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水上刀痕:談談那些自成一格的音樂作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189527
- 條形碼:9787562189527 ; 978-7-5621-895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水上刀痕:談談那些自成一格的音樂作品::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苦樂參半, 奇詭芬芳 —— ECM公司的杰蘇阿爾多牧歌作品 ; 兩個女王兩臺戲 ; 謙卑與榮耀同在 —— 巴赫《約翰受難曲》淺析等。
水上刀痕:談談那些自成一格的音樂作品:: 目錄
——ECM公司的杰蘇阿爾多牧歌作品
2.兩個女王兩臺戲
3.謙卑與榮耀同在
——巴赫《約翰受難曲》淺析
4.從貝多芬Opus編號*末的三首作品談起
5.“克魯采”并非終點
——淺析貝多芬的《第十小提琴奏鳴曲》(Op.96)
6.當密度接近臨界
——小議貝多芬《第十四弦樂四重奏》(Op.131)
7.貝多芬伯小調第十五號弦樂四重奏》(Op.132)首演
8.請你敲出如鐵的霧凇
——小評舒伯特的《A大調第二十奏鳴曲》(D.959)
9.他鄉是一面負向的鏡子
——談談柴可夫斯基的弦樂六重奏《佛羅倫薩的回憶》
10.秋日如歌
——談談勃拉姆斯的《單簧管五重奏》(Op.115)
11.拉赫瑪尼諾夫的《交響舞曲》
12.從平庸中復活
——小議德彪西未完成的三幕歌劇《羅德利戈與西梅納》
13.*后的凄美對唱
——德彪西的《小提琴奏鳴曲》(L.140)
14.賦予C大調新的生命
——小議西貝柳斯《第七交響曲》
15.-座島上的三重門
——我看《阿里阿德涅在拿索斯島》
16.折衷藝術的至高點
——奧涅格的五首交響曲
17.不知駛向何處的火車頭
——保羅·興德米特的四首中提琴獨奏奏鳴曲
18.米約的芭蕾音樂《世界的創造》
19.“失控”的芭蕾與血性的俄羅斯
20.肖斯塔科維奇《**小提琴協奏曲》首演
21.肖斯塔科維奇《二十四首前奏曲與賦格》
22.肖斯塔科維奇《第十五交響曲》
23.沃恩。威廉姆斯《**交響曲“大海”》
24.巴托克的鋼琴曲集《致孩子們》
25.野性技巧與多元詩境
——淺釋巴托克的《對比》
26.一把琴里聽乾坤
——小記四位20世紀作曲家的無伴奏大提琴作品
27.光之所在
——品評亞納切克《死屋手記》
28.半曲啁啾半驚啼
——說說烏戈爾斯基版梅西安《鳥鳴集》
29.在波浪上騎乘的人聲
——約翰·亞當斯的《小風琴》
30.玄響叮當也空空
——阿沃,帕特的《第四交響曲》
31.彈奏840遍《煩惱》,如何才能不煩惱
32.心安一處是馨鄉
——薩蒂的六首《玄秘曲》
水上刀痕:談談那些自成一格的音樂作品:: 節選
《水上刀痕:談談那些自成一格的音樂作品》: 史密斯的補全工作僅限于鋼琴曲譜,可德尼索夫為交響樂團所做的補全、配器工作就顯得更為宏大了。因為手稿本身仿佛是一件千瘡百孔的禮服,雖然華美有加,但仍需要織補者耐心細致地梳理和來自音樂直覺的猜測——第二幕有兩個場景遺失了,第三幕有十個小節不知去向。從頭到尾,《羅德利戈與西梅納》的原稿都有著或大或小的缺失,小的細節需要德尼索夫尋絲補縷,大的空白,比如整頁整頁只有草圖、而無實質性曲譜的地方也得靠他填補完整。在更加多的樂段里,一貫謹慎細致的德彪西卻反常地省略了不少力度與速度標記,至于其他瑣碎的、不明確的小地方則更加數不勝數了。這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只不過是德尼索夫工作的一部分,他*終還是比較準確地捕捉住了德彪西朦朧而感性的交響配器色彩。 然而,除了音樂,不完整的劇本也需要重建。德尼索夫承認,有時《羅德利戈與西梅納》的文字費解極了,他甚至花費了比配器更多的時間來理解劇本。另外,發生在羅德利戈和西梅納父親唐·戈麥茨之間的決斗的那部分劇本已經遺失,所以德尼索夫的另一個職責就是用與上下文吻合的“德彪西風格”補全兩人的歌詞、對話和場景。在聆聽《羅德利戈與西梅納》的時候,聽者很難不拿它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做一個比較。和后者相似的是,前者的劇本也是由許多小場景組成的,互相之間依靠穿插的管弦樂相連,上一個場景跳到下一個場景之間的音樂過渡非常自然;但兩者的不同在于,后者的過渡更長些,而前者顯得更加凝練。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這部歌劇中,德彪西風格的清晰質感與盎然詩意一覽無余,甚至在人聲部分比《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更抒情,有一種無拘無束的灑脫。 《羅德利戈與西梅納》有幾個*富魅力的地方,這也是這套Erato唱片值得德彪西迷們拿下的有力理由——首先是**幕愛情場景結尾處的二重唱,徜徉于愛河的兩個年輕人將聲線交織在一起,這個場景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中的燈塔場景(佩利亞斯在燈塔上亮燈,表示祖父同意了婚事)迥然有別,但是聽眾會在那一瞬間有似曾相識的奇妙感覺。其次,由于羅德利戈與西梅納兩人的心理更加矛盾復雜,德彪西為他們安排了大篇幅的心靈獨白,你可以清楚聽出愛、責任與榮耀三者之間的糾結感,尤其是西梅納的詠嘆調,近乎奢侈的長度會讓聲樂愛好者大呼過癮。*后一個不得不提的因素是合唱部分,它在全劇中占了很重的筆墨,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獨唱部分的情感延伸,在緩和戲劇性、給聽眾以遐想等方面頗顯功力。 但是,對于習慣《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那種薄霧般朦朧而優雅氛圍的聽眾而言,《羅德利戈與西梅納》未免有幾分如傳統決斗故事的刀戈色彩,其血腥味可能會稍稍讓人反感。另外,從歌唱藝術角度而言,Erato的錄音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扮演羅德里戈的勞倫斯-戴爾(Laurence Dale)音色雖美,吐字卻有點敷衍和草率;飾演西梅納的多娜·布勞恩(Donna Brown)吐字清晰,但是音量較小,而且在愛情場景中聽起來有些任性,換句話說,他們表現兩個戀人間的熾熱感情火候還欠缺那么一點點。尤其在*后一幕,需要用聲音表現痛苦糾結的心理,他倆距離完美的戲劇感還是有一定距離的。配角方面,扮演唐·迭戈的何塞·范·達姆(Josevan Dam)很好地詮釋了一個暴躁武士身上善良人性的那一面,讓人為之捏一把辛酸淚。而扮演唐·戈麥茨的約拉斯·巴斯汀(Jules Bastin)從頭到腳充滿了戲劇天分,他們兩位的老道表現很好地彌補了兩個年輕主人公的不足。*后需要提到一點,這份錄音是在1993年9月和1994年1月分兩次在錄音室留下的,但是還是具備了極佳的現場感。在里面承擔大量戲份的里昂歌劇院合唱團完成得相當出色,因為大部分時間里,德彪西的寫法更側重于細密繁復一路,絕不能扯開嗓門使蠻力。只是指揮長野健(Kent Nagano)棒下交響樂團質感濃密的音場有時會壓倒幾個歌手的嗓音。 ……
水上刀痕:談談那些自成一格的音樂作品:: 作者簡介
詹湛,1985年生,上海人。 唱片客,德語專業本科畢業,翻譯、校譯多本德語小說及兒童繪本,兼為數家雜志、報紙撰寫音樂評論,時而涉及美術及攝影領域,擔任過《上海演藝》雜志編輯。 學習的并不是音樂專業,而撰寫音樂評論的事,全然緣自多年前許多個巧合的重合。記得福柯談到當代音樂時曾說,它偏離了正軌,因為其復雜程度已經到了不可接近的地步——是不是因為技巧的發展,倒使它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而另一方面,音樂對技術的進步之高度敏感,所產生的依賴性比其他藝術門類又要大得多。多尷尬。 所以我念想中的音樂評論,似乎應該是一座起到穿線縫衣作用的“橋”,而不是在無數堵已經有的“墻”之外再加上一堵“墻”,此小小志向與諸君共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