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物華天寶:良渚古環境與動植物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192262
- 條形碼:9787308192262 ; 978-7-308-19226-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物華天寶:良渚古環境與動植物 本書特色
封面文案:
人的生產和生活與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一代又一代的良渚人生活在這里,又遠離了這里。
從良渚文化遺址的環境、動物和植物考古發現,帶你勾勒出在環境改變的千年背景下,渚社會的興衰變革。
內容簡介:
隨著考良渚考古發掘工作和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對良渚文化的認識日益清晰。人的生產和生活都與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由于良渚人長期以來的濫伐森林、開挖溝渠、修筑宮殿,人口的暴增和自然資源之間的矛盾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加上4200年的全球氣候波動事件,加劇了這一地區環境的惡化,河流淤塞、水土流失、垃圾遍野,在洪水來臨之時,農田盡毀,巫風盛行的良渚社會食不果腹,再也沒有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一波又一波的良渚人只得背井離鄉,離開了這片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直到2000年后的戰國時代,新的腳印踏足這里,才開始了新的繁衍生息。封面文案:
人的生產和生活與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一代又一代的良渚人生活在這里,又遠離了這里。
從良渚文化遺址的環境、動物和植物考古發現,帶你勾勒出在環境改變的千年背景下,渚社會的興衰變革。
內容簡介:
隨著考良渚考古發掘工作和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對良渚文化的認識日益清晰。人的生產和生活都與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由于良渚人長期以來的濫伐森林、開挖溝渠、修筑宮殿,人口的暴增和自然資源之間的矛盾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加上4200年的全球氣候波動事件,加劇了這一地區環境的惡化,河流淤塞、水土流失、垃圾遍野,在洪水來臨之時,農田盡毀,巫風盛行的良渚社會食不果腹,再也沒有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一波又一波的良渚人只得背井離鄉,離開了這片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直到2000年后的戰國時代,新的腳印踏足這里,才開始了新的繁衍生息。
本書從良渚文化出發,以圖說的方式分三部分分別介紹良渚文化遺址的環境、動物和植物,勾勒出在環境背景下良渚先民的動植物利用圖景及良渚社會的興衰變革。
物華天寶:良渚古環境與動植物 內容簡介
隨著考良渚考古發掘工作和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對良渚文化的認識日益清晰。良渚文化遺址主要分布在環太湖地區,地勢總體由西北向東南趨于平坦。本地區河湖眾多,水網密集,動植物資源豐富,良渚文化的稻作農業、果蔬栽培和家畜飼養業在此時都有了極大的發展。人的生產和生活都與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由于良渚人長期以來的濫伐森林、開挖溝渠、修筑宮殿,人口的暴增和自然資源之間的矛盾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加上4200年的優選氣候波動事件,加劇了這一地區環境的惡化,河流淤塞、水土流失、垃圾遍野,在洪水來臨之時,農田盡毀,巫風盛行的良渚社會食不果腹,再也沒有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一波又一波的良渚人只得背井離鄉,離開了這片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直到2000年后的戰國時代,新的腳印踏足這里,才開始了新的繁衍生息。本書從良渚文化出發,以圖說的方式分三部分分別介紹良渚文化遺址的環境、動物和植物,勾勒出在環境背景下良渚先民的動植物利用圖景及良渚社會的興衰變革。
物華天寶:良渚古環境與動植物 目錄
物華天寶:良渚古環境與動植物 作者簡介
姬翔,男,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畢業,專業方向為地球化學。碩士期間,開始參與了良渚遺址的相關研究。2016年碩士畢業后,進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從事地質考古工作。 宋姝,女,吉林大學考古系碩士畢業,專業方向為動物考古。曾參與內蒙古魏家窩鋪、吉林后套木嘎、云南河泊所等遺址的發掘,2016年進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良渚古城遺址的發掘和動物遺存的研究工作。曾參與吉林大學動物考古學教材的編寫。 武欣,女,山東大學考古系碩士畢業,專業方向為植物考古。曾參與河南郟縣蘆河遺址、滎陽官莊遺址及鶴壁大賚店遺址的發掘及整理。2016年進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自入職起即在良渚遺址考古與保護中心負責相關植物考古及整理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