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從容淡定過一生:李叔同傳+人生哲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78965
- 條形碼:9787511378965 ; 978-7-5113-789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容淡定過一生:李叔同傳+人生哲學 內容簡介
本書藝術地再現了李叔同傳奇的一生,展現其不論是在春光中明媚,還是與青燈古佛為伍,都一心鉆研學問、淬煉藝術的學者大家風范,并對其人生哲學進行分析歸納,留待后人感悟學習。
從容淡定過一生:李叔同傳+人生哲學 目錄
上篇 李叔同傳
**章
懵懂:錦瑟華年誰與度
家世顯赫
幼年失怙
以兄為父
情迷梨園
蕭郎陌路
第二章
初夢:秋風走馬出咸陽
紅燭有淚
遠離津門
滬上初度文名漸盛
詩畫唱酬
第三章
歷練:藍田日暖玉生煙
故園夢碎
公學淬煉
吟風弄月
痛失慈母
游學東瀛
第四章
漂泊:夢里不知身是客
鉆研音畫
異國之戀
醉心話劇
重回故里
家業凋零
第五章
求索:江春不肯留行客
教書辦報
砥礪藝術
執教杭州
驚世駭俗
左支右絀
第六章
空門:莊生曉夢迷蝴蝶
虎跑斷食
勘破紅塵
法號弘一安然持戒
潛心修行
第七章
修持:心底清靜方為道
掩關治律
渡過死劫
得拜高僧
參透真味
了卻前塵
第八章
落幕:留得殘荷聽雨聲
弘法四方
心靜如水再歷生死
晚晴終暮
天心月圓
下篇 李叔同的人生哲學
**章
情操:名士風范影隨身
真名士,自風流
謙謙君子范
看淡生死
視錢財如糞土
切斷名利心
不做應酬和尚
第二章
治學:要做就做*好
做事須嚴謹
先器識而后文藝
決定了就義無反顧
虔誠拜師
以身作則教后學
要做就做得徹底
第三章
修身: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提攜與感恩
以誠動人
寬以待人
自知心是佛
常以戒為師
第四章
氣節:有格品自高
念佛不忘救國
不用外國貨
人格的力量
平等待眾生
以身護佛
遺囑展現的高風亮節
附錄
李叔同年表
李叔同經典詩文選
李叔同信精選
從容淡定過一生:李叔同傳+人生哲學 節選
《從容淡定過一生 李叔同傳+人生哲學》: 家世顯赫 天津糧店后街六十號,是一座古意盎然的四合院。宅院中間有一間新式洋書房,窗子格外雅致,裝有兩層玻璃,且綴著一層紗。順著洋房向前走,有一座名為“意園”的園林。每至春日,西府海棠、紅枝薔薇以及翠綠秀竹讓園子風雅備至,搖曳生姿。夏日正逢石榴花開,微風起時,一只蜻蜓便會攀上剛剛綻開的荷花。站在庭院中,隔著海河,可望見對岸的天津古文化街,天后宮與玉皇閣威嚴聳立,鐘鼓樓與六角亭熠熠生輝。 在這般氣勢與雅致兼具的庭院里,住著的便是桐達李家,縱然此處并非李叔同出生之地,卻寄存著李叔同的年少時光。 百年易逝,宅子已然作古,為了惦念與緬懷,此處修葺一新后,作為李叔同故居,迎來了絡繹不絕的參觀者。 萬事皆空,一切如云似霧,美好之人與美好之事都脆弱且短暫,人們卻偏偏喜歡追逐水中之月,鏡中之花。說不清人生如戲,還是戲如人生,但人們卻演得如此認真。生旦凈末丑,無論自己扮哪一個角色,都是技藝純熟的演員。李叔同已經逝去百年有余,但他撒落的瓊瑤玉屑,終究隨著時間之河,抵達你我之岸。只是,后世有心人,循著他那婉曲的足跡,讀著他那美感與智慧并存的字句,不知是夢是醒。 到頭來,無論故事內外,癡人終究會悟到,萬境歸空。然而,化為虛無又何妨,這一趟亦步亦趨的追尋,已然成全了美的歷程。于是,那些舊事,不妨重提;那些故地,不妨重游。 清末之時,大清帝國仍尊崇自己為天朝上國,物阜民豐,文治教化,衣冠器具,無不豐盈,當朝統治者自然認為無須同外國互通有無,于是關起門來在自己釀造的美酒中醉得醺醺然。殊不知,昔日帝國已成為將要隱沒山中的夕陽,輝煌不過是回光返照的假象。 果然,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國的炮艦撞開了清朝的封建大門。短短二十載之后,距離皇城*近的天津,即被迫開埠通商。新舊思潮碰撞更迭,天津城一半是傳統的市井風情,一半是光怪陸離的花花世界。 天津市三岔河口,算得上是滿街流金的繁華地段,南北運河與海河在此地交匯,長蘆鹽在這里集散。其東側便是一條名為糧店后街的南北走向的馬路,馬路之東有條路家胡同,胡同東口二號,坐落著一座坐北向南的三合院,這即是李叔同出生之所了。 這般情景,與《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又有何異。賈寶玉本是女媧補天余下的頑石,卻投在了“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做了一場紅塵之夢,醒來之后一無所有而去。李叔同在出生之時,亦是千人喜,萬人寵,就連院中的那株老梅樹,都愈發蒼勁。 光緒六年(1880年)九月,秋意漸濃。 熙熙攘攘的李家大院里,傭人們跑前跑后,大門外更是商販云集,人們說這比逢年過節還要熱鬧。天亮之時,一聲啼哭驚飛了落于梅枝的那只麻雀,置身于佛堂的李筱樓喜極而泣,連忙跪拜叩謝。 六十八歲的李筱樓一向沉穩有致,如今抱著被紅綢子包裹的兒子,竟興奮得有些茫然失措。蓋一襲絲綿印花被的王鳳玲,正值芳齡,不滿二十,作為李筱樓的第四房太太,**次在這座宅院里找到了存在感,她溫柔地提醒著李筱樓該給孩子取個名字。李筱樓的目光始終未曾離開手中的嬰兒,略加思索,便為兒子起名為李文濤,字叔同。 王鳳玲喃喃地念著叔同,叔同,心里只是歡喜,卻無法預知他將會走上怎樣的道路,得到一個怎樣的結局。忽而,秋風掀起紗簾的一角,王鳳玲看到一枚花瓣落于窗上,心中又涌起萬千悲傷,這個孩子長大后,想必會有人在背后說他不過是庶出,是小妾之子。她想一輩子護著這個孩子,卻知曉造化弄人,有些事強求不得,漫漫人生路,終究要由他親自去走。 “老爺,再為他取個乳名吧。”王鳳玲的聲音中,已帶了些許淚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乳名就叫‘成蹊’吧。” 萬事皆有源頭,順流而下,總會覓見枝葉與繁花,而后漸漸走向蒼涼與蕭瑟。 在那個任外人欺凌的時代里,比時局更亂的是人心。 同治四年(1865年),李筱樓考中進士,曾擔任吏部主事,但戰火不熄,人心不寧,不消幾年,他便辭去官職,承父業經商,一心操持家中生意,經營鹽業,錦繡綢緞,珍珠白玉,后又創辦了“桐達”等幾家錢鋪。家中終日沸沸揚揚,熱鬧異常,陽光拂在臉上,讓人覺得這場繁華盛會永遠不會結束。 李叔同三歲那年,父親又在老宅附近的山西會館斜對過購置了一座豪宅,即天津糧店后街六十號。這座豪宅依街而建,大門為“虎座”門樓,其上掛著“進士第”匾額,門楣上的百壽圖鏤刻磚雕,精致而大氣。過道里掛著“文元”匾額,威嚴氣派,大而方正。這樣的宅院,在天津這座開放的城市里,真算得上是一道耀眼的景觀。 搬遷之日,李筱樓邀請了津門各界名流,甚至奧地利公使和公使夫人都專程前來赴宴。時人說起桐達李家,總會嘖嘖稱贊,語氣里滿是艷羨與傾慕。 這段流光溢彩的時光,美則美矣,終究太過短暫,猶如天邊的那一縷云彩,風一吹便散了。 靜闊云空,變幻無常,未來已經為他而來,而他要做的,只是循著命運的指引,一步步走向彼岸。無論那里是真是幻,他都得虔誠地接受這一場生命恩賜。 ……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