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朦朧城市系列消失的邊境線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46848
- 條形碼:9787568046848 ; 978-7-5680-4684-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朦朧城市系列消失的邊境線 本書特色
★迷人的“紙上建筑”與奇幻的機械
在《朦朧城市》系列中,幾乎每一頁畫面中都有大量讓人嘆為觀止的建筑物和城市,那些游走于現實與虛幻之間的超現實主義建筑*終成為了該系列的招牌特色。這部作品中雖然故事的重點是土地,但也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元素,像蜂巢般的建筑、城市模型、穿梭于建筑半空的自行車交通網、圓形的機械車等等,使讀者在了解故事的同時,更提升了視覺上的愉悅感。
★內涵豐富、充滿文學隱喻與哲學思辨的故事
《朦朧城市》系列的故事發生在一個被稱為“對立世界”的世界觀中,那里處于地球的對立面,位于太陽的另一邊,所以我們無法看到它。在那個世界中,每座城市都有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態、建筑風格和城市環境。系列中每一個故事是相互獨立的,但在一些細節處,會出現共通的城市和人物。
《消失的邊境線》創作于2002年,同年,馮索瓦·史奇頓因為《朦朧城市》系列的連續創作而獲得了重要的獎項——終身成就獎。兩位作者對科技進步、城市更新這些命題一向比較關注,而《消失的邊境線》把這種對未來的不安表現到了極。因為主人公同為地圖測繪師,因此這本書會讓人聯想到卡夫卡的《城堡》,兩者在荒謬、怪誕等方面無疑是共通的。作者在這個故事中想探討的究竟是土地、國家的邊境,還是人類身體、心理那道維護尊嚴的后防線呢?
朦朧城市系列消失的邊境線 內容簡介
“朦朧城市”系列1980年起,史奇頓開始和彼特合作創作“朦朧城市”(Les Cités Obscures )系列。該系列作品分十三卷,講述了一系列包含著許多哲學思索的幻想世界,被稱為迷人的“紙上建筑”,是許多建筑設計師或電影工作者很好的靈感來源。本系列作品被翻譯成十余種語言,并獲得了許多獎項。“朦朧城市”系列《消失的邊境線》羅蘭是一名熱愛地圖的制圖員,他剛到地圖測繪中心工作,認識了各色同事和特別的女子什科拉。隨著政策和高層的變動,測繪中心開始用機器取代人類進行地圖的測量及繪制,并以國土邊境線的展示項目為元帥的野心擴張服務。而羅蘭發現什科拉身上神秘的地圖胎記有可能將她陷入危險的境地,于是帶著她開始了逃亡你哦。
朦朧城市系列消失的邊境線 相關資料
建筑師史奇頓和漫畫歷史學家彼特用的文學、繪圖天賦塑造了包括本書在內的奇幻系列“朦朧城市”中。書中那種獨特的壓抑氣氛體現了卡夫卡式恐懼的核心。
——《書單》(Booklist)雜志
作者在這部作品中隱喻了前南斯拉夫的政治動蕩,故事中的男女主角逃離后,發現自己置身于越來越奇異的風景中,這個國家的地理形態越來越與什科拉的身體上的印跡相呼應。其潛臺詞似乎是,政治革命破壞了事物的自然秩序,而制圖師所遵循的形狀是可以被改變的(就像在一個令人難忘的場景中,景色變成了一片無盡的墓碑)。史奇頓的藝術作品很精致:他表現情節的緩慢,畫面中呈現出奇妙的變化,優雅的輕描淡寫。他細致陰影給景物一個豐富的,風化的紋理。如果讀者試圖描繪這本書的情節,他們就會迷失方向,因為它包含了太多東西。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朦朧城市系列消失的邊境線 作者簡介
馮索瓦·史奇頓(François Schuiten),1956年出生于布魯塞爾的建筑世家,在當代漫畫、圖像和跨媒體藝術中有重要地位。他于漫畫作品中建構的虛擬建筑與城市空間,卻成了其招牌特色。漫畫之外,為多部電影設計場景及視覺統籌,并應邀設計了布魯塞爾及巴黎的地鐵站。其作品在法國、日本、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出版并獲獎。2002年了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安古蘭大獎”,2014年,他在法國被授予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
貝涅·彼特(Benoît Peeters),1956年出生于巴黎,法國作家、劇作家與評論家。除寫作外,還參與策展、拍攝電影短片和紀錄片等跨界工作。同時是《丁丁歷險記》作者Herge的研究專家,出版數本其傳記。其作品在法國、日本、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出版并獲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