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藩籬與跨越: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與政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283768
- 條形碼:9787562283768 ; 978-7-5622-837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藩籬與跨越: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與政策 內容簡介
本書重新界定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特征, 提出了“素質本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理念, 嘗試性地構建了“素質本位”高職教育的課程結構, 初步提出了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政策建議。本書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定義拓展了傳統高職教育的領域和范圍, 將培養理論性或學術性人才之外的所有高等職業形式都納入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之中, 在“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指導的教育實踐觀照下, 是與時俱進、符合時代潮流的, 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創新性。
藩籬與跨越: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與政策 目錄
**章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概述
**節 研究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
一、研究緣起
二、選題意義
第二節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現狀
第三節 研究的基本線索與研究方法
一、調查研究方法
二、歷史研究方法
三、系統研究方法
四、實驗研究方法
五、比較研究方法
第四節 主要內容與基本觀點
一、主要內容
二、基本觀點
第二章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
**節 職業教育:一個歷史的透視
一、諸種語義的職業教育
二、與普通教育兼容的職業教育
三、與技術教育融合的職業教育
第二節 高等職業教育:層次乎?類型乎?
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內涵的演變
二、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特征
三、職業型高等教育與研究型高等教育的聯系與區別
第三節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界定
一、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
二、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概念
三、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概念
四、職業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與研究型高等教育的聯系與區別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理念
**節 高等職業教育理念的內涵、形態及趨勢
一、高等職業教育理念的內涵
二、高等職業教育理念的形態
三、高等職業教育理念的趨勢
第二節 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觀、教學觀和質量觀
一、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觀
二、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觀
三、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觀
第三節 現代知識觀與高等職業教育理想
一、現代知識觀與高等職業教育的思想基礎
二、現代知識觀轉型與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第四節 素質本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理念
一、能力本位理念
二、人格本位理念
三、素質本位理念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目標
**節 比較與啟示:國際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
一、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國際透視
二、國際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啟示
第二節 變遷與誤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
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變遷
二、當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誤區
第三節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
一、社會需求是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現實依據
二、獨特智力傾向是制定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智力依據
三、職業帶理論是制定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層次依據
四、綜合能力是制定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素質依據
第四節 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的理性思考
一、綜合素質:高等職業教育的理智選擇
二、人性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的終極追求
三、全面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價值取向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課程
**節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價值
一、課程事實與課程價值之間的關系
二、發達國家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價值取向
三、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價值偏差
四、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的價值取向
第二節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思想
一、課程的專業方向不等于職業方向
二、課程盡可能避免過窄的專業定向
三、課程內容要側重于創造性智力技能
四、課程知識框架由學生自主建構
五、課程模式要多樣和有彈性
第三節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結構
一、課程質的結構
二、課程類的結構
三、課程形的結構
四、課程層的結構
第四節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模式
一、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路
二、常見的高等教育課程模式
三、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模式構建
本章小結
第六章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教學
**節 國外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及啟示
一、主要教學模式
二、國外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啟示
第二節 國內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及其障礙
一、主要教學模式
二、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觀念障礙
第三節 基于素質本位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
一、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重心
二、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
三、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
四、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條件
五、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評價
本章小結
第七章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制度
**節 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制度的內容
一、生產過程與教學過程相接
二、生產環境與教學環境相融
三、生產資源與教學資源相合
四、生產工時與課程學分相通
第二節 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制度的形式
一、基于資源依賴的合作式融合
二、基于資源共生的嵌入式融合
三、基于資源整合的關聯式融合
四、基于資源集約的共享式融合
五、基于資源開發的一體式融合
六、基于資源衍生的內生式融合
第三節 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制度的機制
一、產教融合辦學模式的運行機制
二、產教融合辦學模式的動力機制
三、產教融合辦學模式的分配機制
四、產教融合辦學模式的激勵機制
第四節 高職教育產教融合制度評價
一、評價理念
二、評價原則
三、評價主體
四、評價內容
五、學生產教融合制度評價總體框架及加分標準
六、評定結果的運用
本章小結
第八章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政策
**節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政策內涵
一、政策的含義
二、人才培養政策
三、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政策
第二節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政策演變
一、建國前及建國初期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政策
二、20世紀80-90年代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政策
三、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政策
第三節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政策困境
一、師資建設政策困境
二、學科專業政策困境
三、課程教學政策困境
四、校企合作政策困境
第四節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政策創新
一、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二、優化人才培養專業
三、豐富人才培養課程
四、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本章小結
結論: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是提升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根本
參考文獻
后記
藩籬與跨越: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與政策 作者簡介
周明星,教育學博士,二級教授,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博士生導師,2000年9月至2001年7月北京大學訪問學者。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現代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效能學術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第三屆學術委員會委員。先后主持國家精品課“職業教育學”和教師教育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職業教育管理學”,獲省部級以上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7項,主持國家和省部級課題17項,出版專著7部,主編著作14部,先后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教育發展研究》和《Education》等重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一百余篇。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技教育與社會保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