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新書)匠心獨運 甲子生輝 版權信息
- ISBN:9787040523416
- 條形碼:9787040523416 ; 978-7-04-05234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匠心獨運 甲子生輝 內容簡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學校教育的本質是文化的存續和創新。學校教育就是培養文化的存續者和創新者。“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就是培養“文化自信”的堅守者和“文化繁榮興盛”的創新者,學校教育必須承擔起這一新時代所賦予的使命。高職教育作為“年輕”的高等教育類型,欣逢盛世,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梳理無錫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無錫職院”)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應對挑戰的奮斗史,也是一部重視文化建設與文化育人,將職業院校建設成為“文化高地、精神家園”的文化史,更是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職業教育模式探索史。
(新書)匠心獨運 甲子生輝 目錄
**節 吳風蠡雨:涵養尚德務實價值取向
一、開放包容的人文情懷
二、精益求精的鑄劍精神
三、尚德務實的社會風尚
四、超越自我的價值追求
第二節 人文傳統:生發經世致用辦學情懷
**章 延綿文脈——根植文化沃土與時俱進60年
**節 不辱使命的職教創建期
一、篳路藍縷創建農機校
二、激情歲月鑄就奮斗精神
三、蹉跎十年不舍職教使命
第二節 以人為本的中專校職教建設期
一、身份獨立與體制完善
二、教育引領與思想塑魂
三、以人為本的探索與實踐
四、試辦五年制高職
第三節 文化自覺的高職迅猛發展期
一、搶抓機遇,厚植高職教育先發優勢
二、加強黨建,全面重塑職院文化精神
三、文化育人,產教融合提升高職境界
四、國際合作,豐富職院品牌文化含量
第二章 文化自覺——昌明辦學理念鑄就職院精神
**節 “學生的家園,企業的伙伴”——無錫職院的辦學理念
一、“學生的家園,企業的伙伴”的內涵詮釋
二、“學生的家園”的實施舉措
三、“企業的伙伴”的實施路徑
第二節 “嚴謹治學,崇尚實踐”——校訓承載的職院精神
一、校訓的嬗變與內涵發展
二、校訓承載的職院精神
……
第三章 匠心錘煉——實踐煉精神用心強技能
第四章 生態營造——以德為先文化育人
第五章 文化互融——開放合作多元融合
第六章 精神導航——春風化雨桃李盛
第七章 薪火相傳——職業路上追夢人
第八章 文化向未來——不忘初心再出發
后記
(新書)匠心獨運 甲子生輝 節選
《匠心獨運 甲子生輝: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文化育人研究與實踐》:(一)通過調研、歸納、排序、重組,重構專業課程體系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戴勇校長提出了系統改革高職課程體系的“調研、歸納、排序、重組”課程開發理論。一是調研,本著“既關注初始就業,又兼顧崗位升遷”的原則,調研畢業生就業崗位具體工作任務和職業素養要求,以獲得80~100個崗位具體工作任務信息作為開發專業課程的基本依據。二是歸納,即由企業生產、管理等一線的技術和管理人員以及畢業生代表組成專家組,把80~100個崗位具體工作任務信息,按照工作對象、工具、規范和方法4個要素歸納,形成10~15項典型工作任務,并將典型工作任務轉換成同名稱專業課程。三是排序,根據職業能力培養要求,對專業課程按照“入門、專項、綜合”三個階段進行評級分類排序。四是重組,教師將每一門專業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組織成3個以上的實訓單元,每個實訓單元都以具體工作任務為載體,并以實踐為主導,按學生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單一到綜合”重組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二)服務專業教學,改革基礎課程針對專業要求,改革制圖、英語、數學、物理、計算機應用等基礎課程,突出公共基礎課程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為專業教改服務。采用“加”“減”結合,增加服務專業的課程內容,精簡與專業培養目標相距較遠的理論教學內容。這里以數學、物理兩門基礎課為例作一介紹。數學課程是學校所有工科專業以及經濟管理和財經類專業都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相對普通本科院校的生源而言,高職學生的數學基礎與能力差異較大,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數學是短板。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學校采用數學課程分層教學。通過高考成績、入學摸底測試、隨堂提問等了解學生數學基礎,針對不同基礎和專業需求,進行分級、分班組織教學,構建“基礎分層一專業分類一數學實踐一素質拓展”的多維課程體系。同時,設計搭建了“普及一提高-專業”的三大項目數學科技實踐活動平臺。普及項目以全體師生參與的“大學數學知識綜合應用科技實踐活動周”為主要內容,活動內容貼近校園生活、貼近實際應用,參與活動周可以得到相應的學分獎勵。提高項目以“各類競賽活動培訓”為載體,選拔具備一定實踐能力的學生進入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等各類競賽培訓,提高數學應用與實踐能力培養。創新項目以“大學生創新項目”為主要內容,遴選在前兩項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創新項目實踐,培養創新拔尖人才,為后期的專業學習和技術技能創新大賽培養選手。調查問卷顯示,有84.4%的學生認為“上數學課收獲很大”,有85.1%的學生認為“數學課不再枯燥了”,有93.2%的學生認為“知道了數學的應用”。物理課程是智能制造專業的基礎課程,對學生專業學習和創新設計能力培養至關重要。因此,學校根據專業需求進行了物理課程改革,構建了“四維度、三層次”高職物理教學體系。通過“項目化教學”“物理制作活動周”等多樣化教學模式,使基礎物理課堂“動起來、活起來、笑起來”。“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引領的高職物理‘四維度、三層次’課程改革與實踐”榮獲2017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學生的動手能力極大地得到了鍛煉,物理創新團隊獲得2018年全國職業院校“挑戰杯”創新創效創業大賽特等獎。……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