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有意思:體育高手是怎么練成的(課本里學不到的科學知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1499319
- 條形碼:9787541499319 ; 978-7-5414-993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學有意思:體育高手是怎么練成的(課本里學不到的科學知識)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7-14歲中國首位卡爾·薩根獎獲獎者、火星叔叔鄭永春傾力推薦; 全書從孩子*感興趣的12個日常主題為切入點,并從500多個核心問題擴展發散,充分激發孩子閱讀欲; 1000多個知識點覆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人文等多門學科。文理科交叉融合,由點到面培養科學思維; 扎根課本又高于課本,每個疑問必含新知,每個科學原理必長見識。
科學有意思:體育高手是怎么練成的(課本里學不到的科學知識) 內容簡介
一個來自邁克爾·喬丹的困惑,帶你了解神經系統的信息傳遞;一個在空中劃出曲線的棒球,帶你揭示伯努利定理的奧秘;一把鋒利的冰刀,帶你體會壓強與摩擦力的奇妙關系…… 生活中孩子需要接觸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怎樣才能讓孩子成為體育高手呢?看似單純的運動項目里其實蘊含著許多科學原理。本書通過一些簡單有趣的運動小實驗,讓孩子在親身探索中發現各種體育項目中蘊含的科學知識,通過身邊事物激發孩子求知欲。同時也能對課堂所學的知識加深鞏固。
科學有意思:體育高手是怎么練成的(課本里學不到的科學知識) 目錄
**章 即將開始:走進運動會
1 快速反應
2 你的平衡感是由什么控制的
3“空想”能提高你的運動技巧嗎
4 邁克爾·喬丹的困惑
5 學習新技巧的秘訣是什么
第二章 高高地飛:球類運動Ⅰ
1 怎樣才能把球扔得更高
2 怎樣才能把球扔得更遠
3 如何才能投出曲線球
4 怎樣才能使旋轉球更穩當
5 高爾夫球的表面為什么有那么多小坑
6 怎樣才能更好地掌控足球運行的方向
7 球王貝利的秘密
8 網球的彈性有什么作用
9 網球表面為什么是毛茸茸的
10 臺球實驗中的科學
第三章 滑呀滑:與冰刀、雪橇以及滑雪板相關的運動
1 冰鞋的冰刀有什么作用
2 怎樣才能讓身體旋轉得更快
……
第四章 滾滾向前:與輪子有關的運動
1 藏在自行車飛輪后的秘密
2 自行車上的飛輪為什么大小不一
……
第五章 嘩啦,嘩啦:水上運動
1 水有“皮膚”嗎
2 怎樣才能讓你“乘風破浪”
……
第六章 跳躍、攀登、擲飛盤等:其他有趣的運動
1 降落傘的作用
2 怎樣跳高才能跳得更高
……
科學有意思:體育高手是怎么練成的(課本里學不到的科學知識) 節選
本書的**章叫“ 即將開始:走進運動會”,主要討論的是你身體里*重要的部分—— 你的大腦是如何參與運動的。接下來的幾章討論的內容涉及各種球類運動、滑冰、滑雪,以及其他一些運動項目里所蘊含的科學知識。每一章都包括幾個與該主題有關的實驗項目。每個實驗里都列有所需材料的清單,對每個步驟都做了詳細的介紹,對實驗結果也做了詳盡的分析。至于做實驗所需要的絕大部分的材料,你都可以在家里、家附近的商店或者超市里找到。有些實驗還有“其樂無窮”部分,意在讓你試試同一個實驗的其他可能性。“ 你知道嗎” 部分舉例說明了一些運動員是如何運用運動科學知識的。 如何成為一個好的科學家 開始做實驗之前,你要仔細地閱讀所有的指導說明,并收集所有你可能會用到的材料。 在筆記本上記下實驗的過程及結果。 認真遵循所有指導說明。千萬不要單獨嘗試本該由大人幫助完成的步驟。 如果你的實驗**次沒有達到理想效果,就請再試一次,或者稍微變換一下方式再做一次。在現實生活里,實驗并非總是一次就能成功的。 永遠讓自己的大腦保持一種渴求知識的狀態,勤于提出問題并善于找到答案。科學研究的基礎就是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找到*佳答案。 利用本書開展科技創新項目 將實驗所需材料或者設計稍作變更,看看結果是否還會相同。記住每次只改變一個因素,這樣你就可以知道到底是什么變化導致了這個特殊的結果。自己設計實驗或者游戲,驗證你對事物運行規律的想法。觀察周圍的事物,尋找可以說明你所學過的科學原理的例子。 如果一開始你不理解周邊的事物,不必焦慮。新事物總是等待著人們去發現。別忘了,人們總是在偶然的情況下得到影響深遠的新發現。 這本書里的許多實驗都可以當作參加科技創新項目的雛形。當你按照書中所描述的步驟做完所有實驗后,你想到的是什么問題?在“其樂無窮”這個部分也有一些可行的實驗。如果你想要做一個科技創新項目,就必須要遵循科學方法。首先你要提出一個假設,然后用實驗來檢驗假設,接著分析結果,*后得出結論。例如,如果你喜歡“快速反應”里的實驗,你也許會想知道到底是男孩的反應速度快,還是女孩的反應速度快? 對于這個實驗,你可以提出一個假設:女孩的反應速度比男孩快一些。接下來你就可以設計一個實驗來檢驗你的假設是否正確。在“快速反應”這個例子里,你可以檢測好幾個朋友的反應時間,請你確保至少要分別測試5個男孩和5個女孩。你測試過的人數越多,所得到的數據結果就越可靠,結論就越精準。接下來你要對你所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在“快速反應”里,你可以制作一個表格,列出每個人的性別及反應時間。你也可以算出每一組的平均反應時間,將結果進行對比。將每組人員的反應時間加起來,然后用總時間除以該組的人數,就可以得出平均反應時間。*后,你就可以得出結論,表明你的結果到底是驗證了還是推翻了你的假設。 注意事項 一些科學實驗可能存在危險。對于那些需要成年人幫忙才能完成的實驗,比如那些涉及使用火柴、刀具或者其他鋒利工具的實驗,一定要請一位成年人幫忙。使用家中物品時,務必要先請示一下你的父母。實驗結束后,請將你用過的東西收好,并整理、打掃你做實驗的場地。優秀的科學家都非常細心謹慎,這樣才能避免事故的發生。 當你在做一項體育運動時,不管你信不信,發揮主要作用的并不是你那渾身的肌肉,而是你的大腦,盡管你可能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大腦是神經系統的一部分。大腦、脊髓及各種神經構成了整個神經系統。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具有聯絡和整合輸入信息并傳出信息的作用。神經系統是一個復雜的信息傳遞系統,它可以從全身各處收集信息,再把信息傳遞到全身各處。人體僅大腦就容納了超過1000億個神經細胞!感覺神經從人體周邊環境收集信息后,就把這些信息轉化為各種感覺,比如熱、冷、觸摸、按壓及疼痛等,然后把這些信息傳遞給大腦,*后由大腦來決定做出何種反應。一旦大腦做出了合理的決策,就會把反應信息發布給運動神經,運動神經就會指揮肌肉運作起來。 本章的一些實驗有助于你了解大腦和神經系統。因為在你做運動時,令你有優異表現的正是大腦和神經系統。 1快速反應 在很多運動里,你需要對某些事物做出極為迅速的反應。比如,你可能要擊回一個以每小時100千米的速度飛過來的網球,或者朝著一個以同樣速度投擲過來的棒球揮起你的球棒。從**眼看到球朝著你飛過來,到你把球打回去其實只是瞬間的事。 在那么短的時間里,你的大腦要指揮身體運動起來,而你的身體也要做出相應的動作。那么,這個過程到底歷時多久?你的反應時間能否再縮短一些?試試下面這個實驗你就能夠知曉了。 原來如此 尺子下落一小段距離,你的助手會用拇指和食指抓住尺子。尺子下落的距離可以用來測試他的反應時間。反應時間,是指大腦把信息傳達給身體的肌肉群,并由肌肉群做出動作時所需要的那段時間。 當尺子下落時,大腦的運動腦皮層會將一條信息傳遞給手指。這條信息沿著粗大的神經細胞束——脊髓傳送,而脊髓就藏身于脊椎骨內。接著,這條信息會沿著從脊髓延伸出來的更小的運動神經束傳遞給手指肌肉群。這樣,手指肌肉群就會接收信息,合攏手指,從而抓住尺子。 將本實驗重復幾次。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多,你的助手在尺子下落時抓住尺子的距離是不是越來越短?多找幾個朋友來做做這個實驗。有些朋友的反應時間是不是比其他朋友要短一些?有些優秀的棒球投手能以144 ~ 160千米/ 時的速度投球。對于擊球手而言,這意味著什么呢? 這意味著,棒球只需在0.46 ~ 0.41 秒的時間內,就可以從投手的手中到達本壘板。如果你覺得大約需要花0.3秒來揮棒的話,那么擊球手可能只有0.1~0.2 秒的時間決定何時揮棒,朝哪里揮棒,并且把信息傳遞給胳膊和手上的肌肉群。人體能夠表現出這樣的速度真的很神奇! 2你的平衡感是由什么控制的 大腦控制著你身體的許多功能,這一點你可能從來都沒有考慮過。比如說,大腦能讓你的肺吸入或者呼出空氣,還能讓你眨眼睛,甚至你的平衡能力以及你身體的直立狀態都由大腦所掌控。要想知道大腦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就請試試下面這個實驗吧。 找一塊更長一點兒的木板,將木板平放在地面上。試著使身體保持平衡狀態,然后開始從木板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看看你會不會從木板上掉下來。試著多練習幾天,然后,看看自己走木板時會不會表現得好一些呢。幾分鐘以后你應該能夠在木板上保持身體平衡。 原來如此 人的平衡感由內耳的部分構造所掌控。在2個充滿淋巴液的囊里有小的顆粒神經細胞,這種細胞可以感知到哪個方向朝上,哪個方向朝下,而3個充滿淋巴液的半規管可以感受到活動的狀態。 感覺細胞位于半規管的底部,里面有細小的纖毛。當你站起身來,重力會將顆粒細胞向下拉。當顆粒神經細胞接觸到纖毛時,纖毛就會把信息傳遞給大腦,告訴大腦你站起來了。比如說,當身體失去平衡開始向右傾斜時,重力就會把顆粒神經細胞拉到右側。然后,纖毛就會把這一信息傳遞給大腦,告訴它你正在向右傾斜。大腦就會把信息傳遞給你脖子上的肌肉及兩條腿的肌肉,讓這兩部分的肌肉盡量保持頭部及身體的平衡。經過練習,你就能夠得知身體需要做出怎樣的調整才能達到平衡狀態。當你從長木板的一端走向另一端時,你的身體也是通過類似的過程學習如何保持平衡的。 你知道嗎? 在女子體操運動中,平衡感是非常重要的。比賽用的平衡木長5米、寬10厘米,距離地面有1.25米。體操運動員在表演整套固定動作時,除了要保持身體平衡,從平衡木的一頭走到另一頭以外,還要求在平衡木上表演前空翻、后空翻、旋轉及其他基本動作,而且必須保持身體平衡!這可是一項杰出的技能,不僅需要出色的平衡感,還需要多年的訓練。
科學有意思:體育高手是怎么練成的(課本里學不到的科學知識) 作者簡介
[美]吉姆·威斯是一名科學教師,也是非營利組織的教育協調員。他出版了一系列著名的兒童科學活動書籍,也是幾本科學教科書的作者。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