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境自高格 /
二、意境頗難分 /
三、物我兩相忘 /
四、“無我”優美,“有我”宏壯 /
五、寫實家與理想家 /
六、實景真情為境 /
七、一字出境界 /
八、境界大小無關優劣 /
九、興趣、神韻與境界 /
一○、太白以氣象取勝 /
一一、評飛卿之詞 /
一二、一句出詞品 /
一三、解人正不易得 /
一四、句秀、骨秀與神秀 /
一五、后主之氣象 /
一六、君主之短,詞人所長 /
一七、客觀詩人與主觀詩人 /
一八、后主之詞,血書也 /
一九、開創北宋之風 /
二○、正中之詞清朗高遠 /
二一、“出”字出何處 /
二二、一生專學在何處 /
二三、論詠春草絕調 /
二四、《蒹葭》*得詩人情致 /
二五、憂生與憂世 /
二六、成大事者,必經三種境界 /
二七、《玉樓春》歐陽修 /
二八、古之傷心人 /
二九、少游詞境*為凄婉 /
三○、詞中氣象 /
三一、陶潛與東坡,薛收與白石 /
三二、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 /
三三、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 /
三四、詞忌用替代字 /
三五、沈義父論替代字 /
三六、隔霧看花之恨 /
三七、和韻與原唱 /
三八、詠物之詞,東坡*工 /
三九、寫景之病,皆在“隔”字 /
四○、隔與不隔 /
四一、寫情不隔與寫景不隔 /
四二、白石格調*高 /
四三、南宋詞惟幼安也 /
四四、無此胸襟不可學 /
四五、蘇、辛之雅量 /
四六、狂者、狷者與鄉愿 /
四七、稼軒之神悟 /
四八、周旨蕩而史意貪 /
四九、論夢窗之詞 /
五○、夢窗之詞與玉田之詞 /
五一、詩、詞之境界 /
五二、觀物、言情以自然 /
五三、詞并非易于詩 /
五四、文體盛衰之由 /
五五、詩、詞有題而亡 /
五六、大家之作 /
五七、詩詞創作之道 /
五八、白居易與吳偉業 /
五九、絕句,律詩和排律 /
六○、入乎其內,出乎其外 /
六一、詩人與外物 /
六二、游詞為淫鄙之病 /
六三、《天凈沙》馬致遠 /
六四、人各有能有不能 /
一、白石之詞 /
二、雙聲、疊韻之論 /
三、平仄有殊皆疊韻 /
四、詩詞之盛衰 /
五、不解“天樂”義 /
六、北宋名家以方回為*次 /
七、創作之難之易 /
八、歡愉之辭難工,愁苦之言易巧 /
九、文學之習慣 /
一○、一切景語皆情語 /
一一、詞家多以景寓情 /
一二、詩之景闊,詞之言長 /
一三、氣質、神韻不如境界 /
一四、非自有境界 /
一五、長調之*工 /
一六、后人不能學 /
一七、開北曲四聲通押之祖 /
一八、不足與容若比 /
一九、詞家時代之說 /
二○、云間諸公彩花耳 /
二一、《衍波詞》之佳者 /
二二、學人之詞,疆村為極 /
二三、《蝶戀花》二首 /
二四、《半塘丁稿》 /
二五、皋文之為詞,深文羅織 /
二六、贊姜夔而疏賀裳 /
二七、“閉門造詩”之論 /
二八、北宋詞有句,南宋詞無句 /
二九、草窗、玉田之詞為枯槁 /
三○、此非警句也 /
三一、宋之文天祥,明之劉基 /
三二、和凝《長命女》 /
三三、北宋詞疏遠 /
三四、小好小慚,大好大慚 /
三五、棄周鼎而寶康瓠 /
三六、沈昕伯之《蝶戀花》 /
三七、詩人之眼與政治家之眼 /
三八、宋人小說,多不足信 /
三九、詩詞歌賦之工 /
四○、有篇又有句 /
四一、寧失之倡優,不失之俗子 /
四二、《蝶戀花》之議 /
四三、萬不可作儇薄語 /
四四、詞人之忠實 /
四五、集之回想 /
四六、論詞與論詩 /
四七、東坡之曠,白石之曠 /
四八、文學之事 /
四九、詩人視一切外物 /
一、不喜長調,不喜用人韻 /
二、開詞家未有之境 /
三、曲古不如今,詞今不如古 /
四、孔門之用詞 /
五、暮雨瀟瀟郎不歸 /
六、張玉田之詞 /
七、修飾字句易,換意難 /
八、雜劇之祖 /
九、致語 /
一○、集作者之謎 /
一一、其非一書 /
一二、非徒善創,亦且善因 /
一三、淫詞,鄙詞,游詞 /
一四、王國維論其詞 /
一五、曲家不能為詞 /
人間詞話附錄 /
王國維《文學小言》 /
人間詞話·苕華詞 /
王國維詩學理論摘選 /
《人間詞甲稿》序 /
《人間詞乙稿》序 /
《重印人間詞話序》俞平伯 /
《人間詞話》補箋序戚法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