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李清照詩詞集:風住塵香花已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28335
- 條形碼:9787513928335 ; 978-7-5139-283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李清照詩詞集:風住塵香花已盡 本書特色
★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才女”之稱。 ★她的詞婉約清麗,音律諧婉,感情真摯;善用白描手法,獨具一格,被稱為“易安體”。被譽為”詞國皇后”。 ★在大地上,這個天才詩人度過了她才情四溢又波瀾起伏的一生。 ★她有曠世的婉約才情,寫盡閨閣女兒態;她有鐵血的豪放風骨,喊出“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她的愛情“并非沒你不行,而是有你更好”,她的婚姻“琴瑟和諧,愿為君洗手作羹湯”,再婚被騙“寧可坐牢離婚也絕不妥協”,轟動朝廷內外。 ★完整收錄李清照詩詞87首,傳誦了1000多年的經典。 ★精選近百幅名畫作為插圖,精彩美麗,宜讀宜藏。
李清照詩詞集:風住塵香花已盡 內容簡介
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 婉約詞派代表, 有“千古**才女”之稱。其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 后期多悲嘆身世, 情調感傷。本書由青年作家柳萍解析品鑒, 讓讀者在詩情畫意中領略李清照詩詞的清麗語言、出神入化的白描手法、典雅、大氣的氣息、慷慨雄壯的情辭, 以及音樂版的節律, 并了解李清照不同的生活角色, 還原出一個真實的女才子。
李清照詩詞集:風住塵香花已盡 目錄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 1
雙調憶王孫 賞荷 / 4
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其一 / 8
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其二 / 10
點絳唇 蹴罷秋千 / 12
浣溪沙 淡蕩春光寒食天 / 16
浣溪沙 小院閑窗春已深 / 20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 24
浣溪沙 閨情 / 28
漁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 / 30
慶清朝 禁幄低張 / 34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 / 38
丑奴兒 晚來一陣風兼雨 / 42
鷓鴣天 桂花 / 44
浣溪沙 髻子傷春慵更梳 / 46
怨王孫 春暮 / 50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 / 52
紅藕香殘玉簟秋 / 56
暖雨晴風初破凍 / 60
莫許杯深琥珀濃 / 64
春到長門春草青 / 68
玉樓春 紅酥肯放瓊苞碎 / 72
行香子 草際鳴蛩 / 76
滿庭芳 小閣藏春 / 80
多麗 詠白菊 / 84
曉夢 / 88
新荷葉 薄露初零 / 90
木蘭花令 沉水香消人悄悄 / 94
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 / 98
念奴嬌 春情 / 102
點絳唇 閨思 / 106
長壽樂 南昌生日 / 108
聲聲慢 尋尋覓覓 / 112
蝶戀花 淚濕羅衣脂粉滿 / 116
感懷 / 118
臨江仙 梅 / 120
瑞鷓鴣 雙銀杏 / 122
分得知字韻 / 126
鷓鴣天 寒日蕭蕭上瑣窗 / 128
夏日絕句 / 132
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 / 134
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 / 138
春殘 / 140
菩薩蠻 歸鴻聲斷殘云碧 / 142
浪淘沙 簾外五更風 / 144
憶秦娥 詠桐 / 146
偶成 / 150
蝶戀花 上巳召親族 / 152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 / 156
行香子 天與秋光 / 158
漁家傲 天接云濤連曉霧 / 162
詠史 / 166
訴衷情 夜來沉醉卸妝遲 / 168
好事近 風定落花深 / 172
攤破浣溪沙 病起蕭蕭兩鬢華 / 176
上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 / 180
釣臺 / 186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 / 188
題八詠樓 / 192
轉調滿庭芳 芳草池塘 / 194
清平樂 年年雪里 / 196
攤破浣溪沙 揉破黃金萬點輕 / 200
孤雁兒 藤床紙帳朝眠起 / 204
永遇樂 落日熔金 / 208
添字丑奴兒 窗前誰種芭蕉樹 / 212
殢人嬌 后亭梅花開有感 / 214
李清照詩詞集:風住塵香花已盡 節選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注釋 溪亭:臨水的亭臺。 爭:怎,怎么。 賞析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約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即公元1099年。彼時,她剛剛16歲,文采橫溢,天真爛漫,詞中沒有晚年的悲郁凄涼,而是帶著一種輕愜明媚的歡愉氣息,筆調纖柔凝練,方寸之間盡顯無限的生活情趣。 小詞很短,僅六句,李清照以她擅長的白描筆法,剪裁出溪亭醉賞、興盡回舟、誤入藕花、爭渡驚起四幅鮮活明媚的畫面,并將其巧妙地串聯成畫,匠心別運,極為精致。 詞的開頭,簡明流麗,看著起勢平淡,卻韻味無窮。一個“記”字,開門見山,切題引題,表明了是在回憶往事。一個“!弊郑Z義雙關,不僅道出了詞人對往昔的追戀,也道出了詞人記憶的深刻與真切。試想,若記憶不深,追戀不重,何以要常常去“記”?寥寥二字,簡白至極,卻暗設懸念,簡中有深,引人入勝。 那么,詞人多年來念念不忘的,究竟是什么呢? 是的,溪亭之景! 那么,溪是怎樣的溪?亭是怎樣的亭?溪亭風光究竟何等旖旎明麗? 詞人一字未提,只以“日暮”“沉醉”“不知歸路”作了簡單而含蓄的詮釋——戀戀念念,游賞至日暮時分,仍“沉醉不已”,往來徘徊,看來,溪亭的風光的確是美好的。 “沉醉”二字,下得極工、極切。 “沉”字,照應了首句的“日暮”,暗示出賞景時間的長久,并從側面烘襯溪亭景色之勝。 “醉”字,描摹出詞人漫步溪亭、且賞且酌、不覺酩酊的嬌憨情態,也反襯出詞人沉醉美好的風景而流連忘返的歡愉心態。 “沉醉”與“不知歸路”之間,也存在因果關系——因為信步游賞,陶然其中,醉態酣然,不記得從哪里來,走過了什么地方,且兼已經日暮,光線暗淡,自然而然地也就“不知歸路”了——前后連綴,巧不勝巧。 及后,詞人筆鋒一折,順勢轉承,輕語言“歸”,意興跌宕,再添淋漓。 興起而來, 興未盡而返,“回舟”自然“晚”了!巴怼弊殖猩蠁⑾,既與“日暮”“不知歸路”相對應,又為“誤入”作鋪墊成因,煉字造句極為精練。 末句,詞人筆鋒再拓,由緩轉急,連用兩個“爭渡”,恰如其分地展現出少女“誤入藕花深處”后急于覓路還家的情態;“驚起一灘鷗鷺”,既是“爭渡”的層遞,也道出了詞人彼時慌亂無措的模樣,細細品之,非?蓯邸 雙調憶王孫賞荷 湖上風來波浩渺 秋已暮 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 說不盡 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 青露洗 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 似也恨 人歸早 注釋 (pín):田字草,多年生淺水草本蕨類植物。 汀(tīng):水邊平地。 賞析 李清照16歲時跟隨母親由原籍赴汴京(北宋都城),是“學詩三十年”的開始,這首詞大概是作于來汴京之后,描寫了晨游之景。 整體看,此詞上片主要是寫欣賞秋天景色時的愉悅之情,下片是表達詞人離開時的不舍與留戀。 與其他寫景抒情的作品相比,此詞延續了李清照婉約雅致的創作風格,她不僅將大自然的靜態美展現出來,還讓其獲得了新生,通過擬人化的手法,使整首詞達到物我渾融、寓情于景的境界,動人地呈現出一幅非常親切可愛的秋日湖景。 觀上片,再現了詞人眼前的秋日湖光之景。 **句中,“秋已暮 紅稀香少”交代出時節,此時正值秋天,湖中沒有多少植物存活,只有寥寥的幾處殘花,微微地散出若有若無的清香,秋天的蕭條景象就這樣傳遞了出來。這時,湖面上來了一陣風,“風來波浩渺”,泛起片片漣漪,水汽茫茫,迷離縹緲,遞進式地加深了凄冷蕭條的感覺。 第二句,詞人驀地筆鋒一轉,本來上句還在塑造秋天的敗落蕭瑟,這一句轉而贊賞起這秋景來——“水光山色與人親”。多么可親可愛的感覺!沒有真心的體會,是很難理解的。詞人不僅是用眼去看秋景,還用心去“看”風景,身心與山水一體。這種移情于物的手法,還從側面展現出詞人的專注與凝神。這樣一來,詞人自己都被打動了,陶醉了,情不自禁地發出了“說不盡 無窮好”的感嘆。 觀下片,表現了詞人離去時的不舍與眷戀。 **句中,“蓮子已成荷葉老”與上片中的“秋已暮”相照應,進一步強調秋天的節氣,也印證了上片中的“紅稀香少”,加深了秋天的蕭條感。接著,詞人再次轉換筆鋒——“青露洗 花汀草”,一瞬間就為蕭條的秋湖點染了“活”的生機,展現出秋日湖光的別樣之美。 第二句,詞人把目光瞄向棲息在湖邊的沙鷗和白鷺,以擬人化的手法,通過“不回頭”三個字烘托出湖景的美麗,不僅游人會忍不住駐足停留,就連沙鷗和白鷺都不忍心離去。 當然,這里的“不回頭”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當詞人欣賞過秋湖準備離去時,沙鷗和白鷺“似也恨”,似乎是對她的離開感到不滿,認為她離開得太早了,所以賭氣不回頭。
李清照詩詞集:風住塵香花已盡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約1155),宋代女詩人,號易安居士,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詞婉約清麗,音律諧婉,感情真摯;善用白描手法,獨具一格,被稱為“易安體”。字字句句真情流露,意趣天成;歷經千年,光彩依然。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