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因思考而美麗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201154404
- 條形碼:9787201154404 ; 978-7-201-15440-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教育,因思考而美麗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作者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中國教育報刊社“蒲公英評論”網(wǎng)站、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中國民族教育、山東教育等媒體和報刊上發(fā)表的教育評論、教育隨筆等文章,包括教育時評、教育管理、德育縱橫、家庭教育、教學教研、教育隨筆五部分。書中既有對教育現(xiàn)實問題的思考,也有對教育未來發(fā)展的前瞻性探討,所采用的教育案例均來自于日常發(fā)生的教育事件,真實生動,觀點新穎,論述嚴密,語言形象,既可開啟一線教師的教育智慧,也可為教育管理者提供決策參考。
教育,因思考而美麗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收錄作者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中國教育報刊社“蒲公英評論”網(wǎng)站、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中國民族教育、山東教育等媒體和報刊上發(fā)表的教育評論、教育隨筆等文章, 包括教育時評、教育管理、德育縱橫、家庭教育、教學教研、教育隨筆六部分。
教育,因思考而美麗 目錄
**部分 教育時評
“拜神”不如求諸己
免費師范生留在農(nóng)村也可以大有作為
誰來保護教師的權(quán)利?
“掛科”豈能成為“前科”?
適合學生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南京大學破格錄取高寬又何妨?
讓學生畢業(yè)時才“吐槽”,平時干什么去了?
“試吃”怎能變“視吃”,能保障學生就餐安全嗎?
“高考移民”是教育不公平的產(chǎn)物
“手寫錄取通知書”彰顯的不僅僅是學校特色
別讓“蒙眼識字”“蒙”住了所有人的眼睛
教師都去當警察了,學生誰來教?
“見義智為”并非“見義不為”
家長自愿為教室購置空氣凈化器,不妥在哪里?
花錢找“槍手”的留學生是“敗家子”
“變相重點班”是對教育公平的公然挑戰(zhàn)
組織學生看電影,請不要“綁架”家長
如此見錢眼開,實在得不償失
新華書店到底是不是看書的地方?
洗碗有多難?還要收“洗碗費”
私立學校罰款也不可太任性
學校“統(tǒng)發(fā)磁帶”的背后是簡政放權(quán)不到位
“女研究生求職因單身被拒”是何道理?
為何“問題兒童用品”到兒童節(jié)才曝光?
學生玩手機被勸退,處罰是否有點重?
“學生上課玩手機”怎能“一砸了之”?
“鄉(xiāng)鎮(zhèn)學區(qū)房”問題并非“無解”
治理“看客”心理,需從兩個方面同時發(fā)力
滿足國民讀書欲望首先要解決“有書可讀”的問題
“一個年級一個學生”的村小如何改善?
主張“節(jié)儉辦喪事”何以被指責為“不孝”?
拖欠教師工資“程序復雜”只是個借口
“獨生子女加分”政策還那么堅挺?
指導“志愿填報”應當是學校和班主任的職責
讓幼兒園孩子祝賀高考成績起不到“勵志”作用
“鄉(xiāng)村校長計劃”要慎重考慮培養(yǎng)人選
教育局局長和校長是否該對學生不經(jīng)常鍛煉負全責?
熱炒學霸“筆記”不如共享學霸“資源”
追逐“北清升學率”是另一種“世界杯”
“上了大學就輕松了!”是對學生的誤導
解決“臨聘教師”問題,“臨時”觀念要不得
拒絕為女兒擇名校,是“傻”還是“智”?
“因身份證過期取消考試成績”看上去像是“陷阱”
自主招生政策不該讓寒門學子吃虧
“家委會決定”不能成為學校推卸責任的“擋箭牌”
第二部分 教育管理
為什么很多校規(guī)只是一紙空文?
學生回家“反省”怎能“無期限”?
教師資格注冊不宜搞“一刀切”
“榮譽”不是領(lǐng)導手中隨意支配的“福利”
不是不要“競爭”,關(guān)鍵是怎樣“競爭”?
教師開會遲到,罰款為何不靈?
校長要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結(jié)識”自己的機會
學校招聘教師要防止校長權(quán)力*大化
師資是制約義務教育質(zhì)量提高的“瓶頸”
農(nóng)村教師隊伍為什么會“陰盛陽衰”?
各種升學加分政策都應該取消
“適當放寬學生在校時間”是個不錯的建議
學校管理只需做好五件事
督學責任區(qū)不能僅僅止于“掛牌”
以“考試分數(shù)”為依據(jù)的考評方案該改改了
將“師范生教育實踐”納入學校和教師考核不妥
讓學生“當校長”是個不錯的主意
學校管理不僅僅是“堵漏洞”
考試作弊何以成了“教育手段”?
讓老師學會“玩”,更要讓他們知道“玩”什么
除了“物質(zhì)激勵”,學生更需要“精神激勵”
特色學校建設(shè)不是隨意喊喊口號那么簡單
學校文化建設(shè)要尊重學校傳統(tǒng)
第三部分 德育縱橫
拯救“誠信”是全社會的責任
做教育的人須搞清楚:道德是可以量化的嗎?
“誠實守信”是立業(yè)之本
教師應如何對待犯錯誤的學生?
學生心理問題不能完全依靠“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培養(yǎng)學生“健康生活習慣”,學校也有責任
男女生分區(qū)就餐就能防止學生早戀嗎?
人文教育跟不上,我們就會缺少“精神免疫力”
不妨以孝“弟”作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對老師表達敬意何必“跪拜”?
“灑掃應對”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
鼓勵學生“去大學談戀愛”是不負責任的誤導
對學生任性的“心理宣泄”方式該管一管了
怎樣批評教育學生才算“適當”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抓起
家長會能否別開成“訓斥告狀”會?
“熊孩子”不可隨意勸退
請別把教育暴力美化成“挫折教育”
早戀不可怕,關(guān)鍵是正確引導
傳統(tǒng)家訪咋就落伍了?
離生活太遠的德育,難以在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
當好“后媽”班主任,我是這樣做的
“情商教育”不應該成為學校教育的短板
莫讓“愛心捐款”變了味
德育的核心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
第四部分 家庭教育
誰說講“孝道”就是鼓勵孩子發(fā)展“假自我”?
“ 分好過年”背后是家長評價出了問題
外出打工的父母不能“說走就走”
構(gòu)建家庭教育體系需要多方聯(lián)動
有多少父母可以為孩子建一座“瘋狂動物城”?
網(wǎng)絡(luò)時代,父母如何增強自身魅力?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威脅是*臭的一個
孩子成長需要陪伴,更需要高質(zhì)量的陪伴
只要質(zhì)量有保障,“在家上學”未嘗不可
不要過早斷言孩子是“鵪鶉”還是“雄鷹”
教育孩子要摒棄“鶴”式的管教方法
家長給孩子立規(guī)矩就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長陪寫作業(yè)為何“出力不討好”?
父母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
第五部分 教學教研
先別忙著督促孩子學習,保護好奇心*重要
“自主學習”不等于“自由學習”
為何近三成的初中生沒有讀過四大名著?
美育不是一堂課就能解決的
某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算不算“優(yōu)秀學生”?
原汁原味的“啟發(fā)式教學”到底什么樣子?
體育中考能否由“桌餐”改為“自助餐”?
板書基本功:既要“寫得快”,更要“寫得好”
集體備課不能變成了“分段施工”
“達標”是衡量一堂好課的標準
課堂教學要教會學生講哪些話?
推行在線作業(yè)不可以圖省事
“后三排學生”何以成了課堂看客?
“寫論文”不是教師的“主業(yè)”
手寫教案、板書的教師何以成了“稀缺”資源?
課堂教學為何總是達不到“預期效果”?
培養(yǎng)孩子反思精神是教育萬萬不能忘的一件事
選修大學“先修課”,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事情
學生“假學”“假會”,何談教學效率?
校長執(zhí)教公開課是角色錯位嗎?
校本培訓有名無實,那是因為方法不對頭
提高藝考生文化課成績是明智之舉
課堂提問不能“區(qū)別對待”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高考作文為何小學生能奪冠?
有人讀了很多書卻沒啥效果,這是為何?
學習到底是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要靠自己培養(yǎng)
那些流于形式的課堂討論可省省
在線輔導越來越火,學校不能巋然不動
課堂教學要服務于學生的學
課堂教學要實現(xiàn)“打籃球式”的生生互動
課堂教學要關(guān)注結(jié)構(gòu)的整體優(yōu)化
學習“快樂指數(shù)”低不僅僅源于“課業(yè)負擔重”
再好的觀摩課都會敗在“拖堂”上
作文教學要敢于讓學生“說真話”
以“喝酒論英雄”的考試荒唐在哪里?
“減少考試次數(shù)”不等于“取消反饋矯正”
學生預習之后為何還提不出像樣的問題?
校本教研要以改進“常態(tài)課”為主
再好的活動“脫離實際”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標準化語文教育是在批量生產(chǎn)書呆子
“知識課堂”如何轉(zhuǎn)變?yōu)椤爸腔壅n堂”?
有些“習慣性工作方式”是教師要警惕的
小心復習課“誤區(qū)”
看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就知道他受的是什么教育
做一名合格教師到底需要哪些知識?
教師的地位只有通過終身學習才能穩(wěn)固
語文教師怎樣與文本“對話”?
學生沒有“真體驗”,哪能寫出“真作文”
如何使“合作學習”不落入新俗套?
教師課堂上怎樣做到“精講點撥”?
中國大學生為什么“沒有問題”?
表達真情實感的作文更值得肯定
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保持注意力集中?
“真語文”需從傳統(tǒng)教育里汲取營養(yǎng)
“區(qū)域校本研訓”是改進農(nóng)村教學點教師
培訓薄弱現(xiàn)狀的有效途徑
有效的“學”必須以有效的“教”為前提
閱讀不僅僅是開列一張簡單的書單
作業(yè)“神器”橫行,貽誤學生前程
有效的教師培訓是為教師提鮮活的“學習樣本”
一線教師進行課題研究,不妨從教學實際入手
體育成中考必考科目,“考什么”“怎樣考”非常重要
課程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
第六部分 教育隨筆
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比什么都重要
“殺死校長家的狗”的孩子怎么成了科學家?
大人為什么喜歡教孩子說假話、做假事?
教育需要這樣的“忽悠”
“學渣”也可以成為“可造之才”
教育口號反思:再苦不能苦孩子
學校建設(shè)要拒絕“土豪思維”
好校長未必一定要是好教師
在尊重差異的前提下理解教育公平
教育為什么是“農(nóng)業(yè)”而非“工業(yè)”?
“教育就是服務”的提法并不過時,關(guān)鍵是怎樣落實
就學前教育而言,沒什么比“有意義的玩耍”更重要
“幼升小”試題難倒家長說明了啥?
什么樣的學生才是“好學生”?
都什么年代了,還有人在搞“差生檔案”
“腌蘿卜”式的教育好在哪里?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我的老師
面向家長普及幼教知識很有必要
學校發(fā)展不能僅僅追求“物質(zhì)文化”
“顏回”式的學生真的可愛嗎?
尋找開啟心靈的“鑰匙”
如何讓孩子度過一個輕松而有意義的暑假?
警惕“模具化”教育
孔子確定了哪些教育內(nèi)容?
傳統(tǒng)私塾教育并非沒有閃光點
教師要做學生心靈的守望者
日本頻獲諾貝爾獎,對我國中小學教育有何啟示?
教師受學生歡迎與否,和是否會講段子關(guān)系不大
展開全部
教育,因思考而美麗 作者簡介
王營,男,生于1965年10月,中學 高級教師,山東省泰安市初中語 文教學能手,山東省教育書法家 協(xié)會會員,中國教育報刊社蒲公 英評論特約評論員。曾擔任過中 小學校長,主持過兩項山東省教 改實驗課題,出版專著《教育, 從細節(jié)做起》。近年來,在中國 教育報、中國教師報、中國民族 教育、山東教育等報刊雜志發(fā)表 文章100余篇,現(xiàn)任山東省寧陽縣 教育和體育局教科研中心副主 任,兼任書法、國學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