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事業單位職員制度研究-身份.崗位與職業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22139
- 條形碼:9787520122139 ; 978-7-5201-221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事業單位職員制度研究-身份.崗位與職業化 內容簡介
事業單位職員制度是針對聘任到管理崗位上的職員,重新擬定職級、薪酬、考核、培訓等模塊以求提升管理效率和促進職員發展的人事管理制度。 《事業單位職員制度研究(身份崗位與職業化)/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青年學者文庫》立足于事業單位提供公共服務的組織使命,從組織特征、組織變革、制度變遷的視角重新推演職員制度改革的脈絡,研究發現事業單位職員制度與崗位設置、單位分類、聘任制度等緊密相關,建構一套完善的職員制度需要與周邊制度“嵌套”,而“嵌套式”的改革邏輯是造成事業單位職員制度建設困境的主要原因。 《事業單位職員制度研究(身份崗位與職業化)/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青年學者文庫》通過探究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身份、崗位、職業化等問題,明確了職業化的要義并將其作為化解事業單位管理困境、實現人與組織協同發展的關鍵。 《事業單位職員制度研究(身份崗位與職業化)/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青年學者文庫》是對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深入探索,以期為提升事業單位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提供借鑒。
事業單位職員制度研究-身份.崗位與職業化 目錄
**節 研究背景與意義
第二節 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第四節 創新點
第二章 研究綜述與理論基礎
**節 相關概念的梳理與界定
第二節 職員制度與職業化研究綜述
第三節 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職業化的理論闡釋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事業單位變革與管理人員身份變遷
**節 事業單位的內涵溯源與組織特征
第二節 事業單位管理工作的價值和特點
第三節 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身份變遷及面臨的挑戰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分析與比較
**節 事業單位崗位概況
第二節 調研設計
第三節 管理人員的工作價值選擇與感知
第四節 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事業單位職員制度改革
**節 職員制度改革的基本脈絡
第二節 職員制度改革的價值
第三節 職員制度改革的關鍵點
第四節 推進職員制度改革升級的核心
第五節 小結
第六章 比較與借鑒:國外類似組織中的管理人員
**節 國外可比對象的選擇標準與范圍
第二節 不同比較視角下的管理崗位與人員
第三節 國際經驗及其對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職業發展的啟示
第四節 小結
第七章 事業單位職員制度深化改革的方向選擇
**節 政策問題反溯與前瞻
第二節 職員制度深化改革的環境與新價值
第三節 職員制度三種可能的深化路徑
第四節 深化職員制度的一種必然選擇
第五節 小結
第八章 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職業化的路徑建構
**節 職業化建構的邏輯
第二節 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職業化簡要模型
第三節 走向職業化的事業單位管理人員
第四節 小結
第九章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事業單位職員制度研究-身份.崗位與職業化 節選
《事業單位職員制度研究(身份崗位與職業化)/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青年學者文庫》: 從社會職業角度看,事業單位的從業者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職業。1999年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把我國職業劃分為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的四個層次:大類(8個)、中類(66個)、小類(413個)、細類(1838個)。在八個大類中,除了第七大類“軍人”以外,其他大類職業都會出現在事業單位中。①第二大類“專業技術人員”對應事業單位中的專業技術崗位,**大類中的“事業單位負責人”和第三大類的“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對應事業單位的管理崗位,而事業單位中的工勤崗位,對應剩下各類職業中的工人。 事業單位類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決定了科學的分類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按照不同的原則和標準,將產生(原則上不再增加)或消除部分事業單位。事業單位社會功能變遷是一個從擴張到緊縮的過程,由于功能延伸并沒有顧忌市場、政府的邊界問題,事業單位功能與企業、政府相互交叉,造成了政事、事企不分的普遍現象。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在物質、精神、文化、醫療等方面呈現更多的需求,事業單位由于“包辦”服務的慣性,依然不斷地壯大,擠占了市場和政府的一些“職能空間”,也由此面臨按三類組織功能分類改革和削減的新要求。事業單位的“減法”運算在實踐當中并非削減事業單位的數量和財政撥款,而是對現有事業單位性質的重新界定,考慮到單位社會影響、功能強弱、生存狀況等因素,*終的分類也是在事業單位多樣性中尋找穩定的共性和持續的公共價值,實現繁而不亂的管理和運作局面。 第三,知識、技術密集型。事業單位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的第二大類——專業技術人員所包含的14個中類中,從哲學研究人員、經濟學研究人員到體育研究人員等基本屬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要工作人員。測繪工程技術人員、兵器工程技術人員、郵電工程技術人員、森林保護工程技術人員、醫生、護士等也都被納入醫療、交通等事業單位中。這些工作大都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術支撐,從業者的知識和技能水平一般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據統計,我國目前有126萬個事業單位,共計3000多萬名正式職工,其中教育、衛生和農技服務從業人員數量三項相加,占正式職工總數的3/4,其中教育系統人員占到一半左右;離退休人員900萬人,事業單位職員超過4000萬人,①按照原國家人事部發布的《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實施意見規定,事業單位三類崗位的結構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門和事業單位主管部門確定,控制標準如下。(1)主要以專業技術提供社會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應保證專業技術崗位占主體,一般不低于單位崗位總量的70%。(2)主要承擔社會事務管理職責的事業單位,應保證管理崗位占主體,一般應占單位崗位總量的一半以上。(3)主要承擔技能操作維護、服務保障等職責的事業單位,應保證工勤技能崗位占主體,一般應占單位崗位總量的一半以上。總體上看,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能崗位在總量上占優勢。一方面是由于科、教、文、衛等行業對知識和專業技術要求較高,另一方面則是由于事業單位所提供的制度保障吸引了大量高學歷人才。 第四,財政支持和編制控制。事業單位的公益目的和國有資產成分特點決定了事業單位的運行在需要財政支持的同時,還應對事業單位的規模進行合理的調控。事業單位的財政支持是分類的,既包括全額撥款單位,也包括自收自支性質的單位,財政撥款支持事業單位的目的在于補貼其向社會生產和公眾提供的公益服務,其創造的價值不能完全用貨幣表現,按照公益性的成分多少、自身發展狀況等,來給予不同的財政補助。這種差額性的財政補助也正從側面表明事業單位具有一定盈利能力,但并不被允許以營利為目的。其收入方式是多元化的,包括財政補助收入、事業收入、上級補助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等②。 ……
事業單位職員制度研究-身份.崗位與職業化 作者簡介
王俊杰,博士,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講師。先后就讀于中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獲法學學士、管理學碩士、管理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組織文化與領導、管理心理與溝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