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民國教育督導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467933
- 條形碼:9787544467933 ; 978-7-5444-679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國教育督導研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教育督導,教育決策者與管理者,教育研究者本書對民國教育督導進行了系統考察,比較全面地展示民國教育督導的歷史運作,更加全面地還原了民國教育的歷史面貌;通過梳理民國教育督導漸進的歷史脈絡,分析民國教育行政與管理的得失,以對當前轉變教育督導職能,推進教育行政制度改革,提供借鑒和參考。
民國教育督導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七章, 內容包括: 緒論 ; 傳承與變革 ; 教育行為與督導機構 ; 教育政策與督學資格 ; 監督考核與督導隊伍管理 ; 計劃標準與督導過程 ; 民國教育督導述評。
民國教育督導研究 目錄
**章 緒論>1
一、 研究意義與思路 >3
(一) 研究意義>3
(二) 研究思路>9
二、 相關概念釋義>11
(一) 民國>11
(二) 教育督導>12
(三) 視察與指導>20
(四) 教育督導與教育視導>20
三、 研究述評與本書框架>21
(一) 教育視導論著>21
(二) 相關論著>34
(三) 本書框架>45
第二章傳承與變革>47
一、 清末視學制度簡述>49
(一) 近代教育的興起和發展>49
(二) 近代新教育制度的建立>51
(三) 《視學官章程》與學部視學>53
(四) 地方視學>56
(五) 清末視學制度的特點及影響>58
二、 民初視學制度變革>61
(一) 民初對清末視學制度的沿襲>61
(二) 民初對清末視學制度的變革>63
三、 民初視學制度創立的背景>65
(一) 民初教育改革的失敗>65
(二) 民初教育行政的需要>66
(三) 民初的政治需要和社會需要>67
第三章教育行政與督導機構>71
一、 教育部的沿革及中央視學機構>74
(一) 教育部取代學部: 視學機構從置員到設署>74
(二) 從教育行政委員會到大學院:
“督學”名存,機構暫廢>79
(三) 教育部的恢復及其督導機構>84
二、 省教育行政組織及其視學機構>89
(一) 從紛亂走向統一的省教育行政組織及其視學機構>90
(二) 大學區及其督導機構>97
(三) 恢復教育廳之后的省督導機構>101
三、 縣教育行政組織及其督導機構>105
(一) 勸學所沿革與視學設置>106
(二) 教育局輪回與視學機構>111
第四章 教育政策與督學資格>119
一、 督學任職資格述略>122
(一) 教育部督學任職資格>122
(二) 省督學任職資格>126
(三) 縣督學任職資格>129
二、 督學任職資格變化路徑及表現>132
(一) 資歷: 注重督學求學、治學經歷與教育工作經驗>133
(二) 名稱: 改視學為督學>139
(三) 觀念: 淡化視察檢查,提倡輔助指導>141
(四) 言行: 從官樣批評到示范幫助>143
三、 督學任職資格變化原因>145
(一) 從重視察到兼指導的法定職責使然>145
(二) 社會對督學專業知識的期待>146
(三) 國內外教育督導理論的影響>148
(四) 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的實際需要>156
(五) 民國中后期教育政策的轉向>160
第五章監督考核與督導隊伍管理>169
一、 歷史背景考察 >174
(一) 基于權力制衡和法治思想的民初教育督察理論>174
(二) 法律規程與督學權力>177
(三) 督學職業道德修養與社會期待的反差>181
二、 懲戒考績與督學管理>186
(一) 文官懲戒制度>186
(二) 公務員考績制度>187
(三) 倫理約束>188
三、 視學規程與督學管理>189
(一) 禁需索: 定薪酬,規范吃住行>189
(二) 防濫權: 劃定視察范圍>193
(三) 杜流弊: 多種督導形式并舉>196
四、 專業化與督學管理>197
(一) 提高督導人員專業水平>198
(二) 召開教育督導會議>203
(三) 考核督學工作實績>206
第六章計劃標準與督導過程>213
一、 督導前準備>215
(一) 召開行前會議>216
(二) 確定視導時間和內容>219
(三) 編制視導計劃>222
(四) 訂定視導標準>225
二、 督導中的問題及改進>229
(一) 評價方法從主觀漸趨客觀>229
(二) 視導方式從單一到多元>233
(三) 視導方法從虛到實>235
(四) 視導性質從重督查轉向重輔導>238
(五) 視導目的從獎懲教師轉向策進教育>240
……
民國教育督導研究 節選
緒論 鴉片戰爭以后,西方教育體制及教育管理理論的輸入速度大大加快,中國教育隨同整個社會被裹挾上資本主義戰車,開始了它艱難的近代化征程。在這樣一個歷史過程中,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及教育管理觀念的轉變日益加劇,新與舊、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社會與國家等種種力量在各個方面發生碰撞,由此推動整個社會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教育在這一過程中曾廣受追捧并有所發展,對教育進行規范調整的教育行政與管理制度在近代化過程中也較早地實現了形式化。洋務運動以來,通過移植外國相關教育制度并有所創新,中國完成了近代教育行政與管理體制的初步構建。 民國教育行政在清末新教育行政制度“草創”的基礎上,經歷了1912—1927年的“建立時期”、1927—1928年的“試變時期”,再到1928—1949年的“改進時期”,①漸趨規范化和制度化。作為現代教育行政主要環節與功能的教育督導,其組織機構的設置、督導隊伍的管理、督導工作的實施等,對這一時期教育發展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研究這一時期的教育督導制度,既有利于從一個側面展示中國教育在民國社會、政治、經濟大變革進程中的歷史概貌,也有助于揭示這一進程背后的組織、制度等原因。 ……
民國教育督導研究 作者簡介
吳長宏,教育學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教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兼職教育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教育督導、中學英語課程與教學論。參與國家重點課題及部級規劃課題各一項,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兩項;主持南京市“十三五”規劃個人課題一項,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一項。參編教材教輔資料三部,主譯論文兩篇。在《教育文摘周報》《中小學教師培訓》《教學與管理》《山西師范大學學報》《中小學教材教學》《江蘇教育》《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高考》等報刊發表論文、教學隨筆數十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