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國之重器出版工程 多中繼無線協作傳輸理論與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516961
- 條形碼:9787115516961 ; 978-7-115-5169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之重器出版工程 多中繼無線協作傳輸理論與技術 本書特色
本書系統論述了多中繼無線協作傳輸理論與技術,基本覆蓋了多中繼無線協作傳輸理論的多中繼優化選擇和資源分配的內容。內容主要包括:協作通信技術概述、增強選擇的混合譯碼放大轉發及優化功率分配、協作通信下的*中繼選擇、協作多中繼選擇的刪除改進及功率優化分配、雙向協作系統的中繼選擇和功率分配優化、改進的鏈路自適應再生(LAR)轉發協作機制、低復雜度*比合并量化轉發、高效QC-LDPC預編碼Raptor編碼協作、多中繼LDPC譯碼軟信息轉發協作、多中繼極化選擇譯碼轉發協作等內容。該書能較好地涵蓋*發展的多中繼協作傳輸理論與技術的諸多內容,有助于推動5G等新一代無線協作通信技術的發展。 本書適合作為普通高等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多中繼無線協作傳輸及其信號處理等各領域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的參考書。
國之重器出版工程 多中繼無線協作傳輸理論與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論述了多中繼無線協作傳輸理論與技術,基本覆蓋了多中繼無線協作傳輸理論的多中繼優化選擇和資源分配的內容。內容主要包括:協作通信技術概述、增強選擇的混合譯碼放大轉發及優化功率分配、協作通信下的很優中繼選擇、協作多中繼選擇的刪除改進及功率優化分配、雙向協作系統的中繼選擇和功率分配優化、改進的鏈路自適應再生(LAR)轉發協作機制、低復雜度優選比合并量化轉發、高效QC-LDPC預編碼Raptor編碼協作、多中繼LDPC譯碼軟信息轉發協作、多中繼極化選擇譯碼轉發協作等內容。該書能較好地涵蓋近期新發展的多中繼協作傳輸理論與技術的諸多內容,有助于推動5G等新一代無線協作通信技術的發展。 本書適合作為普通高等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多中繼無線協作傳輸及其信號處理等各領域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的參考書。
國之重器出版工程 多中繼無線協作傳輸理論與技術 目錄
第1章 協作通信技術概述 001
1.1 無線協作通信研究意義 002
1.2 無線協作通信研究現狀 004
1.3 無線協作通信的典型應用 007
1.3.1 蜂窩移動通信網絡應用 007
1.3.2 無線局域網應用 008
1.3.3 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 008
1.4 無線通信分集技術 008
1.4.1 分集技術 009
1.4.2 分集合并技術 010
1.4.3 3種合并技術的性能對比 013
1.5 協作通信系統的基本模型 013
1.6 協作通信的多中繼協作 015
1.6.1 固定中繼協作 016
1.6.2 選擇DF中繼協作 019
1.6.3 增量中繼協作 020
1.6.4 其他中繼協作 021
1.6.5 各中繼協作的比較 022
1.7 協作通信的中繼選擇 023
1.7.1 基于不同準則的中繼選擇 023
1.7.2 不同中繼選擇的比較 025
1.8 本章小結 025
參考文獻 026
第2章 增強選擇的混合譯碼放大轉發及優化功率分配 031
2.1 混合譯碼轉發模型及ISHDAF協作原理 034
2.1.1 混合譯碼轉發系統模型 034
2.1.2 ISHDAF協作原理 036
2.2 ISHDAF協作分析及仿真 039
2.2.1 ISHDAF協作的誤碼率分析 039
2.2.2 ISHDAF協作的中斷概率分析 040
2.2.3 ISHDAF協作的頻譜效率分析 041
2.2.4 ISHDAF協作的數值仿真及分析 042
2.3 協作網絡下的單及多中繼系統模型 046
2.3.1 單中繼系統模型與互信息量 046
2.3.2 多中繼系統模型及中繼選擇分析 048
2.4 基于中斷概率優化的中繼功率分配 050
2.4.1 中繼系統的中斷概率分析 051
2.4.2 中繼系統的功率分配優化 053
2.4.3 中繼系統的*優中繼位置 054
2.4.4 中繼系統的中繼分集增益 055
2.4.5 中繼系統的功率分配仿真及分析 056
2.5 ISHDAF功率分配與誤符號率優化 060
2.5.1 ISHDAF協作系統分析 060
2.5.2 誤符號率優化的目標函數 061
2.5.3 功率分配因子的改進遺傳算法優化 063
2.5.4 ISHDAF功率分配與符號率優化仿真 065
2.6 本章小結 069
參考文獻 070
第3章 協作通信下的*優中繼選擇 073
3.1 *優中繼選擇的協作系統模型 075
3.2 機會中繼選擇策略 077
3.2.1 AF機會中繼選擇策略 078
3.2.2 DF機會中繼選擇策略 078
3.3 混合譯碼放大轉發協作下的*優中繼選擇策略 079
3.3.1 *優中繼選擇算法描述 080
3.3.2 *優中繼選擇性能分析 082
3.3.3 *優中繼選擇對比仿真 083
3.4 基于門限決策的SDF中繼選擇策略性能分析 086
3.4.1 SDF中繼選擇策略描述 086
3.4.2 SDF中繼選擇策略理論分析 089
3.4.3 SDF中繼選擇策略仿真及分析 092
3.5 本章小結 095
參考文獻 096
第4章 協作多中繼選擇的刪除改進及功率優化分配 099
4.1 單源多中繼AF網絡中的基本中繼選擇 101
4.1.1 單源多中繼AF協議模型 101
4.1.2 單源多中繼AF協議的基本中繼選擇策略 103
4.2 多中繼選擇策略的刪除改進及其次優功率分配策略 105
4.2.1 系統模型 105
4.2.2 多中繼選擇策略的刪除改進 108
4.2.3 基于刪除改進的次優功率分配 109
4.3 實驗仿真與結果分析 111
4.3.1 仿真實驗1 111
4.3.2 仿真實驗2 112
4.3.3 仿真實驗3 113
4.4 本章小結 114
參考文獻 114
第5章 雙向協作系統的中繼選擇和功率分配優化 117
5.1 多中繼選擇策略的刪除改進及其次優功率分配策略 119
5.2 現有中繼選擇算法和凸優化功率分配 121
5.2.1 Max-Min算法模型 121
5.2.2 雙向中繼 122
5.2.3 凸優化功率分配 122
5.3 門限信噪比乘積算法及其*優功率分配 124
5.3.1 雙向中繼選擇策略的門限信噪比乘積算法 124
5.3.2 *優功率分配 125
5.4 實驗仿真與結果分析 127
5.4.1 仿真實驗1 127
5.4.2 仿真實驗2 128
5.4.3 仿真實驗3 129
5.4.4 仿真實驗4 130
5.5 本章小結 131
參考文獻 131
第6章 改進的鏈路自適應再生(LAR)轉發協作機制研究 133
6.1 協作通信系統模型 135
6.1.1 兩跳單中繼系統模型 135
6.1.2 兩跳多中繼系統模型 135
6.2 *大比合并概述及分析 136
6.3 協作通信的中繼傳輸協作 137
6.3.1 放大轉發協作 138
6.3.2 譯碼轉發協作 139
6.3.3 編碼協作 140
6.3.4 壓縮轉發協作 141
6.3.5 各中繼傳輸協作的對比 142
6.4 改進的LAR轉發協作方案 142
6.4.1 中繼選擇方案 145
6.4.2 改進的LAR中繼系統的性能分析 145
6.4.3 改進的LAR中繼系統性能仿真及分析 147
6.5 本章小結 149
參考文獻 149
第7章 低復雜度*大比合并量化轉發 151
7.1 多中繼協作轉發系統模型 153
7.2 改進的低復雜度量化轉發方案 155
7.2.1 中繼節點標量量化 157
7.2.2 目的節點聯合譯碼 158
7.3 中繼量化轉發的優化功率分配 160
7.4 改進的量化轉發方案仿真及分析 162
7.5 本章小結 168
參考文獻 168
第8章 高效QC-LDPC預編碼Raptor編碼協作 171
8.1 Raptor編譯碼原理 173
8.1.1 Raptor編碼 174
8.1.2 Raptor譯碼 175
8.2 LDPC預編碼Raptor編碼協作原理 177
8.3 LDPC預編碼Raptor編碼協作分析 179
8.3.1 誤比特率分析 180
8.3.2 中斷概率分析 182
8.4 LDPC預編碼Raptor編碼協作仿真及分析 184
8.5 本章小結 188
參考文獻 189
第9章 多中繼LDPC譯碼軟信息轉發協作 191
9.1 多中繼LDPC譯碼軟信息轉發協作概述 192
9.2 協作傳輸系統模型 195
9.3 LDPC編譯碼原理 196
9.4 LDPC碼的擴展原模圖構造 197
9.4.1 QC-LDPC碼的擴展原模圖構造 198
9.4.2 循環偏移量的QC-IACE優化搜索 201
9.4.3 所構造編碼的性能仿真與分析 204
9.4.4 所構造編碼的復雜度分析 206
9.5 LDPC譯碼軟信息轉發協作 207
9.5.1 中繼節點軟信息測量 208
9.5.2 目的節點聯合譯碼 210
9.5.3 LDPC譯碼軟信息轉發仿真與分析 214
9.6 本章小結 216
參考文獻 217
第10章 多中繼極化選擇譯碼轉發協作 219
10.1 Polar碼及其選擇譯碼轉發協作概述 220
10.2 縮短Polar碼構造的刪除圖樣選擇 223
10.2.1 Polar碼及其刪除改進結構 223
10.2.2 Polar碼的反饋代價刪除 225
10.2.3 信道極化效果及誤塊率上限分析 227
10.2.4 實驗仿真及分析 228
10.3 分段CRC輔助的刪除Polar譯碼 231
10.3.1 Polar碼的BP譯碼 231
10.3.2 分段CRC輔助的Polar碼刪除譯碼 233
10.3.3 實驗仿真及分析 236
10.4 多中繼協作傳輸系統模型 241
10.4.1 多中繼協作系統模型 241
10.4.2 聯合極化譯碼轉發協作模型 242
10.5 改進的極化選擇譯碼轉發協作 243
10.5.1 基于衰落信道的極化碼構造 243
10.5.2 預選及再選擇極化譯碼轉發 245
10.5.3 極化選擇譯碼轉發協作分析 247
10.5.4 實驗仿真及分析 249
10.6 本章小結 253
參考文獻 254
國之重器出版工程 多中繼無線協作傳輸理論與技術 作者簡介
包建榮(1978— ),男,博士,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IEEE會員,中國電子學會、中國通信學會高級會員,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151第三層次培養人員。曾主持3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及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發表論文80余篇,申請專利20余項,獲得浙江省信息經濟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1項,主要研究方向為空間無線協作通信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