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詩詞文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822976
- 條形碼:9787515822976 ; 978-7-5158-229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鄭板橋詩詞文選 本書特色
鄭板橋(1693—1765),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代**畫家、書法家、詩作家,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他與同時代的羅聘、黃慎、李方膺、高翔、金農、李、汪士慎七位畫家并稱“揚州八怪”。
1693年11月22日子時鄭板橋出生于江蘇興化,此時他家道已經中落,生活拮據。三歲時生母去世,十四歲時繼母又去世。板橋天資聰穎,三歲識字,八九歲已能作文聯對,十六歲跟從陸種園先生學填詞,大約在二十歲時考取秀才,二十六歲至江村設塾教書,三十歲時父親去世,后來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以其詩、書、畫“三*”聞名于世。
雍正十年,鄭板橋在朋友的幫助下,去應鄉試,結果中了舉人。在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年之后被任命為山東范縣縣令。又過了五年,鄭板橋調任山東濰縣縣令。為官十二年,離任時兩袖清風,瀟灑而去。在辭官回鄉時,百姓們夾道送行,臨行時,板橋的全部家當也只有空空的口袋和幾箱書而已。如此清廉,讓人感動不已。在臨行前,鄭板橋向濰縣的百姓贈畫留念,上云:“烏紗擲去不為官,華發蕭蕭兩袖寒。寫去數枝清挺竹,秋風江上作漁竿。”用這首詩暗喻自己的清廉,板橋的高潔品質由此可見一斑。在封建社會的官場中,做到清正廉潔,兩袖清風是難能可貴的,因此,板橋在官場中就顯得格格不入,被那些貪官污吏視為怪人。但是,正是因為他是“怪人”,所以能為百姓做許許多多的好事,成為百姓心目中的好官、清官。
為了接近百姓,板橋著布衣草鞋,微服訪貧問苦,并且經常尋訪孤兒,然后傾力相助,表現出了對草根民眾的深切同情。遇到災荒時,鄭板橋都據實呈報,力請救濟百姓,因此人們都很愛戴他這個體恤百姓、愛民如子的清官。乾隆十七年,濰縣發生了大災害,鄭板橋因為申請救濟而觸怒了上司,結果被罷了官。另外,鄭板橋還對封建社會的丑惡面貌表現出強烈的不滿,他在《悍吏》一詩中對貪官的丑惡行徑進行了無情地揭露。如“縣官編丁著圖甲,悍吏入村捉鵝鴨。縣官養老賜帛肉,悍吏沿村括稻谷。豺狼到處無虛過,不斷人喉抉人目。長官好善民已愁,況以不善司民牧。”由此可見官吏的貪婪無恥,社會的黑暗腐敗,百姓的痛苦悲慘到了何等地步。
鄭板橋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胸懷濟世韜略,但因其恃才傲物,故長期受壓制,空懷鴻鵠之志,卻無施展機會。同時他并沒有被世俗所污染,反而清廉高潔,正是這種性格,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創作,他在書法、繪畫、文學方面都有著不俗的成就,**一格、影響深遠。
鄭板橋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他注重趣味,所以他的書作有“真氣、真趣、真意”。鄭板橋的書法,世人稱之為“六分半書”,書中真隸行書相參,書體有架勢,有筆力,金石味濃,撲茂勁拔、奇秀雅逸、方方圓圓、正正斜斜、疏疏密密,排列穿插得十分靈巧和別致。他的字用筆方法多樣,線條類似他所畫的竹子;在結體上進行夸張,使長窄的字*加長窄,寬的*寬,斜的*斜;章法布局上,大小錯落,上下左右互相響應,疏密相應,所謂“亂石鋪街”,富有節奏韻律感。這種創格和變體,一改當時書法界“滑熟”、“媚俗”的風氣,對當時書法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鄭板橋的書法出現在推崇帖學的清代書壇,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并有眾多對聯、條幅、條屏等墨跡傳
鄭板橋詩詞文選 內容簡介
《鄭板橋詩詞文選》一書選取鄭板橋的詩詞、題畫、書信、雜著等匯集一冊并加以注釋,可以讓讀者走進鄭板橋的內心世界,感悟他永恒的藝術魅力。鄭板橋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畫家及作家,透過鄭板橋的書法、畫作、詩詞文,我們能領悟一代大家的風采。
鄭板橋詩詞文選 目錄
詩詞卷
鉅鹿之戰3
偶然作4
自遣5
曉行真州道中5
詩四言6
海陵劉烈婦歌7
揚州8
寄許生雪江三首9
閑居10
村塾示諸徒10
七歌11
哭犉兒五首13
淮陰邊壽民葦間書屋14
項羽14
鄴城15
寄許衡山15
贈博也上人16
寄松風上人16
喜雨17
題畫17
悍吏18
私刑惡19
撫孤行20
芭蕉20
別梅鑒上人21
客揚州不得之西村之作21
再到西村22
除夕前一日上中尊汪夫子22
秋夜懷友23
山中雪后23
小廊24
弄潮曲24
懷舍弟墨25
偶成26
燕京雜詩(三**一)26
飲李復堂宅賦贈27
由興化迂曲至高郵七截句28
贈國子學正侯嘉璠弟29
贈胡天游弟30
讀昌黎上宰相書因呈執政31
甕山示無方上人31
同起林上人重訪仁公
(三**一)32
野老32
山中夜坐再陪起上人作
(四**三)33
又贈牧山34
送都轉運盧公35
李氏小園36
贈金農37
細君37
雨中38
范縣呈姚太守38
古董39
貧士40
行路難三首41
又一首仍用前起句42
云42
塞下曲三首43
招隱寺訪舊五首
(選二首)44
乳母詩45
長干里46
比蛇47
脆蛇48
宿野寺48
游焦山49
雪晴49
六朝50
江晴50
羅隱51
文章52
李商隱52
四皓53
破衲
為從祖福國上人作53
贈勖宗上人三首
(選二首)54
山中臥雪呈青崖老人54
音布55
范縣56
寄題東村焚詩二十八字57
寄招哥57
懷揚州舊居
(即李氏小園,賣
花翁汪髯所筑。)58
喝道58
范縣詩59
有年61
*句二十一首62
高鳳翰62
圖清格62
李63
蓮峰63
傅雯63
潘西鳳64
孫峨山前輩64
黃慎65
邊維祺65
李鍇65
郭沅66
音布66
沈鳳66
周景柱67
董偉業67
保祿68
伊福納68
申甫68
杭世駿69
方超然69
金司農69
立朝70
南朝71
歷覽三首72
二生詩73
秋荷73
懷李三74
平陰道上75
七夕75
止足76
孤兒行77
后孤兒行78
題陳孟周詞后79
署中示舍弟墨80
破屋81
姑惡82
逃荒行84
效李艾山前輩體85
還家行86
思歸行87
斷句88
署中無紙書狀尾數十
與佛上人89
憶湖村89
窘況為許衡州賦90
贈袁枚90
小園91
惱濰縣91
偶然作92
饒詩93
李御、于文濬、張賓鶴、
王文治會飲93
教館詩94
別梅鑒上人94
贈范縣舊胥95
詞刻自序96
漁家傲王荊公新居98
蝶戀花晚景98
漁父本意99
浪淘沙暮春100
浣溪沙少年100
浪淘沙
和洪覺范瀟湘八景101
瀟湘夜雨101
山市晴嵐101
漁村夕照102
煙寺晚鐘102
遠浦歸帆102
平沙落雁103
洞庭秋月103
江天暮雪103
種花104
賀新郎
徐青藤草書一卷105
西村感舊106
送顧萬峰之山東常使君幕107
贈王一姐109
答小徒許樗存110
述詩二首111
食瓜113
附:陸種園先生一首114
吊史閣部墓114
青玉案宦況115
菩薩蠻留春115
留秋116
宿千科柳116
老兵117
沁園春恨118
落梅119
西湖夜月有懷揚州舊游120
踏莎行無題121
虞美人無題122
念奴嬌金陵懷古十二首123
石頭城123
周瑜宅123
桃葉渡124
勞勞亭124
莫愁湖125
長干里125
臺城126
胭脂井126
高座寺127
孝陵127
方景兩先生祠128
弘光129
西江月警世130
唐多令寄懷劉道士
并示酒家徐郎131
唐多令思歸131
滿江紅金陵懷古132
思家133
田家四時苦樂歌
(過橋新格)134
附:陸種園夫子一首136
贈王正子136
玉女搖仙佩寄呈慎郡王137
有所感138
酷相思本意139
水龍吟寄噶將軍歸化城140
滿庭芳贈郭方儀141
晚景142
贈歌兒143
村居144
瑞鶴仙漁家145
酒家146
山家147
田家148
僧家149
官宦家150
帝王家151
道情十首152
題畫卷
題畫蘭157
題畫竹164
題畫石177
題畫蘭竹石180
題雜畫190
題他人畫193
書信卷
十六通家書小引203
雍正十年杭州韜光庵中
寄舍弟墨204
焦山讀書寄四弟墨206
儀真縣江村茶社寄舍弟207
焦山別峰庵雨中無事
寄舍弟墨210
焦山雙峰閣寄舍弟墨213
淮安舟中寄舍弟墨214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215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二書217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三書219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222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五書225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書228
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230
書后又一紙231
書后又一紙232
濰縣寄舍弟墨第三書235
濰縣寄舍弟墨第四書237
濰縣署中與舍弟第五書238
與江賓谷江禹九書241
與金農書一244
與金農書二245
與金農書三246
與杭世駿書247
與丹翁書248
與焦五斗書249
與勖宗上人書250
與光纘書251
雜著卷
板橋自敘255
書自敘贈劉柳村258
板橋后序261
題丁有煜石硯263
板橋偶記264
花品跋267
四書手讀序268
場州竹枝詞序270
題許松齡隸書軸271
隨獵詩草、花間堂詩草跋272
跋臨蘭亭序275
李約社詩集序276
跋王李四賢手卷277
集唐詩序278
題宋拓圣教序280
程邃印譜序282
南坨詩鈔序284
跋西疇詩稿285
書屏風帖贈織文世兄286
英雄本色印跋287
論書288
板橋潤格289
梅莊記290
對聯292
四言聯292
五言聯292
六言聯293
七言聯294
八言聯296
九言聯296
十言以上聯297
六十自壽聯297
橫額298
難得糊涂298
吃虧是福298
養怡298
展開全部
鄭板橋詩詞文選 作者簡介
鄭夑(1693—1765),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揚州八怪”之一。乾隆元年(1736年)間的進士。官至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后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其詩、書、畫,世稱“三絕”。