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正是麥秋時 本書特色
《風雅俳句:正是麥秋時》是翻譯家鄭民欽先生編著的經典俳句鑒賞文集之第三卷,收錄了近代以前的傳統俳句名作,所選有開宗鼻祖荒木田守武、“俳圣”松尾芭蕉、與謝蕪村、小林一茶、河東碧梧桐、正岡子規、夏目漱石等數十位俳人,共計二百余首俳句。本書編排方式上按照“春夏秋冬”分類,不分題材,以俳人及其年代為次序,每首俳句皆有中文、日文及賞析三部分組成。傳統俳句大多抒發個人對自然、生活的體驗感受,包含了日本人民在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中的心靈感受,具有強烈的風土性和藝術性,是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正是麥秋時 內容簡介
★俳句被譽為世界上*短的詩,日本人的心之風景。 ★“風雅俳句”系列全四冊,浮世繪彩插精裝典藏本,以俳句“季語”分為春、夏、秋、冬四卷。 ★收錄俳句開宗鼻祖荒木田守武、“俳圣”松尾芭蕉、與謝蕪村、小林一茶、河東碧梧桐、正岡子規、夏目漱石等數十位俳人名句。 ★翻譯家鄭民欽數十年精心編譯、注釋、賞析。中日對照,掃碼可聽。 ★羅蘭·巴特稱俳句是“*精煉的小說”,博爾赫斯稱其“拯救了人類”,周作人稱其為“理想的小詩”。 ★俳句的誕生與中國古典詩詞中的絕句有關,俳句向中國古典詩文傳統借鑒甚多,讀俳句有助于雙向理解兩種文學、兩種文化。 ★俳句從16世紀誕生至今一直生機勃勃。在日本,一直有每年舉辦的全國性俳句大賽,除了專門學習之外,在商品包裝、影視、動畫等方面皆有俳句的身影;“五四運動”時期傳入中國,受到周作人大加稱贊、推廣,興起了創作小詩的風潮,比如冰心的《繁星》《春水》,至今仍有許多漢俳的創作,以及對俳句的研究;俳句傳到西方,英語稱為“Haiku”,英、法、美等各國都有用各國語言創作俳句的,詩人埃茲拉·龐德、博爾赫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斯、特朗斯特羅姆等人的詩歌寫作,都深受過日本俳句的影響。 ★詩言志,歌詠言,經典詠流傳。大語文的環境下讓孩子們更加擁有擁抱世界的視野,經典文學中的詩歌。 ★現代出版社繼反響熱烈的“和風譯叢”系列后推出“有詩°”系列,將陸續推出風雅俳句四卷、和歌四卷等,為大家呈現詩歌之美、古典之美、經典之美。
正是麥秋時 目錄
正是麥秋時 相關資料
※俳句是傳播微光與顫栗的詩。——安德烈·貝勒沙爾(法國作家) ※俳句是*精煉的小說。——羅蘭·巴特(法國作家、社會學家、思想家) ※一首俳句拯救了人類。——博爾赫斯(阿根廷詩人、作家、翻譯家) ※(俳句)把一些相反的或不協調的詞語揉合起來,以便傳達對美的突然醒悟。——賽登斯蒂克(美國學者、翻譯家) ※俳句、和歌、漢詩形式雖異,志趣卻相同、其中俳句與漢詩相似之處尤多,蓋因俳句源于漢詩絕句之故。——正岡子規(日本歌人、俳人) ※可以說日本的短詩就像日本的繪畫,如果你不是非常熟悉它們所反映的生活,你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它們。對于那些帶有感情色彩的短詩來說尤其如此。——小泉八云(日本作家) ※俳句本身并不表達任何思想,它只用表現去反映直覺,它們是*初直觀的直接反映,是實際上的直觀本身。——鈴木大拙(日本禪學大師) ※短歌大抵是長于抒情,俳句是即景寄情,……至于簡潔含蓄則為一切的共同點。從這里看來,日本的歌(短歌和俳句等在內)實在可以說是理想的小詩了。——周作人(中國作家) ※(俳句)又專以情韻取長,字句更少——只十七字母——而余韻余情,卻似空中的柳浪,池上的微波,不知所自始,也不知其所終,飄飄忽忽,裊裊婷婷;短短的一句,你若細嚼反芻起來,會經年累月的使你如吃橄欖,越吃越有回味。——郁達夫(中國作家) ※腦海中涌起了詩意畫意的漣漪,也就自然地記起日本詩人的俳句和短歌。——艾蕪(中國作家) ※俳句是*接近禪的文字,人在禪中,要將意念集中于一點。寫作一首俳句,讓17個音節從千萬幻念中浮現出來,少即是多,這就是禪。 ※俳句閱讀門檻很低,你甚至可以出門前背一首,在通勤的路上細細回味。但俳句的欣賞門檻卻不低,那一句話,只不過給你一個引子,一個暗示。這個空杯,要你自己注滿。——連岳(中國作家)
正是麥秋時 作者簡介
鄭民欽 翻譯家,學者。1946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北京外國語學院亞非系日語專業畢業。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日詩歌比較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日語教學研究會理事等。 著有《日本俳句史》《日本民族詩歌史》《和歌美學》等,編有《風雅俳句系列》《風雅和歌系列》等,譯有《源氏物語》《奧州小道》《東京人》《春琴抄》《燃燒的綠樹》等百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