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建設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33245
- 條形碼:9787520333245 ; 978-7-5203-332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建設論 本書特色
在生態文明視域下,如何加強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生態文化建設,在中國當代應當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化以及怎樣建設生態文化,才能為我國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提供堅實的文化支撐?本書圍繞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生態文化有什么樣的關系和互動作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應遵循哪些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應具有哪些秉賦與規定性——如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中建設生態文化這一主線展開研究,揭示了文化與文明、生態文化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生態文化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論述中國特色生態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堅持中華民族生態文化的主體地位和大眾化方向;闡明中國當代生態文化要突出民族特色必須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進而揭示中國傳統生態智慧的基本精神、獨特魅力和當代價值,并探討怎樣實現中國傳統生態智慧的時代轉換和創新發展等。*后探討了中國特色生態文化系統構建問題。本書為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生態文化建設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新思路,也拓展了文化研究與生態文化研究的理論空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建設論 內容簡介
在生態文明視域下,如何加強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生態文化建設,在中國當代應當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化以及怎樣建設生態文化,才能為我國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提供堅實的文化支撐?本書圍繞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生態文化有什么樣的關系和互動作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應遵循哪些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應具有哪些秉賦與規定性——如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中建設生態文化這一主線展開研究,揭示了文化與文明、生態文化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生態文化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論述中國特色生態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優選文化方向、堅持中華民族生態文化的主體地位和大眾化方向;闡明中國當代生態文化要突出民族特色必須傳承中國很好傳統文化的基因,進而揭示中國傳統生態智慧的基本精神、獨特魅力和當代價值,并探討怎樣實現中國傳統生態智慧的時代轉換和創新發展等。很后探討了中國特色生態文化系統構建問題。本書為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生態文化建設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新思路,也拓展了文化研究與生態文化研究的理論空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建設論 目錄
導言
**章 文化:具有價值內核的人類生活方式
一文化的內涵與特征
(一)眾說紛紜的文化定義
(二)文化的內涵及意義生成
(三)文化的內核與特征
二文化與文明的關系
(一)文化與文明的異同
(二)文明形態與文化模式的劃分
(三)歷時態的文明形態的文化模式內涵分析
第二章 生態文化:生態文明的文化模式
一生態文化產生的背景
二生態文化的內涵
(一)生態文化的哲學世界觀:生態世界觀
(二)生態文化的價值觀:生態價值觀
(三)生態文化的倫理觀:生態倫理觀
三生態文化的體系結構
四生態文化:生態文明的文化模式
(一)生態文化是自覺重建的生態文明社會形態的主導性
文化模式
(二)生態文化是生態文明的靈魂
第三章 生態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本質
要求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簡述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科學內涵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呼喚生態文化大發展、
大繁榮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道路
(二)生態文明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戰略地位
(三)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必須在全社會樹立生態文明
理念
三生態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本質要求
(一)生態文化建設植根于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和社會理想
(二)生態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重要
維度
(三)生態文化建設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
時代特征
(四)生態文化建設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
前進方向
第四章 生態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多維發展的
助推力
一生態文化建設助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的
完善與提升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核心價值觀是開放發展的
思想體系
(二)生態文化價值理念必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
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二生態文化建設助推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豐富和發展
(一)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在現實領域中展現生態化趨勢
(二)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在理論視域中凸顯生態文化價值
三生態文化建設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要傳承更需要創新
(二)生態文化建設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
(三)生態文化建設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的“天時”和
“地利
四生態文化建設助推中國文化產業優化升級
(一)生態文化建設助推中國文化產業壯大規模
(二)生態文化建設助推中國文化產業提升質量
第五章 中國特色:中國社會主義生態文化的內在稟賦
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指導思想和基本
方針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設生態文化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
指導地位
(二)馬克思主義的生態思想及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生態文化建設的指導意義
三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把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
(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正確把握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生態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
核心價值觀的關系
(二)生態文明、“美麗中國”賦予社會主義核心體系和
核心價值觀以生態文明理念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態文明理念
第六章 文化自信:堅持中華民族生態文化的主體地位和大眾化
方向
一堅持民族文化的主體性,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
生態文化精神
(一)生態文化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二)繼承弘揚中華民族以“天人合一”為核心的傳統
生態文化精神
二吸納、改造和提升“小傳統”,發揮民間文化的生態
示范效應和傳播中介功能
(一)“小傳統”——民間文化的一種社會學稱謂
(二)民間文化中的生態意識及其表現形式
——以客家文化為例
(三)民間生態文化的傳承、改造與提升
三堅持文化大眾化方向,使生態文化理念內化為大眾自覺的
信念和行為方式
(一)生態文化大眾化的內涵
(二)推進生態文化大眾化的*直接途徑和方式:通俗化
第七章 文化基因:中國傳統生態智慧的基本精神
一天人合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
二中國傳統生態智慧的基本精神
(一)“天道生生”的宇宙圖式
(二)“天人合一”“人與天一”的博大覺悟
(三)遵道貴德法自然的人倫法則
(四)天人協調與和合的價值理想
(五)以時禁發,仁愛與衣養萬物的誠明之舉
(六)依正不二:眾生平等的佛性智慧
第八章 文化優勢:中國傳統生態智慧的獨特魅力和當代價值
一中國傳統生態智慧的獨特魅力與優勢
(一)“天道生生”的宇宙創生論的獨特魅力與優勢
(二)“天人合一”的有機整體論的獨特魅力與優勢
(三)天人關系哲學中所體現的生命價值論的獨特魅力與
優勢
(四)與天人合一世界觀相聯系的系統思維方式的獨特魅力
與優勢
二中國傳統生態智慧的當代價值
(一)“天人合一”的整體與和合思維方式的當代價值
(二)“天道生生”的宇宙根源意識和“敬天”“畏天”的
心理信念的當代價值
(三)“仁愛萬物”“民胞物與”理念的當代價值
(四)節用、節欲、知足意識的當代價值
第九章 時代轉換:中國傳統生態智慧的創新發展
一文化發展:連續性和間斷性的統一
二中國傳統生態文化的時代總特征、局限性和在當代
面臨的挑戰
(一)中國傳統生態文化的時代總特征
(二)中國傳統生態文化的歷史局限性及其在當代
面臨的挑戰
三中國傳統生態文化的時代轉換與創新發展
(一)與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相適應,賦予傳統生態文化
以新的特質
(二)吸收現代科學思維、科技理性和外國生態文化成果
在豐富、完善和提升中進行重構
(三)立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不斷總結和吸取
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
第十章 系統工程(一):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的
思想與話語體系
一馬克思主義的“兩個和解”統一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生態文化建設的思想指南
(一)“兩個和解”統一的思想基礎
(二)尊重、順應、保護自然的思想原則
二現代西方生態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建設
可借鑒的思想資源
(一)人類中心主義的基本理念
(二)非人類中心主義的基本理念
三轉換與創新: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的話語
1本系
(一)從“天人合一”到“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
生態世界觀
(二)從“天人和合”到“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價值觀
(三)從“敬畏自然”到尊重、順應、保護自然的生態
實踐觀
第十一章 系統工程(二):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
文化制度體系
一生態文化制度概述
(一)生態文化制度的內涵
(二)生態文化制度與生態文明制度的關系
(三)生態文化制度建設的重大意義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制度體系的主要內容框架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經濟制度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政治制度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制度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社會制度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制度體系構建的基本路徑
(一)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經濟制度
(二)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政治制度
(三)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制度
(四)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社會制度
第十二章 系統工程(三):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的
行為規范體系
一構建生態自覺的政府行為規范
(一)堅持綠色發展
(二)實施生態政治
(三)加強生態教育
(四)開展生態合作
二構建生態自覺的企業行為規范
(一)堅持綠色生產
(二)培育生態文化
(三)承擔生態責任
三構建生態自覺的公眾行為規范
(一)堅持綠色生活
(二)建設生態家庭
(三)參與生態政治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化建設論 作者簡介
賴章盛,男,江西于都人,畢業于廈門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生態文明與環境哲學(倫理)等方面的研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