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德國四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1134361
- 條形碼:9787551134361 ; 978-7-5511-343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德國四季 本書特色
以作者在德國學習生活的經歷為主要線索,將德國優美的自然風景與學子遠離故土的人文感懷,做了意蘊悠長的演繹。
德國四季 內容簡介
本書以作者在德國學習生活的經歷為主要線索, 以審美的眼光觀照那塊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俱佳的土地上的四季風光和人情世態。主要內容包括: 來自中東的茶、黑森山上的腺望塔和薩爾布呂肯大學、“薩爾河上的很多橋”等。
德國四季 目錄
抵達
薩爾布呂肯的夏天
來自中東的茶
黑森山上的嘹望塔和薩爾布呂肯大學
“薩爾河上的很多橋”
周末出行五人組
薩爾布呂肯方圓上百里的郊外
巴黎的雨
跳蚤市場和五歐元的自行車
每天都騎車去法國
對薩爾布呂肯的懷念
萊比錫的秋天
德國的憂郁
萊比錫
1813年戰爭紀念塔
晁桃(ZSCHORTAU)
從萊比錫出發
八大湖
馬格德堡的冬天
馬拉半球與中國音樂
易北河公園的中國柳
馬格德堡的冷清
哈茨山(Harz)
呂根島(RUEGEN)
勃蘭登堡門前的新年夜
在德國過的圣誕和春節
兩次搭車(Mitfahren)
馬格德堡周圍的幾個地方
春到漢堡
春到漢堡
阿爾斯特湖(ALSTER SEE)
呂納堡和呂貝克(LUENEBURG、LUEBECK)
以發木森(FARMSEN)為中心的漢堡郊行
比勒菲爾德(BIELEFELD)及其附近的丘陵谷地
縱斯特(SONEST)
漢堡公墓
德國的風景與中國
告別漢堡
柏林廿日
一次成功的運籌學實踐——勃蘭登堡騎行
一道街一片森林一條河
從各個方向穿越(DURCH)柏林
從柏林出發到達的外地
*后的儀式
跋:復活的呼吸
德國四季 節選
到達薩爾布呂肯以后的開始幾天是休息時間,但是自己心里卻迫切地想著要到已經開班三周時間的小組里去上。課。不過德國人凡事都是有規則的,剛來的時候要給一周時間倒時差和熟悉環境,是一個必須被遵守的慣例。而且自己后來很快就明白,那么急迫地想去上課是完全錯誤的,后面有的是你不想上課但是又必須得去上課的時候呢。到達一個全新的地方,卻錯誤地認為去上課就是表達自己對于這種新鮮的激動OO的方式r這實在是多年以來被教育出來的本能,領略這個全新的世界里的環境和人文種種,對一切的新鮮做O直觀的觀察與了解,享受異域的風景,這才是我們學習本能之前的更自然的本能。 人們在新生活、異于以前的生活開始的時候總是充滿了希望與憧憬,以為新生活必然會有諸多優于過去的生活的新鮮之處;這往往不假,不過什么樣的新生活其實也是難以完全避免其存在的問題的,你在享受新生活的時候必然也會接受新生活的問題。 生活的改變周然是我們所期待的,尤其是在既有的生活模式已經持續了太長太長的時間,我們早就期待著人生發生一點改變的時候。但是,總的來說改變并不直接意味著更加稱心如意,改變的喜悅之后很快就會是改變的煩惱。這一點在所有人的經歷中幾乎很少例外,也正是我們作為個體的人真實生活的寫照。但是就人的本性出發,這樣的規律總結一點都不會妨礙我們在獲得了新生活的機會之初的那種分分秒秒的喜悅之情。 除了從機場到宿舍一路上應接不暇的O新鮮的觀感之外,一覺起來,直接接觸的就是住在同一個單元里的那些中東人士了。與中東人如此近距離地接觸,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中自然是OO次,他們雖然和自己一樣來自遙遠的亞洲,但是在國人的感覺里他們已經屬于高鼻深目的異族了。但在德國他們同樣作為亞洲人的身體特征顯現出來,這也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就與他們有一種比較親近的感覺,雖然這樣的親近可以被更直接地理解為同是學生的同學之誼。他們在國外的環境里顯然也是比在國內要開放很多的,那一對男女在公開場合里毫不避諱的摟抱親吻之類的親昵之舉,絕非其在國內的公共環境里所能有。他們身體的激情與他們的眉目一樣,比國人要更棱角分明更外露。那女人凹凸玲瓏的腰肢與小巧的臉型、大大的眼睛在如此近距離的出來進去都可以看到的場合里,給人以很強烈的驚艷之感:她的小背心(眼鏡還掛在小背心的正中間,更拉低了領口的位置)配高腿牛仔褲和半高跟的拖鞋的打扮是完全歐化了的,不僅脖子完全外露,而且胳膊、腿都有面積不小的裸露部分。德國的環境讓他們立刻就入鄉隨俗地擁有了新的自由,這樣的自由不僅將一向被壓抑的身體解放出來,而且讓精神在可以縱情的馳騁里獲得了一種節日一般的狂歡之感。相比之下,中國人,尤其是在很多其他的中國人都在場的情況下的中國人,就要收斂和保守得多。 和這幾位中東的同學的接觸限于客廳里的桌子旁,因為餐廳是共用的,大家一般看到有別人在用的話都會在房間里等著,一直到別人做好飯走了,自己再去做。因為我們在這里學習是吃食堂的,所以客廳里的餐具一般很少用,大家動爐灶一般都是做熱水,或者微波點什么。只有周末的時候食堂不開門,那些不出去旅游的人才在屋子里開火做飯。這樣一來,大家共同的可以圍桌而坐的場合與時間就是晚上回來以后的一點兒時間了。 在我剛剛到達的第二天的晚上,終于迎來了和他們圍桌而坐的機會。因為知道我是中國人,他們就主動介紹了自己的國籍。他們興奮地說起敘利亞——這個當時遠沒有現在印象深刻的國家;說的是中國和敘利亞之間的傳統友好,因為國家的傳統友好,人和人之間也就天然地友好起來。這似乎是一種自己能感受到的直接得益于國家的福利,讓人很是意外,意外的喜悅。 他們請我喝了中東的一種茶,一種類似中藥的茶。茶都是碎末,用的是塑料杯,喝的方法也是用有著金屬扁嘴的塑料管吸著喝。
德國四季 作者簡介
梁東方,生于河北保定。文學碩士。關注人文地理,愛好自行車旅行、連環畫收藏,并有相關文章發表。有《山腰上的記憶——紅旗渠訪問筆記》《連環畫里的時代記憶》《茵波夢影:在萊茵河拐彎兒的地方》等著作出版。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