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遺產.空間.新制序: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66980
- 條形碼:9787100166980 ; 978-7-100-16698-0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遺產.空間.新制序: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本書特色
一部探討博物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作用和意義的學術著作
遺產.空間.新制序: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教育部課題“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項目編號:12YJCZH198)結題成果。該成果主要探討作為文化遺產、社區、人與社會交匯的重要空間——博物館,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所構建的保護目標區域內,應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以及如何應對非遺保護的挑戰、更新“制序”,以促進《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目標的實現和很好傳統文化的延續。本書首先探討博物館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必要性。其次,選取楊家埠大觀園、松陽生活形態博物館、美國印第安人博物館等靠前外具體案例,探討傳統博物館在非遺保護中的優勢、作用與問題。第三,在梳理數字化、數字化博物館和數字博物館概念基礎上,結合靠前非遺數字博物館實例,探討數字博物館參與非遺保護的優勢及面臨的問題。第四,在分析生態(社區)博物館的源流、理論和特征基礎上,結合梭嘎生態博物館、安吉生態博物館等案例探討生態(社區)博物館在非遺保護中的作用與不足。基于前述探討和分析,作者提出了對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展望。
遺產.空間.新制序: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目錄
遺產.空間.新制序: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作者簡介
王巨山,1979年出生,2007年畢業于山東大學歷史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浙江師范大學文傳學院副院長兼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主任,耶魯大學人類學系訪問學者,浙江省文化廳非遺專家庫專家,浙江省文化產業學會理事。已出版《浙江文化遺產保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中國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實踐》《中國文化遺產概論》《故事傳說?楊家埠木版年畫故事研究》等多部著作。承擔教育部課題1項(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12YJCZH198),浙江省哲社規劃課題1項(浙江文化遺產保護史:08WHZT004),文化部委托課題1項(非遺研培實效研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1項,主持橫向課題9項。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