念的差異分析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獲取的數據真實可靠。同時,《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的實踐研究》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調查問卷所得數據進行計算處理,通過對數據的科學分析,為教育教學實踐提供可借鑒的科學依據,并據此從學生自身和外在兩大方面提出相應的提升策略。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的實踐研究為中學的教育教學實踐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豐富了自我概念研究領域的內容。
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的實踐研究 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義
(一)有利于豐富初中生學業自我理論與實踐成果
(二)有利于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三)有利于促進初中生健康成長
(四)有利于營造和諧的家庭、社會氛圍
三、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二)多元智能理論
(三)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四、研究的創新點
(一)選取初中生這一群體的學業自我概念進行系統研究
(二)研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五、研究假設
(一)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在人口學變量上存在差異
(二)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與學習成績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
第二章 文獻綜述
一、學業自我概念的內涵
(一)自我概念
(二)學業自我概念
二、學業自我概念的結構
(一)Shavelson模型
(二)Song-Hattie模型
(三)Marsh及Shavelson模型
三、學業自我概念的研究現狀
(一)研究學業自我概念和學業成績的關系
(二)研究學業自我概念的影響因素
(三)我國學業自我概念研究的特點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二、研究工具
三、學生學習成績的獲得
四、統計方法
第四章 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調查分析
一、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調查的總體情況分析
二、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
三、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與學習成績的相關分析
四、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與學習成績的回歸分析
五、不同成績分組學生的學業自我概念的差異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結論
第六章 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的提升策略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
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的實踐研究 節選
《初中生學業自我概念的實踐研究》: 2)學校因素 在兒童的成長環境中,父母、教師及同伴是主要的重要他人,教師對學生的自我概念、學業自我概念有巨大的影響。Stanis早在1958年即著手研究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學業自我概念的影響。結果證實在達成相同的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實驗組教師能通過改變對學生的評論促使學生改變對自我形象的認知;控制組則相反。而且實驗組學生均有良好的適應性,較能知覺到被教師喜愛,較能接納自己;控制組學生則有缺乏安全感的跡象。 我國學者的研究也表明,在小學及高中乃至大學階段,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會高度影響個體的自我概念發展水平(辛世敏,郝春東,2003)。 學校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學生學業自我概念的提升一般通過各種學習活動來完成。在學生自我概念的發展方面,教師對學生的態度、評價和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權威,他不僅將評價的信息輸送給學生,而且影響其他學生對此學生的評價。而教師往往以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因而對成績差的學生很難做出客觀的評價。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往往依賴教師的評價,一旦教師的評價是消極的,家長的評價也往往是消極的,這就可能進一步強化學習較差學生的消極自我概念(唐暉華,劉志軍,2006)。 在教育情境中,自我概念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由于他人的回饋評價而變得更加復雜。如果學生自認為優秀,則自然會有良好的表現,教師也因而對他產生好評;這種好評會增強學生的自尊,使他繼續努力,表現卓越,遂形成良性循環。而學生一旦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則會表現不佳,得到他人不好的評價,進而缺乏自信心,落入惡性循環之中。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2013)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個體在智力、道德和社會思想各方面自我形成的年齡期為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學生自我形成的過程、正常的精神發展取決于他在各種智力活動和勞動活動的各個領域和集體的關系中進行得是否深刻。一個少年成長為一個真正的人的前提條件是,他學會了研究周圍世界,研究自己本身,并努力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象,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通過自己的精神力量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完善。 因此,學生自我概念的發展與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績提高都是自我概念發展的有益影響(朱曉紅,馬蓮,2004)。自我概念消極的學生在學業成績上明顯劣于自我概念積極的學生,因此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學業自我概念是教育者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標。 3)家庭因素 人們接觸的**個社會舞臺應該是在兒童時期所接觸的家庭,而父母則是孩子的老師,他們具體教育孩子如何接觸社會。兒童學業自我概念的發展當然與父母的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兒童時期,學習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父母的言談舉止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學習和自我概念的發展,如言談行為、教養態度、婚姻狀況、對孩子的期望與評價等。 從婚姻狀況來看,從國外大量的研究資料中不難看出對孩子的學業自我概念產生消極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父母離異。董奇等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完整的家庭當中的孩子在一般學校的表現、閱讀、數學等方面顯著優于再婚家庭的孩子。 從教養方式來看,方平(2003)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權威型、專制型和放任型教養方式對孩子學業自我概念的形成有著不同的影響。前者對孩子追求目標、掌握目標有很大的幫助,而后兩者由于不合理,阻礙了孩子對目標的把握,對孩子學業自我概念的形成有消極的影響。 從評價方式來看,根據雷靂的觀點,父母的評價方式影響孩子學業自我概念的發展。如果父母經常采取消極的態度對待孩子,消極的態度滲透到一言一行當中,就會在有意無意之間對孩子的學業自我概念產生不好的影響。 教師與父母等重要他人能夠影響個人的自我概念可能與其設定的目標有關,因為目標可以成為個人努力的動力,也可檢驗自身進步及顯示他人關懷的程度,一個學生沒有目標可供努力達成意味著他不被父母或教師所重視或關懷。 4)同伴因素 除了教師與父母之外,同伴對學生學業自我概念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同伴所產生的影響來自以下兩方面。 (1)通過彼此間的互動,使個人形成較清晰的自我形象,且在互動歷程中,個體會將同伴的反應和評價內化,并依此來評價自己。 (2)在群體生活中,同伴之間難免有一定的競爭,獲勝方會因為自己的能力強而被尊敬,而受挫失敗方則會由于個人的表現不佳,在自我概念上產生被拒絕、被羞辱或被貶損的感覺。 綜上所述,要了解學生的學業自我概念,既要考慮學生的自身因素,更要考慮重要他人的外在影響力。重要他人對個人所表現的賞罰褒貶的態度,所做的評估,對學生的學業自我概念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因此,全面探討學生學業自我概念的影響因素,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還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