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寓言論批評 本書特色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的文藝批評經歷了大致這樣一個過程:社會學批評(也包括庸俗社會學批評)、主體論批評(或者叫做經驗論批評)、審美批評(也包括形式論批評)和方興未艾的“文化批評”。本書立足當代中國文學與文化的發展特點,闡述文化批評應該具有的方法、形態和標準的問題。
本書討論并提出文化批評的獨立闡釋價值,并通過不同類型的文藝現象的解讀,顯示“寓言論批評”的魅力。作者認為,不同階段的文藝學研究有不同的關注焦點,今天的焦點則是文化批評,或者說,文化批評已經構成當代中國文藝批評的新“思潮”。相對于此前的社會學批評、主體論批評、審美批評都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批評”和“文藝批評”,而“文化批評”則存在“替代”文藝批評的可能性。不妨說,作為文藝批評之具體方法的文化批評和作為一種批判范式的文化批評,在外延上有不同的規定:前者作為一種文學藝術的批評方法,是借用文化研究的方法來進行文學藝術研究;后者作為一種新的批評構想或說范式,則是與文化研究對等的概念。
本書將當代中國文藝與文化的各類文本看作是具有特定歷史信息的寓言文本。面對寓言式的現代文化生產邏輯,本書創新性地倡導寓言論批評:即用批評的文本,構造一種“新型寓言”來代替文本的“舊寓言”,用創造新的社會的勇氣來代替溫情浪漫的文化生產的妥協和虛弱,用召喚起來的危機意識來代替被裝飾起來的文化奇觀。
寓言論批評 內容簡介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的文藝批評經歷了大致這樣一個過程:社會學批評(也包括庸俗社會學批評)、主體論批評(或者叫做經驗論批評)、審美批評(也包括形式論批評)和方興未艾的“文化批評”。本書立足當代中國文學與文化的發展特點,闡述文化批評應該具有的方法、形態和標準的問題。 《寓言論批評:當代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論綱》討論并提出文化批評的獨立闡釋價值,并通過不同類型的文藝現象的解讀,顯示“寓言論批評”的魅力。作者認為,不同階段的文藝學研究有不同的關注焦點,今天的焦點則是文化批評,或者說,文化批評已經構成當代中國文藝批評的新“思潮”。相對于此前的社會學批評、主體論批評、審美批評都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批評”和“文藝批評”,而“文化批評”則存在“替代”文藝批評的可能性。不妨說,作為文藝批評之具體方法的文化批評和作為一種批判范式的文化批評,在外延上有不同的規定:前者作為一種文學藝術的批評方法,是借用文化研究的方法來進行文學藝術研究;后者作為一種新的批評構想或說范式,則是與文化研究對等的概念。 《寓言論批評:當代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論綱》將當代中國文藝與文化的各類文本看作是具有特定歷史信息的寓言文本。面對寓言式的現代文化生產邏輯,本書創新性地倡導寓言論批評:即用批評的文本,構造一種“新型寓言”來代替文本的“舊寓言”,用創造新的社會的勇氣來代替溫情浪漫的文化生產的妥協和虛弱,用召喚起來的危機意識來代替被裝飾起來的文化奇觀。
寓言論批評 目錄
寓言論批評 作者簡介
周志強,文學博士,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圖書評論》執行主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兼理論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主要從事文藝美學、中國大眾文化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在《文藝研究》《文藝爭鳴》《探索與爭鳴》cultural studies 等雜志發表論文200余篇;著有《闡釋中國的方式:媒介裂變時代的文化景觀》 《這些年我們的精神裂變》《大眾文化理論與批評》 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